集美大学,简称“集大”,英文名称为Jimei University,英文缩写“JMU”,位于
厦门市,是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举办、福建省教育厅管理的高等院校。学校为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是交通运输部与福建省、自然资源部与福建省、福建省与厦门市共建高校。
历史沿革
集美大学由集美航海学院、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五校于1994年合并组成。2004年,厦门市工业学校成建制并入集美大学。
初创时期
陈嘉庚先生于1913年在集美村创办了集美小学,在学校筹建过程中发现当地小学师资紧缺。为解决师资问题,他准备筹办师范学校。1918年3月10日,陈嘉庚创办的集美学校师范部正式开学,学生196人。同年12月,学校正式定名为集美师范学校。
1920年2月,陈嘉庚创办了集美学校水产科。同年8月,他又创设了集美学校商科。
1923年,陈嘉庚向当时的集美学校校长叶渊提出创办集美大学的主张。1923年至1926年间,陈嘉庚在集美学校原有的基础上增设了农林部、国学专门部和幼稚师范学校。1927年至1936年,集美学校进行整改,将师范、水产、农林等部改为校。
内迁时期
1936年,集美师范学校被旧政府以“统制”为名勒令停办。1937年,师范、水产航海、农林、商科等在内的学校师生因卢沟桥事变被迫离开集美村,内迁到安溪县。1938年,迁到安溪的各个学校合并成为“福建私立集美联合中学”,原来的各校改设为科。
1939年,由于当时政治局势恶化,集美联合中学的水产航海科、商科被迫脱离学校,迁往大田县,组成“福建私立集美职业学校”。1941年8月,原水产航海独立成校,名为“私立集美高级水产航海职业学校”;商科独立为“私立集美高级商业职业学校”。
抗日战争胜利后,内迁各校陆续迁返集美,于1946年全部迁回厦门。
合并建校
原内迁各校迁回集美村后,集美师范学校于1958年迁至鼓浪屿,更名厦门师范学校。同年,创办厦门师范专科学校。1960年,学校更名厦门师范学院。经教育部批准,于1978年创建厦门师范专科学校。该校在1980年被批准改名为集美师范专科学校。
抗战胜利后,原私立集美高级水产航海职业学校从安溪迁回集美。1951年,教育部批准成立“福建私立集美水产商船专科学校”,并实现独立办学。水产航海于1958年分别成为集美航海学校和集美水产学校。集美航海学校在1978年改办为集美航海专科学校。1989年,该校升格为集美航海学院。
原私立集美高级商业职业学校于1945年迁回集美原址。该校于1952年更名为福建私立集美财经学校。1956年,学校由人民政府接办,改名为集美财经学校。厦门纺织工业学校、泉州食品工业学校于1959年并入该校,合并后的学校名为集美轻工业学校。1965年,学校分成轻工和财经两所独立的学校,其中财经学校定名为福建财经学校。1969年,福建财经学校因文革被迫停办,又于1973年复办并更名为福建省财经学校。1985年,集美财政专科学校正式批准成立。集美财政专科学校在1994年3月更名为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
上海水产学院于1971年迁址厦门集美,并改为厦门水产学院。1979年,厦门水产学院部分院系迁回上海。
福建体育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福建省体育专科学校。1959年,在福建体育专科学校的基础上成立福建体育学院。1974年,福建体育学校在厦门集美航海俱乐部成立。1978年,在福建体育学校的基础上复办福建体育学院。
1994年10月,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集美航海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五所学校合并组建集美大学。学校于1999年实现实质性合并。
2003年,集美大学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原厦门市工业学校于2004年成建制并入集美大学。2013年,学校获批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同年,该校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4年,学校入选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学校于2018年被列入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4月,学校设有20个二级学院,开设77个本科专业;拥有34个研究生专业,其中硕博一级学科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型19个,分布在18个二级学院。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0个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该校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8个学科为福建省一级重点学科(其中特色重点学科2个),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主干学科2个,福建省高峰学科2个,福建省高原学科4个。
2017年12月28日,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集美大学学科评估结果如下: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500人左右,其中院士10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6人、省部级高层次人才283人、市厅级高层次人才400人次。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4月,集美大学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4月,学校与全球130多所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还利用校址所在地厦门(“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优势,与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高校建立了联盟合作关系。
截至2024年4月,集美大学分别入选了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产业创新联盟、
中阿高校10+10合作计划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等。集美大学是大陆唯一获交通运输部批准台湾船员适任培训资格的院校,是福建省首批“海外华文教育基地”、福建省及集美区台湾青少年研学旅游基地、香港特区政府“青年内地双向交流计划”资助单位。学校与
国际海事组织(IMO)、
国际海事大学联合会(IAMU)、
国际航标协会(IALA)等开展了学术交流与合作。2019年,集美大学牵头成立了“一带一路”国家鳗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该校参与了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建设并于2021年被授予金砖示范单位。
2003年,集美大学获得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与
美国库克大学合作举办工商管理、国际会计专业学士学位教育项目。经福建省教育厅审批,集美大学于2012年起与
台湾中原大学开展“3+1”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2021年,学校与泰国曼谷合作设立了集美大学东盟教育中心,获批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还与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
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
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等几十所国外高校进行教学合作。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4月,集美大学有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9个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5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高校特色新型智库、21个省级高校创新平台/研究基地、10个省级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拥有一艘世界上最大的教学实习船“育德”轮(截至2024年5月)。“实验2”科考船于2024年落户集美大学,作为学校实验教学用船。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先后承担了一批国家科技部重点项目(包括原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级课题的研究任务,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156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23年12月,集美大学图书馆有纸质文献345万余册,中外文纸质现刊775种。其中,图书馆收藏了清代古籍800余册,民国文献2600多册,以及《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部丛刊》、《民国丛书》等影印版文史典籍。该校图书馆还形成了嘉庚文献、航海科技、水产科技等领域的特色馆藏。学校有电子图书1531万多册,电子期刊3.9万余种。学校引进了引进了中国知网、超星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ScienceDirect、SCI、ESI等65个中外文数据库。该校还自建了《陈嘉庚研究数据库》、《华侨华人文献库》、《水产科技数据库》、《集美大学机构知识库》、《集美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5个特色专题数据库。
集美大学主办了四种学术期刊,包括《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和《
体育科学研究》。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办于1981年,刊物为双月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主要栏目有
“水产、食品与生物工程”、“航海技术与物流工程”、“船舶与机械工程”、“数理科学与信息工程”。该期刊曾被评为“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福建省高校优秀学报”,被多家中外期刊数据库收录。
《体育科学研究》创办于1984年,双月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体育科学研究》主要刊载体育科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研究成果,以及体育教学和科研的最新研究成果内容。期刊设有“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生物科学”、“运动竞赛与训练学”、“体育教育学”等栏目。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办于1998年12月,双月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该期刊主要刊登哲学、政治、法律、经济、语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文章。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网络系统(ChinaInfo)数字化期刊群等多家数据库和检索刊物收录,曾获得“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等荣誉。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创刊于1982年,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设有“教师发展研究”“教育心理研究”“高等教育研究“陈嘉庚教育思想研究”以及“学科教学研究”等栏目。2010年,该刊物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2019年,该刊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学校徽志整体为圆形,外环上方是中文校名,下方是集美大学英文名称的大写“JIMEI UNIVERSITY”标志。图形中央是学校成立地点集美学村的大门塑影,塑影下方是学校校训“诚毅”和建校时间1918年。
学校徽章为长方形,徽章写有集美大学的校名,用于教职工和学生佩戴。
学校校旗的中央为校名,左上角配以学校徽志。
10月20日为集美大学校庆日。
精神文化
集美大学的校训为“诚毅”,于1918年3月由陈嘉庚和陈敬贤确定。该校训的含义是诚以待人,毅以处事。
学校的校歌为《集美学校校歌》,由黄鸿翔作词,许子川作曲。
《集美学校校歌》歌词
闽海之滨,有我集美乡,
山明兮水秀,胜地冠南疆。
天然位置,惟序与黉,
英才乐育,蔚为国光。
全国士聚一堂,师中实小共提倡。
春风吹和煦,桃李尽成行。
树人需百年,美哉教泽长。
诚毅二字中心藏,
大家勿忘,大家勿忘!
社团文化
校区情况
集美大学位于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银江路185号,邮编:361021。学校分为五个校区区域,第一部分为主校区,第二部分为师范校区、水产校区、轮机校区,第三部分是财经校区、航海校区、福东校区、科学馆区、莲花池区、水塔区,第四部分是水上战区,第五部分是诚毅校区。学校总占地面积2344亩,校舍建筑面积约103万平方米。校园建筑特色鲜明,有8栋嘉庚建筑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建筑,新校区建筑群荣获“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
主校区
学校主校区主要有体育学院、海洋信息工程学院、海外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理学院、师范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港口与海岸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分校区一
本部分校区为师范校区、水产校区、轮机校区,设有音乐学院、水产学院、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轮机工程学院。
分校区二
本区域为财经校区、航海校区、福东校区、科学馆区、莲花池区、水塔区,设有财经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航海学院、海洋装备与机械工程学院等四个二级学院。
水上站区
水上战区设有水上训练站。
诚毅校区
该校区为诚毅学院所在区域。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校园环境
集美大学校园中有8栋嘉庚建筑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建筑,新校区建筑群荣获“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嘉庚建筑最早由陈嘉庚主导的学校建筑,集中了福建地方建筑特色、中国传统建筑精华和欧亚建筑优点,以中西合璧为特征,整体风格庄重典雅,美轮美奂。嘉庚建筑的名称大都取自具有代表性的典籍、典故、地名、人名等。如允恭楼群,“一主从四”五栋楼,相继把温、良、恭、俭、让几点包含进去,就形成了“即温”“明良”“允恭”“崇俭”“克让”,既保持了整体性,又凸显了各自板块的独立性和丰富性。(图片来源:)
集美大学图书馆现由坐落于校部的陈延奎图书馆、嘉庚图书馆和分布于老校区的两个专业书刊阅览点组成,馆舍总面积41000多平方米,阅览座位约4300多个。其中,嘉庚馆于2002年11月投入使用,建筑面积约1.9万平方米;陈延奎馆建成于2007年11月,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图片来源:)
截至2022年9月,集美大学现有校内9栋,内有17家餐厅(其中有3处清真窗口);另有1个糕点生产车间和2个直营门店,坐落于集美学村的8个校区系由学校自营。(图片来源:)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