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福建省政府发布的文件
省政府颁布实施《福建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我省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空间结构明显优化,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城乡区域差距明显缩小,基本建成科学发展之区、改革开放之区、文明祥和之区、生态优美之区。
规划原因
1.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以优化和重点开发区域为主体的经济布局和城镇化格局基本形成,由限制开发区域为主体框架的生态屏障基本形成,农产品供给安全得到保障,禁止开发区域和基本农田得到切实保护。耕地保有量面积不低于国家下达的指标,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1.14万平方公里。河流、湿地面积不再减少,林地面积稳定在9.12万平方公里。
2.空间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城市空间每平方公里生产总值大幅度提高,城市人口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力争“十二五”期间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单位面积耕地粮食和主要经济作物产量提高10%以上。
3.城乡区域协调性增强。缩小不同区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生活条件差距,扣除成本因素后人均财政支出大体相当。
4.生态省建设成效显著。水土流失面积减少,水、空气、土壤等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切实保护,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5.5%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5.人居环境更加优美舒适。工业和生活污染排放大大减少。
规划内容
根据《规划》,我省的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省政府颁布实施《福建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据介绍,该规划历时六年编制完成,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省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城乡区域差距明显缩小。
打造“五江两溪”生态廊道
规划提出,我省将构建以福州、厦漳泉大都市区为中心,以快速铁路、高速公路、主要港口为依托,以多个区域中心城市为骨干,以国家、省级重点开发区域为主要支撑点,以一些中心城镇为基础的城市群发展战略格局。
此外,我省还将构建以“五江两溪”(“五江”指闽江、九龙江、晋江、汀江、敖江,“两溪”指木兰溪、交溪)为主要水生生态廊道,以武夷山—玳瑁山山脉、鹫峰山—戴云山—博平岭两大山脉为核心,以近岸海域和海岸带为门户屏障,以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为支撑点,以点状分布的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努力推进形成闽东南沿海高优农业、沿海蓝色农业、闽西北绿色农业三大特色农业产业带。
32个县(市、区)划入重点开发区域
据介绍,该规划将我省划分为四大功能区,强调不同区域要依据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确定功能定位,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次序,完善开发政策。这四大功能区包括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
优化开发区域,主要指那些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包括福州、厦门、泉州中心城区等,共9个区。
重点开发区域,包括国家层面的海西沿海城市群和闽西北省级层面的产业集中区域,共32个县(市、区)。这些区域要提高集聚产业能力,加快推进城镇化,成为支撑未来全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增长极。
限制开发区域是指以提供农产品和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地区生态安全的区域。
禁止开发区域是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域以及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7类,共197处。
参考资料
福建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出炉.福建省人民政府.2013-01-15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16 23:55
目录
概述
规划原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