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大头蛙
舌蛙科大头蛙属两栖动物
福建大头蛙(学名:Limnonectes fujianensis)是叉舌蛙科、大头蛙属的两栖动物。雄蛙成体头大,雌蛙头较雄蛙小;吻钝尖,吻棱不显;眼较小,鼻孔朝向上方略近吻端;雄蛙眼后角至头侧后端之距离大于雌蛙;鼓膜隐于皮下;雄蛙下颌二齿状突甚发达,雌蛙的较小。前肢短;掌突3个,不甚明显。后肢短而粗壮,内蹠突窄长,无外蹠突。背面皮肤较为粗糙,小圆疣或短褶多而显。腹面皮肤光滑。生活时背面灰棕色或黑灰色,一般沿疣粒上散有黑斑;手、足腹面浅棕色。咽部有许多棕色纹,腹部及后肢腹面一般无斑。
形态特征
雄蛙体长54毫米左右,个别体长可达63毫米,雌蛙体略小;雄蛙成体头大,枕部高起,头长大于头宽,头长略小于体长之半;雌蛙头较雄蛙小,枕部较低平;吻钝尖,突出于下唇;吻棱不显;颊部向外侧倾斜;略凹入;眼较小,鼻孔朝向上方略近吻端;雄蛙眼后角至头侧后端之距离大于雌蛙,颞肌极发达,两颞肌之间形成一纵沟,雌蛙的不显;鼓膜隐于皮下;舌小,后端缺刻深,犁骨齿列长,在内鼻孔后方斜向中线;雄蛙下颌二齿状突甚发达,雌蛙的较小。
前肢短,指长顺序3、1、4、2,第一指长于第二、第四指,第三指最长;指端球状;第二、第三指略显缘膜;关节下瘤小而明显;掌突3个,不甚明显。后肢短而粗壮,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眼后角(雌蛙仅达肩部),左、右跟部不相遇,胫长不到体长之半;趾端圆球状;第一趾较短,仅达第二趾近端关节下瘤,第三趾长于第五趾,不达第四趾的远端关节下瘤;趾间约为半蹼,第四趾两侧蹼之凹陷处不超过第二关节下瘤;第一和第五趾游离缘有缘膜;内蹠突窄长,无外蹠突。
背面皮肤较为粗糙,小圆疣或短褶多而显;眼后和颞褶上方有一条长腺褶,左、右平行达肩上方;两眼后方有一条横肤沟;颞褶明显;上眼睑后半段小疣多;胫部后半段至跗蹠部疣粒密集;内跗褶清晰。腹面皮肤光滑。
生活时背面灰棕色或黑灰色,一般沿疣粒上散有黑斑;背部肩上方有一对“八”形深色斑,两眼间有镶浅色边的深色横纹;上、下唇缘有黑纵纹;体侧及胯部有浅花斑;观察144只标本,其中32只标本的体背面从吻至肛上方有一条棕黄色脊线纹,约占标本总数的18.5%。四肢上黑色横纹清晰,腿后部灰棕色或有浅色细纹;手、足腹面浅棕色。咽部有许多棕色纹,腹部及后肢腹面一般无斑,如有则为细纹状。
雄蛙头大;第一、第二指内侧及背面有灰色婚垫;无声囊;背侧有雄性线,腹侧无;下颌前缘齿状突发达。
第34期的蝌蚪体形扁平;尾鳍低,末端钝尖。口部小,唇齿式为Ⅰ∶1+1/Ⅲ或Ⅰ∶1+1/1+1∶Ⅱ,第二排上唇齿和第一排下唇齿短;角质颌适中;上唇缘缺乳突,口角及下唇乳突较大,中央连续排列。头躯背面和尾部灰棕色,仅尾基部有黑褐色横斑,其他部位为深色碎斑。
近种区别
福建大头蛙与泰国的阁昌大头蛙(Limnonectes kohchangae)、印度阿萨姆的宽足大头蛙(Limnonectes laticeps)、爪哇的大头蛙(Limnonectes kuhlii)外形较为相近,但也有明显区别:阁昌大头蛙鼓膜清晰,雄蛙有内声囊。宽足大头蛙的头宽大于头长;鼓膜明显;后肢较长,胫跗关节前达吻端或吻眼之间;趾间全蹼;第1、2指几等长。大头蛙成体背较光滑,仅有少数窄长腺褶;趾间满蹼或略逊;第1趾较长,趾端超过或远超过第2趾近端关节下瘤;体较大,雄性体长80 (68-101)毫米左右;蝌蚪尾部有极明显的横斑。
生活习性
福建大头蛙生活于福建武夷山和湖南海拔600-1100米处的山区,以700米左右数量较多,常栖于路旁和田间排水沟的小水塘内或山林中宽约1米、水深10-15厘米的浸水塘内,塘内有落叶和杂草,水底多为泥沙和石头。成体常隐蔽于岸边,受惊后跃入水中,行动较迟钝,跳跃力不强,颇易捕捉,昼夜均可见到成体。
分布范围
福建大头蛙是中国特有种,分布于中国浙江(江山、杭州、龙泉)、江苏(苏州)、江西(庐山、九连山)、福建(建宁、武夷山、邵武、南平、长汀、诏安)、湖南(宜章)、安徽(休宁)、台湾、广东(龙门、罗浮山、河源、粤北山区、广州)、香港。
繁殖方式
繁殖期较长,在中国福建武夷山地区5月中下旬可发现雌雄抱对者,也可见到卵群和幼期蝌蚪以及刚完成变态的幼蛙,8月下旬还可见到晚期蝌蚪。卵群一般产在水塘内的杂草间或石块上。卵单粒、分散,卵径2.2-2.4厘米,动物极黑色,约占卵的1/2,植物极乳白色。剖视福建武夷山一只雌体,其卵巢内有卵505粒(左侧295,右侧210粒),卵径2毫米左右。据蔡明章(1979)记载福建的雌蛙一次产卵32-73粒(n=5),每年可产卵多次。刚完成变态的幼蛙体长11-17.5毫米。雄蛙体长27毫米时达性成熟,其第一指婚垫明显,背侧具雄性线;雌蛙体长35毫米时其卵巢内已有成熟之卵,表明已达性成熟。
1964年5月31日在福建武夷山和1975年4-7月湖南宜章均有卵和蝌蚪;1978年4月20日和9月8日在福建南靖均采到卵,剖视采于4月20日的一个雌蛙,输卵管内有待产之卵,卵径2.2毫米,卵巢内尚有1.5毫米以下的大小卵粒若干。根据以上资料,福建大头蛙的繁殖季节颇长,为4-9月,一个雌蛙在一年内可能多次产卵。在福建和湖南地区的福建大头蛙,所产卵粒分散在水底,不成堆状,一般水深10厘米左右。蝌蚪底栖。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9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两栖类)——未评估(NE)。
参考资料
Limnonectes fujianensis.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05 21:28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