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语歌曲
对福州语所创作的歌词进行谱曲的歌曲
福州语歌曲,一种对福州语所创作的歌词进行谱曲的歌曲。来源于上世纪70、80年代。
目的
福州语属于汉语的闽语分支,是整个闽东地区代表性方言,在唐末五代就已定型。福州语在福建方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福州本地人把福州语称为平话,近十年来,随着主流汉语文化的强势推广及各类泊来文化、网络资讯的海量冲击,本地爱讲福州语、会讲福州语的青少年日渐式微,福州本土母语的沉没必将伴随着许多与之相生相伴,岁月所沉淀的文化多样性的消失,这不仅是福州文化的悲哀,亦是中华财富、世界遗产的损失!
大力倡导福州语歌曲,除了为福州本土民众提供多一种娱乐方式,其重要作用还在于为传承福州语提供了一种较为恰当的载体。让人们在其乐融融的歌声中沐浴乡情,重拾乡音。
来源发展
1. 上世纪70、80年代,福建人民广播电台的孔庆晋老师创作了《福州名牌歌》等福州语歌曲,由“福州语歌曲演唱第一人”、福州歌舞剧院的许振旗唱响,还有一首许振旗演唱的传统民谣《一粒橄榄丢过溪》也受福州人关注和喜爱。
2. 2006年至2007年,著名儒商世纪金源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如论出资举办第一届福州语歌曲创作演唱大赛。比赛征集到了310件作品,其中二十余首获奖。邀请了蒋大为、毛宁、潘长江、付笛声、任静、吕薇、周彦宏、雷佳、郭冬临、张帝等明星演唱福州语歌曲,并在福建省体育中心举办了大型演唱会。如今在坊间流传的《金厝边,银乡里》、《八月十五月光光》、《七遛八遛,还是福州》、《海连江》、《城市表情》、《酒歌》、《玫瑰妹妹》等歌曲,都是当年评出的获奖作品。其中《水中间》在网络走红,尤其深受年轻人青睐。
3. 从2009年初起,用福州语演唱的福州电视台三套“攀讲”栏目主题曲《齐来攀讲》播出至今,没有更换,随着攀讲节目的深入民心,这首活泼风趣充满浓浓“虾油”味的短歌亦成为福州大街小巷,男女老少耳熟能详的标志性音响。
4. 2009年,一首由福建省实验闽剧院院长周虹演唱的福州语歌曲《福州喜娘》,极具本土特色,迅速热透福州喜娘界,几乎每个福州喜娘在工作实务中都会唱上一段。
5.2009年以来,福州本土音乐人赖董芳相继推出《姐姐欢喜了》、《青橄榄》、《你好坏》、《再苦也是甜》、《麻辣锅边糊》、《废品收购》、《福州歌齐来唱》等20多首福州语歌曲,部分还拍摄MTV。其中《再苦也是甜》、《姐姐欢喜了》、《青橄榄》在网络逐渐窜红。赖董芳积极探索用不同的音乐风格对曲风进行尝试,希望以多元化的视觉对不同文化元素进行融合,在艺术情趣方面有新的思考,常引发媒体、网络热议。同期,马来西亚古田籍歌手姚乙先生也出版福州语歌曲专辑,成为一道独具马来西亚特色的风景,在网络热播。
6.2012年,福州语歌曲专业委员会成立,赖董芳任会长,成为专业、民间音乐人创作和交流福州语歌曲的平台,该机构将着力挖掘各路艺术人才,为创作、表演队伍的年轻化铺路架桥,提供服务。
7.2012年7月3日,福州闽都文化研究院招开新闻发布会,世纪金源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如论再投巨资推广福州语歌曲,如此大手笔推广地方歌曲,在全国都极其少见。
相关报道
A
福州语歌曲创作曾经辉煌
福州语歌曲演唱第一人,是福州歌舞剧院的许振旗。他回忆说:“历史上只有福州民谣没有福州语歌曲。1990年前后,有人将根据福州民谣改编的歌曲《一粒橄榄丢过溪》请我唱,没想到很快就红了。后来福建人民广播电台的孔庆晋老师创作了《福州名牌歌》,我也唱红了。这两首歌已成为我演出的保留曲目。”
福州语歌曲的发展应该感谢世纪金源集团董事长黄如论。2006年12月,黄如论在媒体上发表了《关于创作福州语歌曲的倡议书》,倡议全世界讲福州语的华人们,用自己的乡音歌唱家乡的历史、文化、山水、风物、人情和时尚。
3个月时间里,福州歌征集办公室收到了310件作品,那期间差不多福州老中青三代词曲作者都投入到福州语歌曲创作中。黄如论委托央视文艺中心前主任邹友开,邀请了蒋大为、毛宁、潘长江、付笛生、任静、吕薇、周彦宏、雷佳、郭冬临、张帝等明星演唱福州语歌曲,还在福建省体育中心举办了万人演唱会。如今在坊间流传的《金厝边,银乡里》《八月十五月光光》《七遛八遛,还是福州》(后被改为《七遛八遛莫敌福州》)等歌曲,都是当年评出的金、银奖作品。
B
唱响《麻辣锅边糊》的福州“吉祥三宝”
欧勇是四川内江人,13年前他为了音乐梦想来到福州。去年国庆节,本报举办了《中国达人秀》选手招募活动,在本报记者的鼓励下,他演唱了赖董芳创作的福州语混搭歌曲《四川人在福州》,说动妻子和8岁的女儿一起亮相选秀舞台。“达人秀”活动结束后,为了让这首歌的“麻辣味”与“虾油味”更浓郁,大家决定将这首歌改成《麻辣锅边糊》。
录制《麻辣锅边糊》时,欧勇一家三口穿上黄澄澄的亲子装,欧勇用四川话,老婆用福州话,女儿用普通话唱响了这首别具风味的福州语歌曲。“爸爸慢慢学讲福州话,妈妈一点一点也吃辣,爸爸妈妈常常来到榕树下,从此以后有了我呀有了这个家……”
这不是福州的“吉祥三宝”吗?录制现场,欧勇一家引来许多人围观。目前,《麻辣锅边糊》的网上点击率已超过17万。
C
喜娘投资制作福州歌MV
“福州福气真是多,接连喜事我忙得像‘颠趴’,金鼓配花轿,姑爷配新人,滑稽角的‘跑虎妈’,树叶配鲜花……”2010年,音乐人赖董芳写了这首《福州喜娘》,邀请福州首届喜娘大赛的十佳喜娘演唱。十佳喜娘虽说都能哼唱几句小曲,可此前谁都没上台完整地唱过一首歌。长乐、闽侯、鼓楼、仓山……十佳喜娘分布各处,集中排练一次不容易,可她们竟将《福州喜娘》唱进了福州十邑春晚,唱进了东南卫视主办的《欢乐合唱团》决赛圈。
林苏和林沁是这群喜娘中的两位,因为唱《福州喜娘》,两人迷上了福州语歌曲。林苏近两年创作了《青橄榄》和《掼粥掼到厝门口》歌词,“掼粥掼到旗汛口,想起我家打风掉雨送我去学校;掼粥掼到南门兜,想起我妮在我做媳妇那一天泪汁流……一碗甜甜的拗九粥,一箸一瓢羹都是孝。”这首歌经林沁、柯雨等人演唱后,很快在民间传唱开,成为福州拗九节的招牌歌。
林沁告诉记者,她刚学唱福州语歌曲时,母亲很反对,认为唱福州语歌曲就像人牙疼时的呻吟声,难听,没有美感。“当我和林苏花了六七千元,制作了《掼粥掼到厝门口》的音乐单曲和MV,在福州电视台《攀讲》栏目播出时,母亲感动得哭了。她说想不到福州语歌曲也这么令人动情。”
D
大学生演唱R&B福州歌成网络红人
“我多想变成仙,与你一起飞上天,你要的一切,我全都为你变……”被称为“史上第一首福州语R&B歌曲”的《再苦也是甜》,让福州大学土木工程系大二学生林迪成为网络红人。从去年10月开始,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再苦也是甜》在中国原创音乐基地网站上的点击率超过70万,成为时下在网络上最红的福州歌。
林迪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虽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福州人,可到我这一辈,已经不太会说福州话了。虽然我平时喜欢唱歌,尤其是R&B歌曲,当《再苦也是甜》的词作者赖董芳、曲作者一乐晴天找到我,希望由我演唱这首歌时,说实话,我对福州语歌曲应该唱出什么味儿来,心里还真没底。”《再苦也是甜》在网络上红了,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认可,可不少传统的福州人直摇头,正如林迪的爷爷所说:“歌的旋律很好听,但不看歌词根本不知道孙子在唱什么;看过歌词再去品味,虽然孙子的福州话咬字发音没什么毛病,但总觉得什么地方不对劲。方言歌最好用市井话(通俗的民间语言)来写,才会朗朗上口;用普通话写歌词再直译成福州话来唱,有点拗口。”
E
“虾油味”和传唱度,二者兼得有点难
福建著名音乐人赖董芳是力推福州歌的积极分子,近5年他创作的福州歌大20几首,绝大多数都制作成mp3和MV。他说:“目前福州歌创作挺纠结的,主要是目标观众难界定。中老年人喜欢朗朗上口的福州语歌曲,要突出‘虾油味’,但这种歌曲在网络上点击率不高。因为爱上网的大多是年轻人,他们对福州方言不甚了解,对福州语歌曲的审美评判标准是与流行歌曲作比对。而迎合了年轻人的喜好,所创作的福州语歌曲又失去地域特色,很多网络点击率很高的歌曲,福州人听起来不知所云。”
两个多月前,福州电视台推出每周播出一次的小栏目《来唱福州歌》。谈到福州语歌曲的发展“瓶颈”,该栏目编导林宏说:“福州语歌曲表演市场现在还不赚钱,这使词曲创作者的热情不高;福州语没有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创作、推广方面还未得到政府的资助与补贴;最普通的MV拍一首也要上万元,年长的人玩不起,年轻人唱的福州语歌曲又少了‘虾油味’。
参考资料
坊间流行福州歌.福州晚报.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1:26
目录
概述
目的
来源发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