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塘
江苏常熟境内长江支流
福山塘,长江支流。福山塘原为海虞二十四浦之一,因流经江苏省常熟市福山而得名,又称福山港。南起于常熟市城区北门外,北至福山镇东北入江。1958年开凿望虞河,在谢桥镇北穿过福山塘,福山塘遂有北段,南段之分。北福山塘起于谢桥镇北套闸,向北流至福山镇东北,通过福山闸入江,全长9.3公里;底宽10~20米;南福山塘从北门外护城河起,向北至谢桥镇北套闸,全长8.7公里,底宽10米,河水南流时经护城河汇入常浒河
干流概况
福山塘,南起于常熟市城区北门外,北至福山镇东北入江,全长18公里。1958年,开凿望虞河,在谢桥镇北穿过福山塘,将其分为北、南两段。北福山塘南起望虞河福山船闸,向北流至福山镇东北,通过福山闸入江。全长9.3公里,其中福山闸外河段长0.2公里。北福山塘河道顺直,河底宽10~20米,河底高程1米左右,排水流量18立方米/秒,引水流量7立方米/秒。南福山塘南起常熟水北门外护城河,经李家桥、毛家桥、缪家湾,在谢桥船闸处,入望虞河。1959年在北口建闸后,水南流,经护城河入常浒河。全长8.7公里,河道底宽10米,河底高程1.2米。
水文特征
北福山塘河道顺直,河底宽10~20米,河底高程1米左右,排水流量18立方米/秒,引水流量7立方米/秒。南福山塘排水流量约14立方米/秒。
主要支流
北福山塘主要支河有三千泾、曲塘泾。南福山塘主要支河有白龙港、花板港。
望虞河,原名常昭漕河,起于太湖沙墩港,过望亭北流,在湘庆西南入常熟境,故用此名。望虞河由望亭的沙墩港口起,过漕河,串联鹅真荡,嘉菱荡,张巷塘、环虞山北麓,经谢桥,在王市花庄入江,全长60.2公里,是澄夕虞地区主要河道,又是流域性主要泄洪河道。
盐铁塘,又名内河,相传西汉吴王刘濞为运盐铁沿岗身(古长江岸线)开凿,故名。在张家港、常熟、太仓3市和上海市嘉定区境内。走向大致与长江平行,河道西起张家港市杨舍镇,接东横河,经鹿苑、西旸入常熟市境域,经福山、邓市、花庄、赵市、梅李、珍门、董浜、支塘、窑镇流入太仓市境域,经直塘、双凤、新湖、新毛、城厢、娄东、南郊等地,进入嘉定区外冈、方泰,穿越沪宁铁路,在黄渡入吴淞江。原长95公里,望虞河以西河段有10.5公里已淤塞,实际长度84.5公里。盐铁塘是沟通吴淞江和长江的重要水运通道,又是沿江各市(县)主要水量调节河道。与一千河、杨舍市河、二干河、黄泗浦、三丈浦、奚浦、大小陈浦、新泾塘、望虞河、福山塘、常浒河、白茆、海洋泾、徐六泾、金泾塘、浏河、湖川塘、杨林塘、七浦塘等河道相交,支河有大皇塘、宁塘、沈市河、严泾、赤砂塘、大陈泾等。
常熟护城河,沿古城垣外侧的河道,其中西门湾至南门段称西市河,南门至小东门段称东市河,小东门至大东门段称颜港,大东门与水北门间有鸭潭湾,水北门以西为菱塘。护城河原具宽阔水面,城周放射状各河道均与之相接。
白龙港,西起望虞河,东入福山塘,长5.7公里,河道多弯曲,为虞山北麓泄泻山水的主要河道。
花板塘,位于镇域东北部,起于大虹桥旁的常浒河,向西北流,先后穿海洋泾、耿痉,至小毛家桥入福山塘,河长约7公里。
长青河,位于镇域北部,北起翟家宅基,连通望虞河,向南流,至钱家宅基,连通白龙港,河长3.7公里。
三千泾,位于镇域北部,原为三条小河,经疏通衔接形成。由大义集镇东北的史家坝入境,向东南流,经陶浜岸向南流,至四丫汊处又折向东,流入福山塘。河长4.6公里。
曲塘泾(四级河道),位于福山镇西南部。东起肖家桥福山塘,西至下端桥,流入张家港,福山境内全长4.2公里,底宽3米,口宽21米,底高程0.5米。是福山镇西南部的主要排灌河道。
横塘(四级河道),位于福山镇西北部,西起芦浦塘东至福山塘,全长3.35公里,底宽4米,口宽16米,底高程2米,是福山镇西北部主要排灌河道。
安乐塘(四级河道),位于福山镇中部,东山芦浦闸至福山塘,全长2.7公里,底宽4米,口宽16~18米,底高程1.5米,是福山镇中部主要排灌河道。
南小塘(四级河道),福山塘至崔浦塘,横贯幸福村中部,全长2.38公里,底宽5米,口宽16米,是福山镇东部主要排灌河道。
治理开发
河道治理
民国2年(1913)疏浚,当年4月24日竣工。民国23年(1934)疏浚北门新造桥至谢桥钱家湾,长8.7公里,3月16日开工,5月8日竣工。(1948)民国37年疏竣,3月20日开工,5月6日竣工。1956年疏竣18公里,新开挖福山段645米,2月24日开工,3月18日竣工。1960年冬从福山江边至老市桥段改道新开河道2.5公里。1973年冬疏浚福山闸至南小塘一段。1974年冬又拓浚南小塘至谢桥套闸和闸外河口段。1975年春迁移福山闸,拓浚下游河床,清除上下游护底块石及淤泥。
涵闸建设
福山塘原为海虞二十四浦之一,浑潮出入,常疏常淤。吴越(907~978)时期,置闸控制江潮。北宋景祐二年(1035),范仲淹浚福山塘时在福山置闸,人称范公闸。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开福山港,建闸于黄泥湾。民国时期原闸废弃。
1967年,在南口望虞河边建谢桥北套闸,在北口建福山节制闸。福山闸单孔浮运式闸,净孔6米,空箱底板,闸身长16米,宽7.5米,底板高程1.1米,闸顶高程7.6米,设计引水流量53立方米1秒,设计排水流量50立方米/秒。闸外有4公里港堤。闸成不久,港外滩地淤涨,河道淤浅,进潮量锐减,台风过境时险象环生。为充分发挥浮运闸之效益和缩短堤线,决定将闸址移至福山塘口,1975年春,向福山塘河口迁移福山闸1.8公里,上海电影制片将施工过程拍摄成《千吨水闸搬家》彩色科教片。1978年,该工程获江苏省科学大会奖。1998年,重建福山闸。后因引排水量增大,闸无消能结构,上游河床、河坡水流冲刷塌坍,乃在上游加筑干砌块石护脚,抛石护底、护岸。1985年又改为油压式启闭。经过整治后的福山闸,起到了拒浑蓄清、引潮灌溉、提高控制水位增蓄水源的作用,同时有利于航运与农田水利建设,作用显著。
航道航运
福山港港口西侧有铜官山等山丘,与江北狼山对峙,形成长江门户之一。福山塘历史上为军事、渔业要港。福山镇跨港两岸.,清康熙二十年(1681)开放官渡后,福山港成为交通港埠。民国初年成为渔港,有出海渔船20多艘,江上打鱼丝网船约40艘。鱼汛过后,多数渔船去苏北、山东等地运送货物,南通、泰州等地商船也在港口进出。抗战胜利后,在港木制帆船有90多艘。后因港口外江滩淤涨,渔港哀落。1955年后,渔船移驻浒浦港。1973年,疏浚福山塘和港口。1976年起,福山公社在陶山、塔山开采的石料由福山港运往南通等地。
沿河桥梁
北福山塘跨河桥梁有肖家桥、新桥、北闸桥、九里桥、印引桥、福山塘桥、通汇路桥、市府路3号桥、市府路2号桥、人革桥、福山北桥、中心桥、人纤厂桥、聚福桥、南桥、新桥公路桥、大毛桥、福山大桥、水北门洋桥、福山公路桥、陈闸桥、一环路桥、灰管线桥、谢桥北桥、福山南桥、市府路I号桥.毛桥、常福公路分离式立交桥和顺民桥。其中顺民桥在水北门外,因明代尚书李杰在此居住,义名李家桥。桥几度毁建,现存桥梁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单孔化岗石拱桥,拱圈为全圆形(俗名绷筛圈),净跨10.7米,桥宽4米.全长27米,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南福山塘跨河桥梁有寿带桥李家桥、总官庙桥、大毛桥、小毛桥、新桥南桥、中桥、套闸桥陈家桥、肖家桥、新南桥、福山大桥、北桥。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12 08:36
目录
概述
干流概况
水文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