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桥,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
犀溪乡犀溪村南,清嘉庆十九年造,也称坝头溪桥。民国十九年有修缮。
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叶世虞(字盛菴)公为首所建,当年建这座桥工费浩大,责任繁重,在建造半途中,诸董事见难而退,唯叶世虞公决心很大,独自负起重担,及时采购木料、石头,邀请造桥工匠10多人到自己家中膳宿,慷慨解囊如期付清工资,此举感动地方各界人士,人人齐心协力,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南面桥堍建在岩石上,北面桥堍用条石砌筑。长40.7米,宽4.9米,孔跨32.8米。桥高水位15米,桥屋为四柱九檩穿斗式构架,南北走向,南面桥坐建在自然岩石上,北面桥坐则用条石砌筑。18开间,76根柱子,上覆双坡顶,两边有木凳,两旁檐下设有挡风避雨板。
古代由于医学不发达,缺医少药,妇女难产、婴儿夭折多有发生,平安顺产是妇女们最大的心愿和祈望。百姓为了寻求心灵上的慰藉,造就了陈靖姑神明。陈靖姑也因此由一名为民解难的普通女子演化成无所不能的神祇。历史变成了传说,人演变成神。不论是《晋安逸志》、《十国春秋》,抑或民间传奇小说《临水平妖记》、《闽都别记》等都对陈靖姑的身世和法力、业绩进行大量渲染,从而繁衍出不同版本的陈靖姑形象。而福州民间佛教徒则认为,临水夫人实为
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之一,陈靖姑信仰中出现了释道交叉渗透的现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