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礼品弱化了硬性数目的工资在员工心理的分量,强调个人在企业里的地位,而且
有效地调动了员工的工作激情,
团队合作力。员工计算自身的价值时,往往多了一层情感支撑与
维系。
于福利
礼品的巨大价值,因此,各种类型的企事业单位都有着福利礼品的采购需求,这种需求大致可以分为:政府机关、大型
国有企业、
外企、
私营企业。因为各单位性质与受赠者的年龄、学历层次、爱好的不同,存在着礼品推荐的差异性。例如:政府机关发放福利礼品,实际上是对公务员公开化、透明化收入的额外补贴,同时,也可以看作是对公务员薪酬制度的维护。高档健身器材、茶具等礼品,价值性强,切合公务员群体的使用习惯,非常适合政府机关福利馈赠。而国有企业通过福利礼品赠送活动表现对员工的关怀,激发员工敬业精神以及对企业的热爱之情,进而打造企业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塑造和谐的企业环境。所以,国有企业更青睐于情感价值深厚、与企业文化相吻合的福利礼品。外企团队成员的年龄层次较为年轻,更赋予活力与创造性,为了最大程度地满足员工的需求,外企更热衷于数码高科技类、户外运动类等礼品。私企崇尚务实,比较注重产品性价比与实用性,家居生活礼品是其采购的首选。
虽然福利礼品项目被视为企业与员工沟通与交流的纽带,而在实际运作中,“败笔”甚多,企业花了钱,费了心思,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取得员工的认可。这种现象频繁发生,说明了两个问题:1.企业与员工对福利礼品的需求信息不对接;2.礼品公司的礼品需求引导存在着很大的不足。许多企业在采购福利礼品时,都陷入了一个误区—把福利礼品看作对员工的额外“恩赐”,而忽视了福利礼品情感载体的作用。企业用“施舍”与“敷衍”的态度来操作福利礼品项目,而礼品公司就顺延这种思路去推荐礼品,结果,员工毫不客气地将到手的礼品“束之高阁”,对福利礼品与企业的印象都大打折扣。这种现象既是企业的失误,也是礼品公司的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