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美学是指在佛教禅宗影响下产生和发展的美学思想。是中国美学史基本派别之一。其特点是道家美学与禅宗哲学相结合。以道家齐万物、泯是非的思想,与其获得人生自由解脱,不需脱离现世,毁损生命的思想融合为一。从
印度佛教中取其“万法唯心”的观念,强调“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丁心;心若不妄名,妄情从何起”(《五灯会元》卷四)的美学观。
主张超越实在与非实在,美与丑的区别,达到“无念”的心境。认为“自性本无劝摇,能生万法”。“心量广大,犹如虚空。能含日月星辰,大地山何(河)。一切草木,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尽在空中”(《坛经》),突出了人的主体性的意义和价值。禅宗强调“自性”、“心”可包万物,生万境,与艺术的审美创造所强调的想像作用,其理相通。唐代画家张操“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论点,源于禅宗哲学。宋代苏轼“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送参寥师》)。即是时禅宗审美心境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