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门太极拳,古称陀罗尼拳,又名禅太极,为中国传统武术太极拳种之一,起源于河南省嵩山少林寺,是少林寺武僧根据佛教典籍《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中观世音菩萨的六十三个显像化身,通过形象的肢体运动演练出六十三个动作套路,将道、儒诸家的修炼功法融合的套路拳种。
历史演变
达摩心传功自在,
少林祖庭禅门开。
悲智双运化太极,
千光静住福如海。
禅门太极拳起源于河南省嵩山少林寺,是中国古老的内功拳种之一。
南北朝梁武帝时,禅宗初祖菩提达摩,落迹嵩山少林,将《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译成汉文,僧人早晚诵经念咒,参禅入定。隋唐以后,少林寺中兴鼎盛,武僧云集,禅拳一如。由于经中所言极抽象,难以参透其无上妙境,有些武僧便琢磨着将经文及经中观世音菩萨的六十三个显像化身,通过形象的肢体运动演练出六十三个动作套路的拳法,逐渐产生了“陀罗尼拳”。随着日月的更换,和尚们将道、儒两家的修炼功法融会进来,形成了少林寺中的内家拳,即是太极拳,因出自佛教禅宗,故名曰:“禅门太极拳”。
由于此拳只在禅门之中口传身教,单线独授,故其踪迹隐秘,世人罕知,习此拳者甚少。到清朝末年,陵罗寂乘禅师将禅门太极拳始传入民间,由清末居士张纯一传习此拳。张纯一传张厚存,张厚存传邱炎明、传李远奇。1
武术解析
禅门太极拳是我国古老的内功拳种之一,历史上一直只在禅门之中单线独传,故其踪迹隐秘,世人罕知,习此拳者甚少。到清朝末年陵罗寂乘禅师(生卒年不详)将禅门太极拳始传入民间,由清末居士张纯一(1871-1955)传习此拳。 张纯一传张厚存(1900-1983)。据少林寺名誉方丈德禅法师(1907—1993) 回忆:“1925年在武汉市归元寺遇张厚存先生,闻有少林禅门太极拳,乃‘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咒演绎而成,属少林内功拳法之一种,甚为罕见,失传已久” 并再三嘱咐:要将少林禅门太极拳挖掘、整理、发展、继承。张厚存传邱炎明、传外孙李远奇。
禅门太极拳不但在平顶山市新华区、卫东区、湛河区、
舞钢市、
叶县、
鲁山、
宝丰、郏县等区县有所流传和发展,在省内的郑州、商丘、南阳、信阳、周口乃至外省如:广东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武术术理
禅门太极拳,因出自少林禅门而得名。该拳法以《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为本,以松静自然为基,以园柔轻灵为型,以意导势为法,以柔刚兼修为要,以修身养性为旨,以禅拳一如为用,以无我而无不由我为神。其拳架静若依岸之柳,动似兴风之龙,活象戏草之蛇,灵尤穿水之鱼,轻如展翼之鸟,立同斗雪之松。静则缓慢园柔轻灵,动则猛烈方刚沉脆。禅拳不但是修身养性的上乘法门,且蕴藏着技击的妙用。
武术特点
<一> 缘起禅宗
由少林僧人根据菩萨经像演绎而成。因缘起禅宗祖庭,故名禅门太极拳,尊菩提达摩为祖师。
<二> 禅意生活
以养心和健身为主,在静定中享受有能量的禅意生活,应敌巧制则是自然而成。
<三> 道法天禅
拳法静若依岸之柳,动似兴风之龙,活象戏草之蛇,灵尤穿水之鱼。拳式始终贯穿着参禅拜佛的形象。
<四> 境由心生
从静坐开始,六根清静,凝神定意,天人合一,以意操拳。一切境界由心而生。
<五> 刚柔合一
力刚为方,力柔为圆,先以方刚开展,后以圆柔缩小,先大后小,先方后圆,方里透圆,圆里带方,方圆转换,刚柔合一。
<六> 万法圆融
禅门太极拳依照阴阳的科学理论,集中吸收了释、道、儒、医、武等各家的长处,各种兴趣爱好的人士,皆可受持。
<七> 恒顺众生
因其动作柔缓,以意操拳,松静空灵,身正安舒,所以,只要能站能走者,皆可学可练 ,没有障碍,不受制约,处处可练,随心自在,极易收效。
在技法上,禅门太极拳综合了少林、武当两家的劲路,动作先以直开展,后以屈缩小,先大后小,先方后圆,方里透圆,圆里带方,方圆可互相转换。彼来我则圆柔以化之,彼去我则方刚以击之,方圆巧妙结合。拳法中包含了“太极十三势”的“棚、捋、挤、按、采、挒、肘、靠”八法,还有“点、插、劈、抓、崩、拿、横、钩、摆、踢、蹬、扫”等用法。依照阴阳的科学理论,集中吸收了儒、医、释、道各家的长处,对内可以修身养性,祛病延年,对外则可防身自卫,克敌制胜。
武术价值
其重要价值为:
1、 通过身体的动作将“禅”演绎和传承下来,成为修禅、参禅、悟禅的载体和动态的活化石。
2、少林武术流派中的太极拳。
3、众多太极拳流派中以禅为心体的拳种
4、集禅文化、养生文化、太极文化之大成。富于艺术性和趣味性
5、 注重于精气神的修养。安身养气,静身存神,气不外散,神不外游,精不外泄,打拳则是精神气之用,一静一动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6、 能使大脑思维敏捷,洞开心智,有助于工作和学习。
修习要点
禅门太极拳的基本内容由禅修、功法和拳法构成:
1、 禅修从坐禅养心开始,而后立禅站桩,再练行禅。
静坐禅修的坐法有:自然盘腿法、单盘腿法和双盘腿法;
禅修秘传歌诀:心字真诀歌第一
心君清净,幌朗觉明,存无守有,见景生情。
顺其自然,动静由君。静不漏机,动不显形。
急应缓随,皆妙于心。智者易悟,昧者难行。
意字真诀歌第二
意源于心,感通之应。外应诸物,内应诸身。
主宰阴阳,操导精灵。无形无声,变化若神。
太极万法,纯任意行。玄理离奇,实习则明。
神字真诀歌第三
神随意行,不离身影。内敛归元,光炫二睛。
仪态安然,抱元守静。不涩不乱,园活轻灵。
虚无幽空,莫测其深。持之日久,自然通神。
形字真诀歌第四
形依神生,互存相成。刚中柔外,太极乃分。
雾里彩凤,涧底锦鳞。时显时隐,若假若真。
身无常势,招无常形。无形之中,方见真形。
气字真诀歌第五
气蕴形中,合和而用。内舒外驰,真气运动。
静则要沉,动则宜冲。丹田鼓荡,混元贯通。
无滞无碍,随意而行。行持万遍,妙理自明。
力字真诀歌第六
力从气生,气稳力重。蓄而后发,周身如弓。
源于腰脊,达于稍峰。刚柔相济,虚实并用。
螺旋抖擞,鞭甩弹崩。如电如雷,斯为上乘。
六字真诀合用歌
乾元真君心与意,飞龙在天有何羁。奇而复奇神与形,
飘然无声隐玄机。因以至用气与力,拔山倒海平妖魑。
心意神形气力合,周身混然一太极。太极皆是阴阳理,
变之万法合归一。若向法中细推求,变合全凭心与意。
动似佛仙静虚无,神形不离阴阳体。功坚克柔气与力,
无有气力空叹息。六字真诀合阴阳,阴阳相合方有益。
天有阴阳生雷电,拳有阴阳能制敌。阴变阳来阳生阴,
因应变化莫稍停。以阴待阳察后动,来者随之随者乘。
不敌其力消其势,就势取利法力生。尽敌之阳吾阴盛,
否极泰来显奇能。拳法无处不阴阳,阴阳术数分奇正。
了达阴阳奇正理,临敌应战无不胜。
2、 功法从练感应力开始,再练盘手功,站功和穿沙掌。
感应力
通过肢体感应的运动,形象的演绎出自心对宇宙人天的觉知:心月孤悬,光吞万象。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欲达心源净,须知我相空。形容何处实,念念本无从。去其五蕴象,即吾固有性。无一物中无尽藏,有山有水有楼台。(用禅门太极拳的动作来表现)
盘手功
禅门太极拳盘手,也称自然盘手,此技无定法,完全以顺其自然为要旨。两手粘沾在一起,将禅门太极拳法付诸实践,仔细体会拳法的各种用途,活学活用,在实践中悟劲、悟巧。盘手时,步法可随意变换,要灵活,不可呆板,得机得势即发力。盘手也可以脱手,但必须待贴实对方后才能发力,以免伤人。禅门太极拳盘手,主要是练听劲、化劲、拿劲与发劲。同时步法,身法和招法也都得到锻炼。
听劲,练知力,练触觉,要灵敏。因而身体要放松,精神要专一,听劲是得消息,是前哨,是侦察,“以阴待阳察后动,来者随之随者乘”。有了及时而准确的信息,就能及时而准确地制敌。
化劲,化劲有园化与走化,园化是步法不动,用身体局部来柔化对方劲力。走化是趾步滑肩,靠身体的移动来避开对方的锋芒。“不敌其力消其势,就势取利法力生”。彼力大、我不顶,我使彼力更大,但不使彼力作用于我身,彼势猛,我不抗,我使彼力更猛,但使彼力落空,且作用于其自身。我尤如一皮球置于水中,任他铁杵下捣,球亦安然浮在水面,彼自枉费气力,奈我何也?
拿劲,是控制对方,一为拿其肢体,一为拿其劲路,即截对方的劲,又为截劲。“审清敌势身和力,阴阳皆在我掌中”。审清了敌势我便要得势,使敌背劲否塞,我则顺劲通泰,无处不得机得势,让对方只觉有力无处使,难展其身,不能自控。
发劲,是发放劲力打击敌人,“尽敌之阳吾阴盛,否极泰来显奇能”。在敌强弩之末时,处于落空被动之际,我则阴极而阳生,否极泰来。选准力点,迅速发力。
盘手时,两人相对而立,距离以两人能直臂相握手为宜,先开始两人以合掌起势。(图1)
然后各朝斜前方上一步(或左或右均可)。以“紫燕出巢”式双方搭手,左手推按对方右小臂,右臂棚对方左手。此式在盘手中为搭手听劲。(图2)
下面仅将其中几个手法和发劲的姿势列出,以供参考。(灰衣为甲,黑衣为乙)。
若乙朝前推按问劲,甲则变虎步上棚,并向斜侧园化其劲。(图3)
乙进“迎门推掌”,甲右脚后撤一步,用“金童拜佛”向下往两侧分力以化之。(图4)
乙用“乌龙送月”向前挤按,甲则用“童子看门”将乙封于门外,而后向左侧挒制。(图5)
乙向前进“老僧封门”挤甲,甲手按乙两肘窝向左侧下方“沉肘采按”。(图6①)或用“银童抚案”从中门分乙劲力,而后可接出“迎门推掌”推按乙当胸。(图6②)
乙用“雷公运球”化甲采按之力,甲就势上右步,管住乙后脚,使“野马分鬃向右后方挤靠乙。(图7)
乙用“左侧捋带”向左侧捋甲,甲用左手掌按乙右肘,右小臂向前挤压乙胸,以“顺肩挤按”破之。(图8)破掉乙捋势后,甲就势迅速收右脚,乘隙插足于乙右方,左手托紧乙右肘,用右手按住乙右肩窝,向左旋同时朝下发力。(图9)
乙用“弓步推掌”向甲胸前劲推,甲向乙左侧“趾步滑肩”,以“顺风捋带”使乙扑空前栽。(图10)
乙用“夜叉探海”掌按甲小腹,甲收腹含胸,右手下压乙手,左手搭在乙右背后,用“转腰大捋”以化之。(图11)
乙转向甲背后“怀抱琵琶”,甲顺势“随风摆柳”向后转腰,以右肘击乙。乙以左手向后外拨甲之时,甲趁机改为后按。(图12)
乙从正面“进身挤掌”,甲则取乙右臂,以“怀抱琵琶”挒制,将乙向后跌出。(图13)
说明:以上只介绍了拳路中几个动作在盘手时的一般运用,仅供练盘的者参考,用起来时,动作可随意变化,不必拘泥章法。在盘手中,开始最好只用“棚、捋、挤、按、采、挒、肘、靠”这八种基本手法,其它手法及腿法先不要用。热于技击者,待功夫纯熟后,方可练脱手散打,到这一步,所有技法都可用上了。散打时,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站功
站功又叫做站桩,常言道:“打拳不站桩,出门瞎幌当”。这就是说练技击就要站桩,不站桩则脚下无根,与人交手时容易被对方击倒,另外,站桩后可增长本力与爆发力,有足够的速度与力量来克敌致胜。禅门太极拳辅之以站功,则如虎添翼。(如不练技击者,不学桩功也无妨)。
<一>站功外形
两脚平开宽于肩,内中似有一个园。
双膝弓屈微内和,形如一马在裆间。
沉肩坠肘抱大树,手于胸前松自然。
两手之间有一球,松紧相适球安然。
含胸拔背虚若谷,提肛收腹丹田满。
舌抵上腭饮甘露,长吸长出气行慢。
二目垂帘心清净,头正身直顶上悬。
(姿势如图)
<二>意念
我身如置绿水青山之中,怀抱树干。两手如稍往外开,即有皮条相扯之意感,使之难以挣开,如稍向里合,两手之间即有如气球外胀之意,使之难以合拢。两手既不能开,亦不能合,开则意想气球会飞跑,合则意想气球会被挤破。手指缝中间亦想皆夹有一小气球,不可过松和过紧,颔下腋下及裆间皆同此意。
姿势定好后,意念要引导着内气,按一定的路线在人体内行走。先从百会穴下来,经过大脑,至膻中穴,往下气贯丹田,走至会阴穴,再分开从两条腿向下,经涌泉穴而后入地三尺,两腿要五指抓地,脚心微拱。气从百会穿涌泉入地后,意念颔气从新再由百会按原路线向下导引。
<三>感觉
练站功应使人有较舒服的感觉,心情很舒畅。若感到身体不适,如脑后生凉气,头昏、恐怖、心慌、睡不好觉、吃饭不香、梦遗、怕冷、浑身出虚汗等现象,则要停止练站功。这是由于练功操之过急,或没有掌握住正确的方法所至。出现这种情况也不要怕,可用惯气法慢慢补救,待上述现象消失后,可慢慢继续练习。
站功要循序渐进,心不能急躁,开始练上一段时间后,就会感到腰脊一带发热,手稍有热、胀、麻等感觉,足心与手心热而出微汗,再练上一段时间,身上局部发痒,有如虫爬之状,肠鸣腹响,吸气时似有皮条将两臂向里拉,呼气时则如气球之充气,将两臂向外帐。这些都是好的感觉。但不可着意去追求这种感觉,对此只能听之任之。再练一段时间,感到吸气的不是肺,而是腹部在自吸自出,气海之内 充满了气,这时就可练发放劲力了。
<四>发力
练完站功后,停止片刻,即可练发力,可将禅门太极拳中的所有发力动作都打上几遍。发力时,要心、意、神、形、气、力合为一体,蓄足气后,将周身之力聚于一点发放出来。发放的力大体分螺旋力、抖擞力、鞭甩力、崩弹力四种。
<五>补救
如果练功发生了偏差,可用惯气法进行补救,其法为:站马步,两手高过头顶,手心向下,然后慢慢往下压按,意想在百会与会阴之间有一气管,气就从百会穴入,随手的下压,气经过这个管道下惯至会阴穴,气出会阴穴后垂直下去入地三尺,这样反复用手下压惯气多次,浊气就会清除,精神便能还原,然后再从头开始练站功。
<六>要求
每天至少练一遍,练功时间为早晨或者夜晚,至多也不可超过两遍(早晚各一遍)。练功时找一清静处,最好是对着一棵能散发香气的树或者花丛,练功方位为早向东南,晚向西北,开始练功时,先松衣宽带,然后排除一切杂念专一想自己的内气在体内运行。肌肉要尽量放松。收功时停住意想,两臂缓缓自然下垂,稍静片刻,两手相搓发烫,将面、头部、胸、腰、臂等擦摸一遍,然后就可练拳了。初练者,站十分钟即可,日久可渐延长时间。如果练功断断续续,练练停停,则不会有显著效果。
(七)禁忌
不可湿地常坐,避免阴风久吹,不要凉水猛击,避免少抽烟,不汹酒,不吃肥肉,不吃刺激性较强的食物。饮食勿过量。饭后不能练功。思想要清洁,不得想乱七八糟的事情。结过婚的要节制房事。
注:练站功时,基础功静坐就可不练了。
穿沙掌
禅门太极拳在技击上有点、插、抓、拿等手法。因此要求掌指具有较强的劲力。穿沙掌是锻炼掌指的有效辅助功法。
待拳路练得纯熟之后,若要在技击上有更高的造诣,除了盘手,站功外,同时可练穿沙掌。其法为:
用一瓦缸,里面盛满绿豆,缸口高于自己膝上,然后蹲身成马步,手掌四指伸直,拇指里钩,练时先吸气,拇指用力上提,随之呼气发力下插,两掌皆如此,轮流向下穿插。操作简单方便。要领就是吸气蓄力时,拇指要里钩而向上提,呼气发力时,掌尖猛劲下插,意想能穿透缸底。待能将全掌皆插入绿豆里时,可将缸里换上稻谷。等把谷壳都插掉,米插粹后,可换铁沙。插完铁沙之手再来往人身上作用,则如铁杵捣豆腐了。
3、拳法有传统套路63式和简化套路28式。
拳法套路
(一)、63式禅门太极拳
传统六十三式动作名称
第1式起势合掌;第2式金童拜佛;第3式仙姑指路;
第4式雷公抱球;第5式阴阳靠子;第6式金刚俯撑;
第7式随风摆柳;第8式仙人出山;第9式迎门合掌;
第10式白蛇弄风;第11式罗汉探捶;第12式童子叠掌;
第13式玉女参弹;第14式金童抚案;第15式乌龙送月;
第16式银童抚案;第17式乌龙送月;第18式金刚俯撑;
第19式罗汉栽捶;第20式行者抱拳;第21式童子看门;
第22式罗汉崩捶;第23式玉女舒袖;第24式乌龙出水;
第25式罗汉横捶;第26式仙姑指路;第27式紫燕出巢;
第28式凤凰展翅;第29式野马分鬃;第30式雷公运球;
第31式老僧封门;第32式迎门推掌;第33式老僧封门;
第34式迎门推掌;第35式指地禅捶;第36式乌龙送月;
第37式童子看门;第38式乌龙送月;第39式野马分鬃;
第40式罗汉栽捶;第41式玉女参禅;第42式金童抚案;
第43式乌龙送月;第44式乌龙送月;第45式定魂禅捶;
第46式古木盘根;第47式迎门合掌;第48式紫燕出巢;
第49式凤凰展翅;第50式古木盘根;第51式飞魂禅捶;
第52式玉女献果;第53式老僧封门;第54式迎门推掌;
第55式执印翻天;第56式镇心禅捶;第57式夜叉出海;
第58式金童抚案;第59式踩花起脚;第60式拔云见月;
第61式玉女捧茶;第62式童子拜佛;第63式收势还原;
(二)、28式禅门太极拳
第一式 起势合掌. 第二式 仙姑指路. 第三式 雷公抱球
第四式 随风摆柳. 第五式 紫燕出巢. 第六式 凤凰展翅
第七式 野马分鬃. 第八式 罗汉栽捶. 第九式 行者抱拳
第十式 童子看门. 第十一式 罗汉崩捶. 第十二式 乌龙出水
第十三式 罗汉横捶. 第十四式 迎门合掌. 第十五式 白蛇弄风
第十六式 罗汉探捶. 第十七式 童子叠掌. 第十八式 玉女参禅
第十九式 金童抚案. 第二十式 乌龙送月. 第二十一式 老僧封门
第二十二式 执印翻天. 第二十三式 镇心禅捶. 第二十四式 夜叉探海
第二十五式 迎门推掌. 第二十六式 童子拜佛. 第二十七式 指地禅捶
第二十八式 收势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