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丰龙化石
发现于中国云南省禄丰县的化石
恐龙的一属。因模式标本发现于中国云南省禄丰市而得名,也是在中国找到的第一个完整的恐龙化石。生存于距今约1.9亿年的早侏罗世。禄丰龙是浅水区生活的恐龙,主要以植物叶或柔软藻类为生,多以两足方式行走,但在就食和在岸边休息时,前肢也落地并辅助后肢和吻部的活动。
生活及形貌
生活在三叠纪晚期--侏罗纪早期,为后来巨大植食性恐龙的祖先。迷惑龙一类的食草恐龙个子都很大,但它们的早期成员,即原始的蜥脚类恐龙,并不一定是大个子。禄丰龙身长只有5米,站立时高2米多,比今天的马大不了多少。它的头很小,脚上有趾,趾端有粗大的爪。前肢短小,有5指。身后拖着一条粗壮的大尾巴,站立时,可以用来支撑身体,好像随身带着凳子一样。这种行为很像今天的袋鼠
禄丰龙身体大小中等(6~7米长),兽脚型。头骨较小(相当尾部前三个半脊椎长),鼻孔呈三角型,眼前孔小而短高,眼眶大而圆,上颞颥孔靠头骨上部,侧视不见。下颌关节低于齿列面。牙齿小,不尖锐,单一式,牙冠微微扁平,前后缘皆具边缘锯齿。颈较长,脊椎粗壮 ,尾很长。颈椎10个,背椎14个,荐椎3个,尾椎45个 。肩胛骨细长,胸骨发达,肠骨短,耻骨及坐骨均细弱。前肢相当于后肢的1/2长。
禄丰龙曾被认为属于原蜥脚类的板龙科 ,且是蜥脚类的祖先类型。而实际上原蜥脚类并不是蜥脚类的直接祖先,仅是一类在晚三叠世由假鳄类演化出的很不成功的原始蜥臀类恐龙,只生存很短时间,就绝灭了。
化石的特点
禄丰恐龙化石数量众多、种类齐全、密集度高、跨年代长、保存完整,在世界上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堪称世界顶级资源。
1、数量多、种类全。迄今为止,在禄丰发现的恐龙化石标本达120余具,已经记述命名的就有10个属12个种,脊椎动物化石门类多达24属35种。这些占老的化石含鱼类、两栖类、龟鳖类、鳄型类、晰蝎类、恐龙类和早期的哺乳动物。
2、时代早。禄丰龙是亚洲首次发现的板龙类化石,是亚洲到目前为止发现时代最早、最原始的原蜥脚类恐龙,“禄丰晰龙动物群”中的龟鳖类、鳄类、晰蝎类、似哺乳爬行类、早期的哺乳动物等也分别是亚洲同类占生物中时代最早的。
3、跨年代长、保存完整。禄丰恐龙化石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在同一地区发现侏罗纪早、中、晚三个时期的恐龙动物群的地区,从原蜥脚类到晰脚类、兽脚类的演化,以及草食性恐龙、肉食性恐龙、脊椎动物化石无脊椎动物化石共埋一地的少有奇观,为研究侏罗纪恐龙动物群的演化、迁徙、区域分布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实物材料,同时这意味着不同种类和时期的恐龙在这一地区存在的时间持续了6000万年,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处堪称地球历史演化中的一个奇迹。
代表动物
许氏禄丰龙是我国发现最早的一种古脚类恐龙。它体形轻巧,长约4至5米,有小而不太伸长的头骨,眼眶圆大,尾巴健壮,手和足的第一指(或趾)特别发育,口中上下至少有25颗牙齿,这些牙齿形状与树叶相似,前后边缘有微小的锯齿。禄丰龙的前肢并不很短小,不像典型的两足行走类恐龙,它可能具有有限的四足行走能力。
禄丰龙生活在距今大约2亿多年前的侏罗纪早期的湖泊岸边或沼泽地区,是一种杂食性的恐龙,主要吃湖岸和沼泽周围森林里的各种植物,也可能还吃一点水里的螺蛳或蚌壳类小动物。馆内展出的这具许氏禄丰龙是第一具由我国自已装架的恐龙化石标本,因此人们称它为“中国第一龙”。
震撼世界
1938年,中国恐龙研究之父杨钟健先生在禄丰盆地发掘出了中国第一具恐龙化石标本—“许氏禄丰龙”,从此禄丰成为闻名世界的“恐龙原乡化石之仓”。
1958年,国家邮政总局发行的《禄丰龙纪念邮票》成为世界上第一枚恐龙邮票。
1995年在禄丰川街阿纳恐龙山,发现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处中侏罗纪晚期的恐龙化石大遗址,上百条恐龙集中埋藏于此,禄丰恐龙再次震撼世界!一个真实再现的侏罗纪乐园。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9-25 15:25
目录
概述
生活及形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