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7日,
联合国安理会以10票赞成、5票弃权的投票结果通过第1973号决议,在利比亚划定特殊空域,限制冲突各方飞行器在管制空域内的飞行活动,目的是保护平民和平民密集区免遭空中军事力量打击。
由来
同时,第1973号决议明确,外国军队地面进入利比亚“不合法”。决议包括“会员国可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确保平民安全等内容,没有出现“授权外国军事力量主动展开军事行动”字样。
禁飞区的法律依据是《联合国宪章》第七章,而安理会划定禁飞区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二十世纪90年代。
附属内容“留一手”
按字面理解,禁飞区限制冲突各方动用空中军事力量对地面实施轰炸。
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预期效果,是致瘫政府军的所有空中打击力量,但不包括承担人道使命的飞机升空飞行。
如果单纯理解禁飞区,其他国家的战机同样不得在禁飞区飞行。
但是,
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中出现“动用一切必要手段”的字样,这使得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得以着手实施空中打击。
按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说法,“可采取一切必要手段”是设立禁飞区的一个最主要附属内容。这给安理会成员国对利比亚实施空中打击留出了“窗口”,只要其认为目标可能对平民构成威胁,似乎就可着手实施空袭。
空袭目标包括利比亚政府军的空军基地、坦克部队、防空部队、导弹部队,以至通信和指挥控制中枢。
利弊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18日就联合国安理会第1973号决议明确表示,中方反对在国际关系中使用武力,对决议中的一些内容有严重保留。考虑到阿拉伯国家和非盟的关切与立场及利比亚当前的特殊情况,中方才投了弃权票,未阻拦决议通过。
19日,非洲联盟抗议联军行动。尽管设立禁飞区与军事行动似有前后关联,但
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中并没有“授权军事行动”字样。非盟认为法国、美国、英国等国“滥用”决议,警告其行动可能引发严重人道主义灾难。
英国三军研究所中东问题研究学者贝拉克·西纳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说,安理会决议使用“可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的措辞,实际是授权成员国空袭利比亚,“意图是武力压制(利比亚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带有明显支持反政府武装的倾向。”
西纳强烈反对这一倾向。他说,决议以维护利比亚民众权利为出发点,实际作用可能“相反”,最终成为一起负面“先例”。“我认为,它会使阿拉伯世界的反政府势力变得更加大胆。”西纳说。
现状
2011年3月20日美欧针对利比亚展开第2轮空袭。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住所被导弹袭击,部分附近建筑被摧毁。利比亚政府当天向平民发放武器弹药,并准备要与西方打持久战。
韩国国土交通部15日表示,于14日发布航行通告,三个月内禁止任何国家的
波音737MAX型号飞机进入韩国领空等。与波音签署合同的多家航空公司表态,将暂缓投入运行该机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