祺祥钱
1861年铸造的钱币
1861年7月,清咸丰皇帝在热河承德避暑山庄病危,特封肃顺、载垣、端华等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处理国事。不久,咸丰帝病死,八大臣遵从遗诏,拥立载淳为帝,拟定次年改元“祺祥”并铸造“祺样”钱币。而慈禧则以她和慈安名义,联络当时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奕欣,于9月30日发动宫廷政变,逮捕八大臣,并将肃顺等三人处死。这就是有名的“辛酉政变”,又称“祺祥政变”。不久,慈禧采纳大学士周祖培奏议,废止“祺祥”年号,停铸“祺祥”钱,改用“同治”年号,并铸“同治”钱币。
使用时间
“祺祥”年号是在咸丰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确定的,但到当年十月五日即被废除,仅仅存在69天,“祺祥钱”可说是我国使用时间最短的钱币。
相关事件
“同治”是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的年号。其实,他在即位之初是以“祺祥”为年号的,并以此铸过“祺祥钱”,但未流通就被“同治钱”取而代之了,其原因何在呢?
原来,咸丰十一年岁次辛酉七月间,咸丰帝病死在热河的避暑山庄。其6岁的儿子载淳继承帝位。新皇帝采用什么年号成了急待解决的问题。经过肃顺等顾命八大臣商榷后,确定采用“祺祥”二字。
9月30日,慈禧发动“辛酉政变”后,由恭亲王亲自提出改用“同治”年号,并征询内阁的意见,内阁大臣一致认为这个年号拟得好,妙处就在于它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在太后看来,是两宫同治;在民间看来,是上下一心、同臻郅治。当恭亲王将拟定的新年号奏知慈禧太后时,果然为慈禧所欣赏。因为在慈禧心目中,两宫同治,即表示两宫并尊,无嫡庶之分。
这样,“同治通宝”于同治元年(1862年)正式开始铸行。但因铸钱亏损等因,铸造很不正常,常见的仅有“宝泉”(户部)、“宝源”(工部)、“宝苏”、“宝浙”、“宝昌”、“宝川”、“宝桂”和“宝东”等局,其余很少发现或仅见部颁样钱。“同治通宝”面文汉文宋体、楷书互见,各局所铸,大小、轻重参差不齐,一般径为22毫米左右,重约3克,铜质较差,铸工不精。
此外,同治年间还铸有当十以下大钱,名曰“同治重宝”。虽然有户部颁发各局“同治重宝”当十样钱,但开铸的为数不多。
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存世有两种“同治重宝”部颁样钱,背文满文局名,一种较大,制作精美;另一种较小,较薄,制作粗糙,均系“宝泉局”为户部颁发而铸的样钱。
应该指出的是,由于同治年间主要流通面值一文的小平钱 , 从而结束了咸丰时期大钱充斥市场 , 大小钱并行的混乱币制。
《收藏拍卖导报》 2004年10月28日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4-20 09:16
目录
概述
使用时间
相关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