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符塔又称峡山塔,因位于潮阳古城西南二十公里的峡山而得名,古塔选址峡山最高峰龟山顶峰之上,始建于
宋代。
据地方志书记载,1523年(明
嘉靖二年),洋内乡举人柯良缙首次对古塔进行修葺。此次修葺仅在原有塔基的基础上增高塔的高度。经几十年的风剥雨蚀,古塔泥灰大量流失,砖块崩散,逐渐倒塌。1597年(明
万历二十五年),峡山乡进士
周光镐退休回家,见古塔崩毁,感到惋惜,遂全面主持古塔的重建工程,至1599年八月落成。
新塔在原来旧塔基础上扩大塔基尺寸范围重建,并进一步增加塔的高度。在平整旧塔基时,挖到铜钵、瓷瓶各一件,因瓷瓶中卡有
北宋时期“祥符通宝”古铜钱一枚,由此定名为“祥符塔”。塔坐西北面东南,仿楼阁式砖石实心结构,呈八角棱锥体,高12丈,宽9丈,分8层,第一层不设门洞,第二层起到第七层塔身每面各开一圭角形门洞,成为
壁龛。塔基用石条平铺,塔座八面均有花岗岩石刻图案。
周光镐写的“祥符塔”石匾镶嵌于第二层东南面壁龛上方。
现祥符塔的
塔刹和塔顶在
清代时遭到雷击电轰而损坏,塔现高21米,塔基周长21米。1985年11月被
潮阳县人民政府列为
文物保护单位。
塔位处海拔83米的山巅,塔刹和塔顶曾受雷击损毁。从明代
周光镐重建以来历尽了四百多年的风雨侵蚀和几次大地震,期间再也不曾修葺过,其塔体仍然基本保持完整,足证古代潮汕高层建筑有着较高的建筑技术,为研究潮汕砖石古塔的建筑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但目前祥符塔塔体受
植物根系入侵,
外立面风化剥落,人为随意毁坏,存在较严重的残损和安全隐患,亟待修缮与保护。塔顶和每一层的塔檐及缝隙处都被杂草和“鸟榕”团团围住,恣意生长。
榕树是根系发达的植物,随着榕树的渐渐长大,其根系进入塔的缝隙继续生长,导致了塔身结构出现更大的裂缝,进而导致塔的墙面多处出现较大面积的损坏和剥落。一些不文明的游人随意涂污古塔青砖,更有甚者挖毁了部分
青砖和塔座的部分
花岗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