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上主要表现为逐渐的通常是对称性和不断进行的神经元损害。有很多与
遗传因素有关,同一家族中常不只一个成员患病,所以也常称为遗传变性病。但也有散发者。研究表明,
神经系统变性病是受侵犯部分的某种代谢障碍所致。一些
神经系统代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的两侧性对称性分布,与逐渐进行的病程与神经系统变性病极为相似。可以预料到,某些
神经系统变性病最终将归属神经系统代谢性疾病的
范畴。有些
神经系统变性病可能是非典型
病毒感染的结果,如过去认为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病的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二氏病(亦称亚急性海绵样脑病,见于中年,锥体系与锥体外系部分变性伴进行性痴呆)就是一个明证。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为一类缓慢起病、病程呈进行性发展、
预后不良的疾病,迄今尚缺乏有效的根治方法.临床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有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亨廷顿舞蹈病(Huntington's disease,HD)和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等.这些疾病虽病因各异但在病理上均有中枢神经不同部位及不同程度的神经元脱失和功能异常。
变性疾病是一组原因不明的中枢系统疾病,在病理学上以
神经细胞变性为重要病变。其共同点有两个:(1)
神经系统机能一个或几个选择性受累,而其它系统不被侵犯。如,震颤性麻痹纹状体黑质细胞变性和缺失,(2)一般中枢
神经系统左右对称,进行性受累为特征。不同疾病损伤
神经系统不同部位,因此在临床上有特定受累部位的相应症状,如累计
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病变,主要表现为痴呆,累及基底核锥体外
运动神经系统引起
运动障碍,累计小脑可导致共济失调。
硕士生导师。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解剖学教研室副主任,重庆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2000.7-2000.12,获“王宽诚基金”资助,到
香港中文大学进行神经
解剖学进修;2004-2006,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赴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脑研究中心学习,同时成为UBC与重庆医科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专业为神经病学,研究方向为“
阿尔茨海默病(AD)的分子发病机制及药物开发等。2006年6月回国后继续从事AD等
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评审专家、重庆市科委科技咨询专家库专家,全球神经科学会(SFN)会员、中国神经科学会会员、中国
解剖学会会员、重庆市神经科学会会员、重庆市解剖学会理事。作为负责人主持NSFC项目及校重点课题1项,作为主研参与NSFC项目6项、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已在J.ofExp.Med.、PNAS、FASEBJ、J.ofNeurochem.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教材2部,指导硕士研究生2名。
硕士研究生导师,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一审专家、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专家信息库专家、教育部高校同行评议专家信息库专家、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中心卫生部科研项目评审专家、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中国科技论文在线”评审专家、重庆市科委科技咨询专家库专家。国际老年痴呆协会中国委员会员、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中国神经科学学会、重庆市神经科学学会、中国病理学工作者委员会会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NSFC面上项目、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重庆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多项,并参与国家
863子课题等项目。目前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2篇,最高影响因子7.064。2004-2005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资格以访问学者身份赴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脑研究中心进行神经变性疾病的分子机制实验研究。指导研究生9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