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泉镇,隶属于广东省
揭阳市惠来县东南部,距县城9公里,东邻
前詹镇,西接
东陇镇和南海经济开发区,南临南海,北连
华湖镇和
惠城镇。全镇面积58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神泉镇户籍人口共107868人。
历史沿革
1949年,为神泉区。
1952年5月,改为第六区。
1958年9月,改为红旗公社。
1961年,又改为神泉公社。
1983年,改为神泉区。
1986年,区改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神泉镇辖北门、南华2个社区,神渔、神农、澳角、华家、石盘、芦园、溪东、桃美、横山、前湖、蔗埔、赤山、角林、鳌头、文昌、金东、华埔、图田、图上19个行政村;28个自然村。
截至2020年,神泉镇共下辖2个社区、19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神泉镇地处惠来县东南沿海,东与前詹镇毗邻,南临南海,西接东陇镇,全镇总面积58平方千米,沿海经济开发试验区,北连华湖和惠城。
地形地貌
神泉镇境地势倚山面海,由东北向西南微倾,大部分属沿海低丘地带。
气候
神泉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年均气温21.8℃,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1829毫米,年均相对湿度为79%。以黄海基面为准,潮最高值为1.88米,最低值0.492米,风暴潮可达2.138米(6903号台风登陆时)。
自然灾害
神泉镇主要自然灾害为台风及风暴潮。
人口
2011年末,神泉镇辖区总人口98566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8349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11.78‰,人口自然增长率66.7‰。
截至2019年末,神泉镇户籍人口共107868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神泉镇农业总产值5.35亿元,工业总产值达20.42亿元。
2019年,神泉镇有工业企业77个,规模以上有10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9个。
农业
2011年末,神泉镇耕地面积1.77万亩,山(沙)地面积3.33万亩。粮食作物以水稻、番薯为主,主要经济作物以花生、蔬菜为主。
渔业
2011年末,神泉镇渔业人口4410人,渔业从业人员12825人;海洋捕捞总产量32822吨,水产品加工总量114吨,水产晶冷冻4949吨,鱼麋制品及干腌制品6089吨;有250匹马力以上机动渔船701艘,杉竹排665只,有鲍鱼养殖场11家,养殖水体3万立方米,并实现孵化、养殖、销售一体化;对虾养殖场21家,养殖面积1200多亩。
工业
2011年末,神泉镇有工业企业460家,其中水产品加工业221家,制冰厂18家,拉链厂12家,形成了具有沿海特色的工业体系有造船、修配、织网、制冰、水产品加工、缆绳、拉链、塑料制品等产业。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神泉镇有中学3所,在校生3624人,教师244人;小学21所,在校生1495人,教师559人。
文化事业
神泉镇地方传统文化活动有神泉英歌、赛龙舟等。民间传统工艺有木雕、竹编、石刻等。
医疗卫生
2011年末,神泉镇有镇级卫生院1所,建筑面积1520平方米,拥有中西医师28人,病床18张;个体诊所75家,执业医生42人;敬老院2家。
基础设施
水利
2011年末,神泉镇有小(一)型水库2座,总库容559万立方米;小(二)型水库11座,总库容430万立方米。自来水厂1座,日供水量3000吨。
给排水
2011年末。神泉镇镇区建有水厂,但供水不足,居民饮水较为困难,自来水管网已经铺设完成,将从县城接水,彻底解决缺水问题。
燃气
2011年末,神泉镇镇区内有燃气经营1家,多数居民使用燃气作为生活主要燃料,燃气普及率95%。
园林绿化
2011年末,神泉镇镇区绿化率42%。
交通运输
2011年末,神泉镇已形成由公路、水路2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325省道,惠来路段起于华湖镇石泉亭,止于神泉镇,境内长约8千米;236省道,惠来路段起于船桥,止于神泉镇区,境内长4千米;106县道境内长7千米。神泉港是粤东地区的主要商港和渔港,是揭阳市对外交往的主要通商口岸,被列为国家一级渔港建设规划,并于2010年被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
历史文化
隋时,四面环海,乃一小岛,唐代岛上有人定居,村坐落神庙前,故称“神前”。后因泥沙冲积,岛与陆地相连,形成背山面海的地势。明洪武时,因海边有一淡水泉井,改称“神泉”。
风景名胜
澳角炮台
澳角炮台位于惠来县城南二十里的澳角乡西北。东至溪东炮台5里,西至神泉炮台5里。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为防倭寇而建。设置炮6尊,营房7间,专防外委一员,台兵18名。炮台朝东,面临溟渤。炮台四周贝灰夯筑,上有城堞、炮眼及人行通道。墙高5.8米、厚2米,人行道1.3米,总面积312平方米。
华家妈祖像
惠来地处粤东沿海,海岸线长81公里,沿海村庄30多个,村民的祖先大部分是从福建莆田迁徙而来。自南宋庆元六年(1200)便有福建莆田移民在神泉港建妈祖庙奉祀妈祖,数百年来,妈祖文化通过妈祖信仰者运用庙宇奉祀妈祖这一特殊的传扬方式。
海角甘泉
位于神泉镇区东南角,宋时是海滩上一个淡水泉眼,明时砌成泉井,其时潮汕神童苏福为它题写独脚联“抉(快)取携而不竭任卤浸咸蒸独标平淡”,一时成为绝对,扩大了此泉影响,并被人们编造出许多神奇传说,使此泉演变为“神泉”。清乾隆间知县王玮在井旁建亭,将苏福独联刻在亭柱上,并树碑撰文。清代歌咏神泉诗中有“天涯有奇景,海角出甘泉”的句子,因而产生了“海角甘泉”的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