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镇,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
渭滨区,地处渭滨区南部,东邻
石鼓镇,西连
高家镇,南与凤县
黄牛铺镇接壤,北与
清姜街道相邻。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6千米,南北最大距离21.6千米,总面积128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因传说炎帝神农氏生于此地濛峪沟而得名。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宝鸡县神农乡。
1949年后,设益门乡,归渭滨区。
1951年9月,属宝鸡市第六区。
1956年6月,属宝鸡市清姜区。
1958年,改乡为益门公社。
1959年初,改为益门管理区。
1961年9月,复改益门公社。
1964年8月,隶属宝鸡县。
1971年12月,划归渭滨区辖。
1984年,改设为益门乡,辖18个生产大队。
1992年,改称神农乡。
1998年8月,撤乡设神农镇。
行政区划
1996年,辖峪泉、姜城堡、陈家村、益门堡、茹家庄、冯家塬、夏芽河、蒙峪沟、竹园沟、任家湾、安沟、刘家槽、太平庄、大湾铺、邵家山、观音山、二里关、杨家湾18个行政村。
2002年,辖陈家、观音山、二里关、杨家湾、大湾铺、太平庄、竹圆沟、邵家山、益门堡、茹家庄、蒙峪沟、夏砑河、冯家塬、峪泉、姜城堡、任家湾、安沟、刘家槽18个行政村。
截至2011年末,神农镇辖峪泉、冯家塬、夏砑壑、蒙峪沟、茹家庄、益门堡、邵家山、竹园沟、太平庄、大湾铺、大散关、任家湾、安沟、刘家槽、姜城堡、陈家村16个行政村;下设85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神农镇下辖2个社区、11个行政村。人民政府驻陈家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神农镇地处渭滨区南部,东邻
石鼓镇,西连
高家镇,南与凤县
黄牛铺镇接壤,北与
清姜街道相邻。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6千米,南北最大距离21.6千米,总面积128平方千米。距渭滨区政府5千米。
地形地貌
神农镇地处
秦岭北麓,地势南高北低。地形主要分为川道、黄土台塬、浅山丘陵、山区等。境内主要山脉有秦岭山脉,最低点位于峪泉村九龙泉。
气候特征
神农镇属暖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3℃,1月平均气温-4.4℃,极端最低气温-13.9℃;7月平均气温30.7℃,极端最高气温42.7℃:年平均日照时数2100小时,年总辐射107.16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310天。年平均降水量679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8—10月,以9月最多,占年降水量的45%。
水系水文
神农镇境内主要河道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清姜河、瓦峪河等。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清姜河,从大散关村至姜城堡村流经境内益门堡村、太平庄村、任家湾村等,境内流长43千米,流域面积240平方千米,年均流量4.92立方米/秒。
自然灾害
神农镇境内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连阴雨、冰雹等。最严重的一次洪涝发生在1981年8月21日神农镇大散关村二里关组地区,6小时内连续降雨105毫米,根据益门水文站提供的数据,洪峰流量734立方米/秒,冲毁大散关村二里关组18户民房及小学校舍,共计房屋53间。
人口
截至2011年末,神农镇辖区总人口2327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6927人,城镇化率72.7%。另有流动人口6350人。总人口中,男性11939人,占51.29%;女性11338人,占48.71%;14岁以下3242人,占14%;15—64岁17792人,占76.4%;65岁以上2243人,占9.6%。2011年,神农镇人口出生率10.93‰,人口死亡率4.82‰,人口自然增长率6.1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11.37人。
2018年,神农镇户籍人口16675人。
经济
综述
神农镇初步形成了川道村以沿火炬路、清姜路、川陕路发展商业、市场流通、房屋租赁等以第三产业为主的非公经济产业带;塬区村以大樱桃、核桃、猕猴桃等多种经营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带;后山区村以银洞峡、大散关、桃花源、竹林山庄等旅游自然资源开发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格局。
2011年,神农镇财政总收入272万元,比上年增长16.2%。人均财政收入689元,比上年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8797元。
2018年,有工业企业7个;其中,规上企业2个。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个数6个。
第一产业
2011年,神农镇耕地面积1.2万亩,人均0.5亩;林地面积12.8万亩。神农镇农业总产值1978年为236万元,2011年达到5190万元,比上年增长4%,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7%。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豆类为主。2011年,神农镇粮食生产2878吨,人均123千克。其中小麦1794吨,玉米、豆类1104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作物、蔬菜等。2011年,神农镇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464亩,产量175吨;蔬菜种植面积3675亩,产量438.8万吨,主要品种有大白菜、萝卜、黄瓜、豆角、茄子、葫芦等,其中大白菜种植面积1600亩,产量200万吨,萝卜40吨,黄瓜17吨,豆角2.8吨,茄子1.6吨。截至2011年末,神农镇累计造林1.8万亩,其中防护林0.5万亩,经济林0.5万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11.2万株,林木覆盖率46.4%。2011年,神农镇水果种植面积0.5万亩,产量5000吨,主要品种有樱桃、猕猴桃、核桃、苹果、梨等。渔业以池塘、水库养殖为主,渔业总产值12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9.8%。2011年,神农镇大型农业机械8台(辆)。
第二产业
2011年,神农镇工业总产值达到13.8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工业增加值7.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8%。截至2011年末,神农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家,职工1147人,实现工业增加值0.7亿元,比上年增长78.8%。2011年,神农镇工业总产值达到13.8亿元,比上年增长16%。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末,神农镇商业网点286个,职工518人。2011年,神农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5.4亿元,比上年增长18%。截至2011年末,神农镇邮政网点2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26千米,投递点16个,乡村通邮率100%,征订报纸1009份、期刊200册,业务收入16万元。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6个。固定电话用户3000户,比上年增加20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100%;移动电话用户400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60%。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2万元。2011年,神农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8亿元,人均存储8096元。各项贷款余额16.2亿元。
交通运输
神农镇地境内宝汉公路、310国道、
宝成铁路以及市区清姜路、火炬路、峪泉路纵横交织,贯穿全境。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截至2011年末,神农镇有技能人才0.92万人,农村实用人才0.73万人。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神农镇有幼儿园(所)4所,在园幼儿350人,专任教师20人;小学4所,在校生888人,专任教师12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神农镇教育经费达1133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133万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133万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59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1%、41%、41%、26%。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神农镇有文化艺术团体6个,会员800人,创作完成的文化艺术作品有戏曲《夏天》。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340平方米;公共图书室17个,建筑面积380平方米,藏书4万余册,档案室1个,建筑面积50平方米。农家书屋16个,藏书32000册。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夏砑壑曲府、锣鼓等。文化从业人员170人,占全镇社会从业人员的40%。截至2011年末,神农镇有线数字电视8157户,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体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神农镇有体育场所16个,62%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58%。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神农镇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17个:其中镇卫生院1个。专业技术人员1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人,注册护士4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人。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均为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2565人,参合率99%以上。
社会保障
截至2011年末,神农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89户,人数412人,支出57.8万元,月人均117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6人,支出2.52万元;农村五保户分散供养34人,支出14.2万元;农村医疗救助187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8人次,共支出1900元;农村临时救济1860人次,支出13.9万元,比上年增长7.2%。自然灾害受灾人口64人,紧急转移安置64人,倒塌房屋48间,直接经济损失32万元,救灾支出32万元,比上年增长6%。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6人,抚恤事业费支出6.9万元。社区服务设施4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4个,社区服务站4个。
基础建设
截至2011年末,神农镇有水利发电企业12家,总装机容量14000千瓦,年发电1.008亿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供电可靠率均为100%。
截至2011年末,神农镇镇区拥有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所)2座,主变压器45台。年售电量累计完成1060万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6%,供电可靠率99.1%。
截至2011年末,神农镇镇区有自来水厂1个,铺设干线水管8973千米,生产能力60吨/日,居民自来水普及率96%;排水管道923千米。
历史文化
茹家庄遗址
茹家庄遗址属于西周时期遗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神农镇茹家庄村南约70米处的清江河东岸二级阶地上,西距清江河约1000米。东至蒙峪沟口,南至宝鸡桥梁厂家属区北门,西至清姜路,北至茹家庄三组。遗址平面略呈长方形,面积约10 万平方米。曾采集有西周时期的高领袋足鬲、折肩罐等残片,纹饰有绳纹、弦纹,同时发现有西周时期的墓葬、车马坑、灰坑等。1988年11月发现一座窖藏,出土铜鱼尊、刖刑奴隶守门方鼎、虎、鹿狗及鸟形器盖等,为研究宝鸡地区西周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茹家庄遗址于1957年5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3日,茹家庄遗址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