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道化剧虽然产生于元代以前,但其鼎盛时期毫无疑问是在元朝。据钟嗣成《录鬼簿》所载,元杂剧至少有四百种。就其题目、正名来看,属于神仙道化剧一类的至少有四十本,约占元杂剧总数的十分之一。明代戏剧学家臧懋循于故乡闲居时曾编有《元曲选》,收录了九十四种元人的作品和六种明初人的作品。今人隋树森于本世纪六十年代又据脉望馆抄校本《元明杂剧》等资料,成《元曲选外编》,收录元杂剧六十二种。在《元曲选》与《元曲选外编》这两部元杂剧作品集中,属于神仙道化剧的有十八种,如《陈抟高卧》、《岳阳楼》、《任风子》等。这些作品有个别是元末明初的,但大部分当系元中叶以前的。
杂剧往往运用历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神仙故事加以推衍、变形,宣传仙境的快乐,鉴于当时社会的诸多丑恶黑暗状况,杂剧作家常常在演述神仙故事时以象征的笔法批判社会的不合理现象,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例如《
西华山陈抟高卧》以血染朝衣暗示官场的险恶,对封建社会君臣的虚伪情形也有所鞭鞑,而对于不争名利的道人生活却多有歌颂。这反映了杂剧的一种思想追求。当然,元明杂剧也在许多地方表现了无可奈何的消极思想,有些作品的神秘主义倾向明显,这是研讨杂剧所应注意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