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慈祥的母亲》是由
张鸿西作词,
陆在易作曲,
杨洪基演唱的歌曲,该曲创作于1981年,后收录在杨洪基于1997年1月1日发行的专辑《20世纪中华歌坛名人百集珍藏版》中。
在改革开放之初,作曲人陆在易希望自己创作的音乐作品可以以最富表现力的艺术手段和音乐语言,表现出胸怀祖国的“大爱”情怀。当他读到张鸿西所写的一首短诗:“谁不爱自己的母亲,用那滚烫的赤子心灵;谁不爱自己的母亲,用那闪光的美妙青春。亲爱的祖国,慈祥的母亲,长江黄河欢腾着深情,蓝天大海储满着忠诚”,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澎湃激情,便在这首短诗的基础上进行谱曲,最终创作出了《祖国,慈样的母亲》。
《祖国,慈祥的母亲》的调式为a自然小调,主歌部分以“3”开始,终止于主音“6”(低音),旋律也主要围绕“3—6”两个骨干音进行发展,旋法多为级进,跨度不大,与2/4拍和弱起的节奏配合形成了主歌部分暗流涌动、含蓄内敛的歌唱方式。副歌部分则以“1”(高音)开始,与主歌结束部分的低音呈现出一个超越八度的大跳,形成强烈对比。而旋法上,副歌多采用跳进与模进相结合的形式,如主歌部分第二乐句“6—6—3—4—2”对第一乐句“1(高音)—1(高音)—6—7—3”的模仿,使歌曲不仅在歌词方面形成了对偶句式,在旋律上也产生了一一对应的美感。此外,间奏中三连音的使用,不仅使歌曲的节拍完成了由2/4到3/4的转换,同时,也推动了歌曲情绪的发展,令激昂的情绪得到宣泄,而副歌部分二拍子和三拍子的交替变换则增强了歌曲的律动和情感起伏。最后,歌曲的尾声又回归到了“3—6”两个骨干音并围绕它们级进发展,与主歌部分遥相呼应的同时又变化再现了歌曲主题,情绪也随之由浓转淡,令人遐想万分,余味悠长。
该曲的歌词虽然朴实无华、用词简单,却衬托得更加清新真挚、简洁精炼。由于歌词本是一首诗作,所以在用词和韵脚方面并未先被框架固定,诗人的激情和想象得以肆意挥洒,叙述式的口吻令歌曲更加打动人心。歌曲的第一句也是一个反问句——“谁不爱自己的母亲”便巧妙地点出了歌曲的主题,接着,主歌部分“谁不爱自己的母亲,用那滚烫的赤子心灵”的再次重复是人们直面心灵的追问,副歌部分则用“亲爱的祖国,慈祥的母亲”给出了解答——无数中华儿女都像热爱自己的母亲一样热爱自己的祖国。在这短短的一首小诗中,作词人多次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写作手法,将亿万中华儿女对中国的爱恋比做儿女对慈母的依恋,用奔腾的长江黄河、广阔的蓝天大海描绘着中国人心中奔涌的爱国热情,令歌曲的主题得到了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