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声字。从示,且声。甲骨文和西周金文中以“且”为“祖”,不从“示”。关于“且”字之造字本义,有多种说法,或云是男性生殖器之象形,或说是像神主之形,尚无定论。“祖”字应当是由“且”分化出来的专用字。后世“且”用为虚词,不再用来表示“祖先”之义。这种分化大概是在春秋时代完成的,所以春秋文字中“祖”字已作“A”。战国文字在春秋文字的基础上发生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声旁“且”字上,或加一短横为饰笔,或加“又”旁繁化,并在“且”旁右边加“B”为饰笔;或将“且”声改为“虘”声。秦汉以后的“祖”字基本沿袭春秋文字的写法,变化不大。古文字中“祖”字是指祖先而言,凡父辈以上皆可称“祖”。《诗·大雅·生民序》:“《生民》,尊祖也。”孔颖达疏:“祖之定名,父之父耳。但祖者,始也,己所从始也,自父之父以上皆得称焉。”
又《
广韵》:始也,上也,本也。《礼·中庸》:祖述尧舜。《
仲尼燕居》:如此则无以祖洽於众。《前汉·食货志》:舜命后稷以黎民祖饥。孟康注:谓黎民始饥也。
又祭道神曰祖。共工之子曰修,好远游,舟车所至,靡不穷览,故祀以为祖神。祖者,徂也。《诗·大雅》:仲山甫出祖。注:祖,将行犯軷之祭也。《
左传·昭七年》:公将往,梦襄公祖。
又《
集韵》咨邪切,音𦊨。《前汉·地理志》:安定郡有祖厉县。
又叶阻渚切,音树。
张衡《
东京赋》:敺以就役,惟力是视。百姓弗能忍,是用息肩於大汉,而欣戴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