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是苏联革命家
列宁创作的科学社会主义著作,1905年7月于日内瓦首次出版。
内容简介
该书阐明了布尔什维克党的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策略路线,批判孟什维克机会主义策略路线。其基本内容是:(1)无产阶级政党在民主革命中必须掌握领导权,这是党的政治策略的核心内容;(2)无产阶级政党在民主革命中必须同农民结成联盟,以实现无产阶级的领导权;(3)举行人民武装起义和建立工农民主专政是争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手段;(4)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及时地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1905年1月9日,工人群众的请愿活动遭到沙皇政府的血腥镇压,激起了各地工人的罢工浪潮。革命斗争急需各阶级制定符合本阶级利益的策略方针和行动路线。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于1905年4月在伦敦召开了第三次代表大会,正确分析了革命的性质、任务和动力,制定了党在革命中的策略路线;与此同时,孟什维克在日内瓦单独召开了代表大会通过“关于夺取政权和参加临时政府”的决议,制定了机会主义的策略路线。
为阐明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在策略上的分歧,并坚信革命会在事实上证明社会民主党的纲领和策略的正确,列宁创作了该书。
作品思想
在序言中,列宁指出,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提的策略决议意义重大。首先,社会民主工党需要正确的策略口号对政治局面做出正确的估计,同时需要工人群众用实际的战斗力量来支持这些口号。其次,用正确的策略和社会民主主义学说的正确性,利用唯一彻底革命的无产阶级把革命引导到真正彻底的胜利。最后,让革命证明社会民主党的纲领和策略是正确的,揭示出各个社会阶级的真实本性,揭示民主派的资产阶级性质和农民的真正趋向。
在1~13章中,列宁从四个方面阐述布尔什维克党在民主革命中的策略路线,批判孟什维克机会主义策略。
第一个重点是阐述了布尔什维克党的近期革命目标。列宁分析了对召集民主立宪会议的三种势力的不同态度,明确了社会民主工党领导下的革命无产阶级的近期任务是立刻推翻沙皇政府,代之以临时革命政府。列宁概述了“代表会议”决议的主要内容。这一决议集中论述了“关于夺取政权和参加临时政府”的问题。要点是:必须在工人阶级中广泛地进行宣传,使之了解无产阶级政党的最低纲领所提出的一切政治要求和经济要求;党将派出全权代表参加临时革命政府,以便同一切反革命企图做无情的斗争,捍卫工人阶级的独立利益;社会民主党力求实现彻底的社会主义革命,它同一切资产阶级政党是不可调和的、敌对的;无产阶级为了保卫、巩固和扩大革命的成果,必须经常对临时政府施加压力。
第二个重点是列宁比较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决议和孟什维克“代表会议”决议。社会民主党代表大会决议和孟什维克“代表会议”决议的原则区别有:(1)革命前夕对待政府的策略问题。社会民主党的决议要揭露政府让步的虚伪性,要用革命的手段来实现工人阶级的迫切要求。在“代表会议”决议中,仅仅在关于对其他政党的态度的决议的引言部分提到了“反击黑暗反动势力”。(2)公开的政治活动问题。社会民主党的决议已经预计公开的政治活动即将根本改变,必须为这种行动准备好特别的机关,利用合法的和半合法的社团,使它们变成俄国未来的社会民主工党的基地。“代表会议”决议关于党应当怎样把自己的全部工作转到全新的基础上的问题没有提出任何完整的口号,没有完整的说明。(3)关于“农民问题”,社会民主工党制定了《社会民主党对农民运动的态度》的决议,提出的首要任务是为了反沙皇制度斗争的全民利益而领导整个广泛的革命民主运动,提出的革命口号是:立刻组织革命农民委员会来实行一切民主改革。“代表会议”也相应制定了《关于在农民中的工作》的决议,但他们仅仅归结为“成立委员会的要求”应当向立宪会议提出等问题上。(4)对待其他政党的态度问题的决议。社会民主党决议要揭露资产阶级解放运动的一切局限性和不充分性,代表会议决议却重复着斯塔罗韦尔的错误,硬要找出这样一条分界线,发挥其有名的“石蕊试纸”论。
第三个重点是列宁阐述了把革命推向前进的策略。列宁指出无产阶级应当把实行人民武装起义、建立革命军和革命专政的任务提到第一位,这是保证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手段。人民武装起义后,应当建立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专政。它的任务是巩固革命成果,实现党的最低纲领,并为争取社会主义的胜利铺平道路。列宁强调,无产阶级应当把民主革命进行到底,必须把农民群众和半无产者群众联合起来,把一切被剥削的劳动者联合起来,扩大革命力量,这是无产阶级的任务。
列宁还考虑到:一是关于道路的方向问题;二是在选定的道路上目的是否容易达到或是否很快达到的问题。列宁尤其是辩证地分析了后一问题,告诫全党要警惕盲目的乐观主义;同时要相信道路选择的正确性,这种信心能百倍地加强革命毅力和革命热情,创造出奇迹。列宁指出,无产阶级拯救自己的道路不是离开阶级斗争,而是发展阶级斗争,扩大阶级斗争的范围,加强阶级斗争的自觉性、组织性和坚定性。领导全体人民特别是农民来为充分的自由,为彻底的民主革命,为共和制奋斗。
作品影响
该书粉碎了孟什维克及国际机会主义的策略路线,制定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策略原则,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总结1848年欧洲革命提出的“不断革命”思想,在理论上奠定了布尔什维克党的策略原则,在实践中指导了俄国无产阶级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第一次实现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并从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1964年,毛泽东批准将该书列入党中央规定的30本干部必读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书目之中。
该书已翻译为蒙文、维吾尔文、藏文等民族文字出版。
出版信息
列宁将该文编入了1907年11月中旬在圣彼得堡出版的《十二年来》文集,但是不久被沙皇当局没收。该书的手稿没有完全保留下来,在《列宁全集》俄文版第五版第11卷中,这一著作按照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的版本刊印,并依据保存下来的手稿和《十二年来》文集做了核对。中译文被收入《列宁全集》第二版增订版第11卷。
作者简介
列宁(俄语:Ле́нин,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原名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俄语: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Улья́нов),
马克思主义者,
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是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世界上第一个
社会主义国家)和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要缔造者、
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始人、
十月革命的主要领导人、
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即
苏联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