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来体现的,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基本反映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它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体现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标志。与公有制相联系的按劳分配是以劳动者的劳动作为个人收入分配的共同尺度,既承认差别,又反对因收入差距过大而导致的贫富悬殊。这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所在。在这样的基本制度框架下,劳动者运用共同占有的生产资料进行联合劳动,创造的生产成果(包括剩余产品)归劳动者共同占有和支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日益丰富,这就为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而共同富裕则是指全体社会成员都过上富裕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全面发展,这既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最终实现目标。
社会主义本质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社会主义本质主要是对整个社会主义的理论认识,即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主要是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理论认识,即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问题。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曾作过科学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科学概括,突破了原来只是从生产关系方面认识社会主义的视野,而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最终要实现的目标这三方面的统一上认识社会主义,从而使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更为科学、更为全面。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同时,也为准确地认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奠定了基础,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实质的认识。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得到具体实现的,因此,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经济中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确保了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也就实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坚持这一点,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对于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意义并起着关键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