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模式
社会学术语
社会主义模式又称“社会主义类型”。即世界许多国家实行或为之奋斗的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表明各国建设社会主义具有不同的形式、途径和道路。由于各国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以及人口、资源的巨大差别,社会主义制度在不同的国家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所采用的具体形式不尽相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社会主义模式的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初西方提出的,指南斯拉夫离开了苏联模式。这一模式后来被许多国家及共产党所接受,他们纷纷放弃了对“苏联模式”的效仿,开始探讨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新形式。这使社会主义模式多样化了,出现了多种类型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制度只能有一种,就是马克思主义论述过的通过无产阶级专政、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其本质就是人民当家做主,消灭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制度。但是,由于各国历史与现实的多种条件的差别,实行社会主义可以根据所有制结构、社会调节机制、决策渠道和政权的具体形式走具有各自特色的道路。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出现过高度集中的苏联式的社会主义、自治式的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民族式的匈牙利的社会主义、古巴的格瓦拉社会主义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些社会主义模式既具有共性,又具有一定的个性,使社会主义社会在实践中不断克服出现的不良倾向,走向逐步完善和成熟。在我国较少使用社会主义模式这一概念,一般通用的是“社会主义的体制”或“不同形式的社会主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31 22:22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