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工业化
社会学术语
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取得革命胜利的国家,用机器大工业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使国家由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通常以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优势为其实现的标志。由于具体条件不同,各国应走与本国情况相适应的工业化道路。我国在1952年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把“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努力奋斗的“总任务”之一,并在随后的实践中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有利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年以来,我国不但经过了多次大规模的群众斗争,在各方面基本上完成了民主的社会改革工作;而且在国民经济恢复的过程中,已经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工作,使各种经济成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创造了今后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有利条件。
必要条件
斯大林同志一九二六年在“论苏联经济状况和党的政策”一文中说:“人们有时忘记了,没有一定的最低限度的资金,没有一定的最低限度的后备,既不可能制订任何工业计划,也不能建设这样或那样‘规模宏大’和‘包罗万象’的企业。”这对于我们同样是极其重要的指示。我们必须要有日益增长的财富积累和充分的后备金,并集中地加以使用,才有可能进行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设。
意义
人人都会懂得,只有在我国人民现时生活已经有所改善的条件下,尽力增产节约,去建设我国的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才能大规模地发展农业,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工人、农民和全体人民的生活,这是长远的利益所在;只有把我们眼前生活中的局部的利益,服从于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长远的利益,这才是全体人民最高的根本的利益。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7 20:57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