礁盘是刺胞动物门珊瑚虫纲动物。
形成原因
珊瑚礁的形成,除了
造礁珊瑚扮演关键角色之外,还需加上其他生物,例如:贝类、石灰藻、有孔虫等分泌钙质骨骼的
胶结作用,并且经过长期的累积,才可形成巨大的地质构造-珊瑚礁。珊瑚礁形成的基本条件是珊瑚的建造作用必须高过其他生物的破坏作用。在光照充足、海域温度适宜而无污染的海域,珊瑚的造礁作用旺盛,就是珊瑚礁形成的良好环境。由于受到各地环境因素及地质作用的影响,因此在不同地区常形成不同形态的珊瑚礁。
生长繁殖
在热带海洋中,触目皆是一块块巨大的珊瑚礁石或珊瑚构成的岛屿。这些礁石和岛屿往往被人们误认为是岩石所成,实际上它们是由从古至今的珊瑚虫建造的。珊瑚虫是一种海洋腔肠动物,身体呈圆筒形,辐射对称,上端有口,口周围有几条触手,下端有基盘,起固定作用,体壁有内外胚层构成。外胚层能分泌石灰质或角质的骨骼,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珊瑚。
珊瑚虫生长和繁殖都很快,群体不断出芽。当珊瑚虫死亡后,它们的子孙即在祖先的“遗骨”上一代一代地繁殖下去,年深日久,日积月累,珊瑚虫群体逐渐在海岛四周或海边堆积,形成一块块硕大的礁石或一座座岛屿。世界上最大的
珊瑚岛是澳大利亚东北部著名的大堡礁,它宽约56千米,长达2040千米,是
澳大利亚大陆的天然屏障。此外,太平洋的
马绍尔群岛,中国
南海的
西沙群岛、
南沙群岛都是由造珊瑚礁的骨骼堆积形成的岛屿。凡是能造礁的珊瑚,称为
造礁珊瑚;不能造礁的珊瑚称为非礁珊瑚。在珊瑚礁的周围,由许多藻类和
海洋动物,它们够成
珊瑚礁生物群落。这些藻类在珊瑚虫制造骨骼时,会排放
二氧化碳来制造养分,同时释放出大量的氧,而
珊瑚虫会吸收这些氧。所以珊瑚礁就像
热带雨林一般,能制造生物生存所所需要的氧,被称为“海洋的热带雨林”。
主要用途
珊瑚对人类有许多益处。
珊瑚岛可供人类居住;其礁石烧成石灰,可用于建筑。古珊瑚礁和现代珊瑚礁可以形成储油层,对开采石油有重要意义。目前已发现和开采的礁型大油田即有十多个,可采储量达50亿吨。软珊瑚、
柳珊瑚等是非常好的药材。珊瑚有黄、白、红和蓝色,其形状千姿百态,是天然装饰品等。但由珊瑚礁形成的暗礁,也常会给航行中的舰船带来沉船之灾。
保护措施
在海底世界,珊瑚礁享有“海洋中的热带雨林”和“海上长城”等美誉,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古老、最多姿多彩、也是最珍贵的生态系统之一。珊瑚在长达2.5亿年的演变过程中保持了顽强的生命力,不论是狂风暴雨、火山爆发还是海平面的升降都没有能让珊瑚灭绝。但是,最近数十年,人类对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污染,
全球气候变暖,对
海洋鱼类的滥捕滥杀,对珊瑚礁的掠夺性开采,使珊瑚礁出现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供的数据表明,目前,全世界的珊瑚礁有11%遭灭顶之灾,16%已不能发挥生态功能,60%正面临严重的威胁。
珊瑚礁正失去斑斓色彩
珊瑚礁在全球海洋中所占面积虽不足0.25%,但超过四分之一的已知
海洋鱼类靠珊瑚礁生活,并相互依存。珊瑚美丽的颜色来自于体内的共生海藻,珊瑚依赖体内的微型共生海藻生存,海藻通过光合作用向珊瑚提供能量。如果共生藻离开或死亡,珊瑚就会变白,最终因失去营养供应而死。现如今,色彩斑斓的珊瑚正在逐步失去其光彩,面临生存的威胁。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珊瑚褪色变白的?
一些专家认为,珊瑚礁面临的最大威胁,仍然是过度滥采和气候变化。
意大利热那亚大学生态学教授维耶蒂在
热那亚举行的一次海洋学会议上介绍他的研究成果时说,由于
地中海水温升高,珊瑚体内的微型海藻大量死亡,使珊瑚颜色变淡,珊瑚生长受到影响。维耶蒂教授说,最近十几年来,地中海海水温度大幅升高,导致很多水生动物大量死亡。1999年夏末,
利古里亚海大量软体动物死亡,有的品种完全灭绝。据观测,当时这一地区海水水温比平均温度高出4摄氏度。
美国科学家最近又发现,海水浑浊、对阳光的透射能力下降,也会使珊瑚礁面临威胁。据最近出版的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在
佛罗里达群岛,美国海洋学家发现一部分珊瑚礁难以得到充足的阳光,光合作用产生的营养只能免强维持生存,无法继续增长。此外,阳光不足还迫使珊瑚向浅水区迁移,而这些水域的海浪会毁坏珊瑚礁。他们说,
巴哈马群岛的部分珊瑚礁也面临同样问题。有关研究发表在《实验海洋生物学及生态学》杂志上。过去20年来,沿海地区开发、
海岸侵蚀、水体污染、海藻增加等因素使一些海域的海水透明度明显下降。
病毒袭击珊瑚礁岌岌可危
世界各地的珊瑚礁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衰退着,其中最隐匿凶险的原因之一是一种快速蔓延的致死性细菌感染-黑带病(black band disease,BBD)。一旦珊瑚死亡,许多藻类、海绵和鱼类就得把根部或头部扎到沙子里。如今,研究人员首次鉴定出了与此病相关的细菌-它们已经遇到了对手,而且会发现它们的对手可能就是我们人类。
自从1972年人们首次在
伯利兹和
佛罗里达附近的珊瑚礁上发现黑带病以来,该病已出现在世界各地。这种病得名于一簇长有数十种不同微生物的黑色细菌。以往的研究已将这种病与水温升高和富含沉积物、毒素或污水的废物联系起来,但科学家们尚未弄清导致这种疾病的确切原因。为了找出“嫌疑分子”,
伊利诺大学的地质学家和微生物学家在Curaoa的St.Annabaa
加勒比海港口收集了4700多个健康、患病和死亡的珊瑚样本及相应的水样,以及印度洋至太平洋地区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纯净水样。结果证明,形成黑色带丛的丝状细菌是一些亲缘关系很近的藻青菌类。他们还发现,患上黑带病的珊瑚样本包含一些存在于
下水道中的致病细胞。这些患病样本还包括了其他在该病中发挥作用的细菌-例如和鱼类疾病有关的细菌。
三成海洋生物“无家可归”
一项新的科学研究发现,1/3以上的濒临灭绝的海洋生物生活在危险地区。许多海洋物种以散布于世界各地的少数珊瑚礁为栖息地。这些物种过多依赖这些受限制的危险性极大的栖息地。领导这项研究的
约克大学罗伯茨博士说,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海洋生物将开始灭绝。罗伯茨博士
是代表“国际资源保护”组织进行这项研究的。该组织的总部设在
美国华盛顿。科学家们最近在美国麻省
波士顿“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年会”上讨论了这个研究发现,并首次确定了全球珊瑚礁十大重点保护区。
科学家们首次列出了前10名世界上最脆弱的
珊瑚礁热点地区,其总面积只占海洋面积的0.017%,但却包含了世界上34%的海洋特有物种,它们的生活地域有限。根据危险等级排名,世界最脆弱的珊瑚礁重点保护区依次位于
菲律宾、
几内亚湾、印尼的翼他群岛、印度洋的南
马斯克林群岛、
南非东部、北印度洋、日本及中国南部、
佛得角群岛、西加勒比海、
红海和亚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