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西台地
四川省甘孜州风景旅游区
磨西古称磨西面,原系氐人后裔磨些人聚居地,始于汉代的磨岗岭古道使磨西成为川藏通道上的繁华重镇。磨西台地坐落于贡嘎山东坡,磨西河畔的一个台地,因磨西河、磨西镇而得名。磨西台地位于四川省甘孜州,著名的风景旅游区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和贡嘎山国家地质公园之内。该台地长约 10 公里 ,宽仅 0.2 ~ 1 .2 公里 , 是我国重要的地质遗迹资源,居住有磨西镇和新兴乡两个乡镇的 6000 多名群众。 2005 年 8 月 11 日 发生的泥石流,导致台地面积减少约 5 %左右,并冲毁电站、土地、公路、桥梁和房屋等多处,造成上亿元的经济财产损失。
形成之迷
台地在河谷中陡然耸立,蜿蜒达8000米,平均高度130米,总面积大约11平方千米。这里是从东坡攀登贡嘎山的必经之地,而台地的成因至今是未解之谜,科学家们为此争论不休。主要意见有二:一是认为它由冰川的终碛和冰水沉积而成,证据是在此可以见到冰川漂砾;二是认为它是由泥石流一次或多次暴发堆积形成。
台地上的磨西镇,是山区少有的繁华之地,但有人预言,这个台地仅仅存在于冰川或泥石流的间歇期中,下一次冰川或泥石流暴发就可能使它无影无踪,好在这个间歇期会很长。
成因
青藏高原东部的最高峰贡嘎山(海拔7556m)东麓磨西河流域发育了三次更新世冰期,分别为雅家埂、南门关、贡嘎冰期,其中燕子沟的倒数第二次冰期(南门关冰期)的冰川一直伸到磨西镇下街磨西饭店北,古冰川阻塞主谷,在新兴与南门关沟之间的堡子坝区形成冰川阻塞湖,在磨西镇上街东,该期古冰川覆盖在谢家河坝东面山坡上,融水切形成峡谷,冰退过程中又在峡谷西基岩丘社形成该期古冰川覆盖在谢家河坝东面山坡上,融水深切形成峡谷,冰退过程中又在峡谷西基岩丘陵旁形成冰水湖,南门关冰期后的间冰期时,小湖变干发育了红色古土壤层,该期的红色古土壤层在磨用镇下街南的古冰川与冰川泥石流沉积层顶面也有保存。证明磨西台地的主体为倒数第二次冰期的冰川堆积物,其中也包括有冰水砂砾层透镜体和冰湖相等沉积,磨西台地出露地表的巨大砾石,直径在10-20m之间,多数为冰川表面的消融碛,也可能有冰川泥充夹带的大岩块,磨西台地两侧断续分布有4级冰水阶地以及磨西饭店以下的磨西台地尾部均为末次期后期至全新世的冰水沉积,其中也含有泥石流堆积物。
现场考察
甘孜州州政府的邀请,8月21日至22日,成都地调中心王剑副主任率中心水环室主任郑万模等一行5 人对四川磨西台地特大型泥石流进行了现场考察,甘孜州州政府降初副州长州政府谭副秘书长、州国土资源局领导及海螺沟分局局长等一同参加了考察。 考察后,成都地调中心初步计划利用三年时间,通过采用遥感、地面调查、勘察、测绘、山地工程和实验等手段,首先查明该区泥石流灾害发育特征、形成条件、形成机理和危害发育特征、形成条件、形成机理和危害方式,对治理的可行性进行论证,推荐最佳方案。并选择部分关键地段进行特大型泥石流工程治理示范,为该区泥石流的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综合治理
本次考察,为在该地区开展必要的工作、尽快制定出可行的治理方案打下了基础。考察组建议海螺沟泥石流治理要力求做到四个结合,即和土地利用相结合、和台地保护相结合、和景区发展规划相结合、和城镇发展规划相结合。考察后,成都地调中心初步计划利用三年时间,通过采用遥感、地面调查、勘察、测绘、山地工程和实验等手段,首先查明该区泥石流灾害发育特征、形成条件、形成机理和危害方式,对治理的可行性进行论证,推荐最佳方案,为治理勘查及初步设计提供基础资料。 然后结合有关泥石流的运动学及动力学参数,编制治理施工图初步设计,并选择部分关键地段进行特大型泥石流工程治理示范,为该区泥石流的综合治理提供依据。同时,对已毁土地和可能遭受损毁的土地进行调查并提出综合整治措施。
成都地调中心发挥自身专长进行实地考察,为海螺沟特大型泥石流综合治理和磨西台地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充分体现了中心领导对山区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评价。此次考察为该区将来泥石流综合治理、土地利用、台地保护和景区发展等相关工作的陆续开展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8 17:09
目录
概述
形成之迷
成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