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坊与十字架》是由迈克尔·弗朗索瓦·吉布森、
莱彻·玛祖斯基编剧,莱彻·玛祖斯基执导,
鲁特格尔·哈尔、夏洛特·兰普林等主演的剧情电影。该片于2011年1月23日在美国上映。
《磨坊与十字架》是一堂伪装成电影的的艺术史课,它的最初公开亮相,不是在电影院也不是在电影节,而是在
卢浮宫、纽约大都会艺术馆这样的场所。影片将人们带回十六世纪的
荷兰,博鲁盖尔在创作《受难之路》时借助一个圣经故事来影射当时
西班牙统治者的残忍以及尼德兰人民的反抗。莱彻·玛祖斯基将艺术史研究同电影CGI、3D技术结合起来,试图还原画家在创作这幅作品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当时的思想、心境。站在一部艺术品之前的心神激荡,不正是让我们所有人晕眩地以为是所谓创作冲动么?值得一提的是,勃鲁盖尔的另一名作《
雪中猎人》刺激
芬兰导演
罗伊·安德森创作下一部作品,名字很长的《树梢上沉思存在的鸟儿》,这部作品有望在
戛纳或者
威尼斯电影节亮相。
影片的对白很少,导演更多的是运用远近透视处理,给观者一种深远的空间感,动静结合,人在画中活。整部影片故事性较弱,导演并没有依托叙事来呈现,而是更多的采用史诗般的镜头,描绘出画意的风景,把历史和艺术结合, 还原了《受难之路》的创作过程。电影里,画的作者说出了创作这幅画的目的,就是“我要通过我的画来讲故事。”因此导演很好的把握了这一点,形式化地将故事还原,看似波澜不惊,实则饱含能量。磨坊和十字架,都是受难的象征物,圣人是“来自过去的圣人,在哀悼法兰德斯的命运”,如此则将历史串联起来的是连续不断的受难,这也是布鲁盖尔画作深处的秘密。他那些骤眼看去充满风俗细节的画,处理的并不仅是风俗,而是苦难、风景、神秘与人的并存,历史中隐没的、与它妄图隐没的细节都在其中呈现。后世神秘主义与存在主义的创作者都因此为他的作品着迷。
《磨坊与十字架》实现了人们站在一幅伟大的杰作面前希望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在我们眼前的如此震撼、美丽、陌生又巨大、神性又栩栩如生——我们急切地希望能够走进到画当中。——《波士顿环球》
有时候我们需要走出电影狭隘的传统叙事去思考一些值得思考的东西。而这部影片让我思考的便是——为何人性有时如此残忍?《Chicago Sun-Times 》罗杰·艾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