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类仪器用于测量
磁场强度、
磁通密度、磁通量、磁矩等表征磁场特征的物理量。典型仪器有
磁通计、磁强计(见
力矩磁强计)、磁位计(见
磁场测量)等。这类仪器的工作原理可分三种。第一种是利用磁的力效应,用于测量地磁场强度和检验磁性材料;第二种根据法拉第的
电磁感应定律,由
感应电动势求出磁通的变化,再导出各种待求的磁场量;第三种利用磁致物理效应(如霍耳效应等)来测量磁通密度,对静止的或变动的磁场量均适用。这类仪器的准确度可达10-3~10-4量级。
第二类仪器用于测量磁导率、磁化强度、
磁化曲线、
磁滞回线、交流损耗等磁性材料的特性,例如
磁导计、
爱泼斯坦仪等。这类仪器所依据的原理与第一类相似,但所能达到的准确度受到材料样品的几何尺寸及磁特性的一致性等因素的影响,约为10-2~10-3量级。由于磁性材料的应用极为广泛,第二类仪器的使用比第一类更为普遍。
20世纪60年代以来,磁测量仪器有了飞速发展。核磁共振、
超导量子干涉效应、磁光效应等各种新的物理效应的应用,使磁通密度的测量误差可达到10-6~10-7量级,量限则扩展到10-15~10特,最灵敏的仪器已可探测到人体的心磁场、脑磁场等所产生的生物磁效应,为生物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手段。量限最高的可测量超导磁体产生的十几特的强磁场。随着电子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磁测量仪器的自动化程度也大为提高,并具备数据处理功能,可直接用于监测生产中的动态过程,控制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