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山,古称牟山,因为它当年是
中国古代牟子国属地中的一座高山峰,因国名而名之山名。
名字由来
历史上磁山这一带归齐国管辖,齐国在开国之君姜尚姜子牙“尚其武、简其礼、尊其俗,重商贸。”的建国方针指导下,由原来不足百里的小国,发展成一个称霸一方的大国。齐国不但军事强大其政治也很高明,其中设立八神(主)就是一个即使百姓信仰上有寄托,国家经济上有创收的好项目,而八神(主)之阴主寺便设在磁山。据《辞源》载:“八神古齐国所祀者。一曰天主,二曰地主,三曰兵主,四曰阴主,五曰阳主,-----。”《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载:“芝罘山在县东北四十里,---海环四面,一径南通。---其大麓有阳主祠。---海之南有三山,有阴主祠遥相对应之。”《史记·封禅书》云:“始皇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八神将自古而有之,四曰阴主,祠三山,五曰阳主,祠芝罘。”
据考证阴主寺里所供奉的是阴主娘娘,这位娘娘就是中国最伟大的女性—女娲娘娘。在距今七八千年前的蛮荒时期,我们的地球上曾发生过一场几乎毁灭人类的大洪水,这在世界史上都有记载,如柏拉图的亚特兰蒂斯、圣经里的诺亚方舟、中国神话里的兄妹结婚等。传说在上古时期,一场特大洪水过后,世上就剩下兄妹俩,为了繁衍人类,哥哥伏羲讲:“咱俩结婚吧。”妹妹女娲讲:“结婚要父母同意才行。”哥哥讲:“如今父母都不在,那咋办。”妹妹讲:“那得听听老天爷的。”“可老天爷又不会讲话,那咋办。”“那咱各背一片磨,你到东山我上西山,从山上往下放,要是能合到一起咱们就结婚。”后来两片磨还真的和到一起,于是就有了兄妹结婚之说。
“这磁山原本叫‘慈山’。为什么叫慈山呢?一是因为女娲娘娘当年在巡视灾情时曾在磁山洞里住过,她那慈母的形象和举动早已流淌在当地人民的血液和脑海里;当地人民为敬畏女娲娘娘曾在洞中供奉过她的塑像;二是在古代这慈磁俩字是相通的,古人在觧释磁石时说:磁石吸铁如慈母之招子。后来传的年代久了,就叫成磁山了
据说磁山的阴主娘娘还真灵验,那是有求必应,于是当地的百姓都叫它“慈母之山”,简称慈山。在古代磁慈二字是相通的,后来叫久了,便叫成磁山。
磁山又名笔架山、三仙山,这些名字也有一个由来。传说在很久以前东海有一条恶龙,经常兴风作浪淹没良田侵吞村庄,使这一代民不聊生苦不堪言。一日文曲星正手持朱笔阅批考卷,为下界挑选人才。突然听到几个书童在窗外窃窃私语指指点点,便来到窗前撕开云层一看,只见东海岸恶浪翻滚,百姓家园顷刻化为泽国,便随手拿起桌上的笔架抛了下去。瞬间并排三座大山隆起在东海岸边,挡住了海浪,从此人们就叫它笔架山。后来天上的神仙知道了,都争相到此游玩,因而人们叫它笔架山、三仙山。
气候特征
磁山地处中纬度,属北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和季风
进退都较明显。年平均气温11,8℃ ,年降雨为 651,9 mm,无霜期为 210 天,年均气温11—14℃。气候特奌是:“春冷风大回暖晚,夏爽多雨高温短,秋温不燥冷来迟,冬暖雪多风裹寒”。是旅游度假疗养的胜地。
植物资源
磁山地区的自然植物和栽培植被共生,以自然植被为主,树木类主要有:黑松、赤松、栎树、刺槐、合欢、等三十余种,灌木二十余种,草本类四十余种,药材三百余种。
自然景观
磁山集山、洞、峰、涧、湖、泉、石于一体;融雄、险、奇、秀、幽、奥、旷于一隅。是探险、猎奇、写生、摄影的佳境;休闲、健身、游览、科研的胜地,并被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于2007年4月批准成立省级地质公园。
旅游资源
磁山的旅游资源丰厚集中,宜于开发,主要景物有:象形石、名石有18处(星石、猿石、龟石、歪嘴石、剑劈石、笔架石、将军石、晒甲石、蹭耳石、青龙石),湖、泉、等水景13处,洞穴12处(名洞有:磁山洞、囚佛洞、紫株洞、白猿洞、蟹子洞、金牛洞、禅思洞),断崖6座,名谷5条(情人谷、金牛谷、栖云谷、红豆谷、黄花谷),石门4个(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四天门即:天阙),特色山岭5处,石台7处(观星台、曦辉台、北个台、南个台、北仙台、南仙台、观福台),天阶2处(南天阶、北天阶),
人文旅游资源主要景观有:四绝、八景、七十二小景。
磁山四绝:笔架山之雄、天门岩之奇、磁山洞之幽、竹林道之秀“势雄、石奇、文丰、景秀、”。
一、笔架山之雄:
磁山由南北三座山峰纵列而成,远远望去似笔架故又名笔架山、三仙山。我们说磁山之雄,并非说它有多么高大多么雄伟,而是指它的相对高度大,坡度陡峭,线条挺直。正如谢凝高教授所言:“一座百米高,坡度为60°的山,比千米高坡度为20°的山,要显得更为雄伟些,这是因为坡度大看景的仰角大,在视觉中就会产生形象高大的效果。”笔架山正是这样一座山,它崛起于大海波涛之滨,飞峙于海畔平原之上,虽它只有528米高,但坡度大于60°,加之三峰耸峙,崖危壁峭,奇石突兀,有高秀独出之态,凌空高旷之势。山顶上又常有云雾缥缈,故显得雄伟高大。
笔架山之雄还表现在文化的积淀上,正因为磁山的雄伟与形似笔架的形态,使它自古就成为“邑之镇山”、“邑之风水山”。早在2000多年前的齐国就曾在山中建阴主庙,当年的秦始皇汉武帝都曾亲临祀奉过。山中有寺庙、庵院、道观遗存10多处,留下众多诗词碑文,神话传说等。磁山既是一座风景名山,又是一座文化名山,这里文化遗存丰厚,文化名人辈出。
如今的笔架山正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游人面前,它集养老休闲、温泉洗浴、食宿度假、观光旅游、科普教育、健身娱乐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是烟台市的一张城市名片。
诗曰:
三峰雄峙破寒空,两壑幽林荡雾蒙;
琅嬛福地聚文脉,镇山毓秀景难穷。
注:琅嬛:传说中神仙的洞府,天帝藏书的地方。镇山:古时每一个城市,都有一座镇山。福山县志载:“磁山乃邑之镇山”。
二、天门岩之奇
磁山的岩石主要由花岗岩、混合花岗岩组成。花岗岩质坚型朴,造型丰富,在其节理发育及风化作用下,易形成雄伟壮丽,形状各异的象形物体,天然石门就是其中的一种。磁山共有大小天门五处,分别为一天门、二天门、南天门、北天门和天门岩(又称天阙)组成。天门岩位于磁山之巅,两组巨大岩石分左右高高耸立,将雄伟的山峰形成一个巨大的V字形。V字形带的地下实际上是变质岩层,在强大的风蚀水侵作用下,逐渐变成一条深陷的凹槽,而两侧的花岗岩则不易风蚀故能威严耸立不动,形成了一座山顶的石门奇观。石门岩全身石骨,尘土不染,有超凡之姿、异骨之态,大有出人意料之奇,凡山难觅之美。
天门岩的两侧分别矗立着两块孤立的岩石,岩石高约8米粗约5米,俨俨一对守门的武士,在守护着天门,使这座天门更增加了几分威严与神秘。这里是磁山四座石门最后的一座,也是体量最大离天最近的一座,据当地百姓们讲,这里就是通往天庭的大门。磁山故事传说中的“一个半神仙”就是从这里升天成仙的。站在这日近云低的山顶,上仰巨岩侧立千尺,石门排空碧云连;下看山涧幽深万丈,崖壁垂谷坠洞天。使人们不仅想起李白名句:“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诗曰:
路径到此成绝路,天门过后可通天。
将军严察细把守,峰巅高阙日月悬。⑴
注:⑴将军:指天门岩前的左右两块将军石。
高阙:指山顶高耸的天门岩石。
三、磁山洞之幽
磁山洞位于磁山南麓东半坡神仙崖的下方,洞口面向东方,宽约十米高约二米,洞内深十五米,宽十八米,最高近五米,可容百人入座。洞内有泉水滴鸣,清冽绵甜;冬温夏凉,久旱不涸。磁山洞之幽,分微观环境而言与宏观景色而论,当置身洞前,观洞上崖壁如廉,壁上古藤虬柏龙翔凤翥,根曲枝横;两侧天门一线,如天阶仙梯,步云凌空;左右仙台护卫,凌空耸拔,秃兀奇秀;更有瀑布飞泄,白练悬空,喷珠泄玉。就宏观景色而论,这里西有磁山雄峙,断崖高耸,绝壁如削;南与北是磁山的余脉延绵,横亘环抱,林木盛茂;东则是一处肚大口小葫芦状的山谷盆地,林深壑曲,花艳藤绕;瀑声溪淙,鸟鸣蝉噪;深邃恬静,绝尘幽奥。这里处处幽深,处处清静,幽中有奇,幽中见秀,让人宠辱皆忘,留恋忘返。
磁山洞前还有一座二千多年前齐阴主祠古遗址,据史记《史记·秦皇本纪》载:始皇28年,秦皇沿渤海东行,“过黄、腄,穷成山。登芝罘,立石颂秦德焉而去。”这里的黄即到黄县的莱山祀奉月主寺,腄即到福山(秦时福山为腄县)的磁山祀奉阴主寺。阴主寺历史上屡建屡毁,最后一次毁于抗日战火。现只存残垣断壁瓦砾碎石,惟有两盘特大的石碾盘在那里静静的躺着,恪守着石的坚贞,鉴证着昔日的辉蝗与兴衰。而遗留下来的众多诗文碑刻,神话传说更增添了古寺的神秘与魅力。
诗曰:
古洞蛰龙含凉烟,涎珠垂滴拨琴弦;
音合僧磬奏晚籁,峦峰回合壶中天。(1)
注:(1)僧磬:佛寺中使用的一种钵状物,用铜铁铸成,诵经时的打击乐器。
四、竹林道之秀:
磁山的竹林位于磁山洞与百福塔之间,在高高的悬崖之下,乱石之间,长有一片郁郁翠竹,似一条翠绿的丝带,顺崖底、抱怪石、绕奇松葱绿盎然,使这毓秀之山更有灵秀之姿,让人眼前一亮有新奇之感。如今沿竹林开辟了一条蜿蜒游路,路面由乱石铺砌,路外有石栏杆铁锁链护卫。走在峭壁之下竹荫之间,仿佛走进了一条立体画廊,随着观赏空间角度不同,可领略“三秀”景观,即上方绝壁险秀、中部竹林奇秀、下方谷底奥秀。
上方绝壁险秀。磁山的竹林生长在一处绵延几百米的悬崖之下,走在竹林甬路上,仰望高高的崖壁,因其花岗岩先天节理发育和后天侵蚀的差异而收放不一,凹凸有别,形成了或突兀凌空、或悬倾欲坠;或形似人兽、或纹如画卷的石上丹青。峭壁之上又多有怪松异柏,根盘茎虬、叶疏枝横;浅循石度、深植穴缝。更有山花野草,乘岚风而摇曳、驾霞云而隐现,让人目不暇接,心旷情怡。
中部竹林奇秀。悬崖的底部多有石穴岩洞,这些洞穴或深有数丈、或浅只可容身;或宽如庭室、或窄不可过人。沿途多有岩石裸露,或孤立默言、或犬牙私语;或依奇松而座、或抱翠竹而立。还有奇松如伞、栎树若盖;荆花球伫、野藤蛇缠。更有洞天石之妙、日月池之秀、蹭耳石之窄、摸胸岩之奇、双个台之旷、三贤亭之美、三绝碑之胜、百福塔之高。真乃步随景移,一步一景,让人宠辱皆忘,流连忘返。
下方谷底奥秀。竹林道的下方是一处由五条涧壑汇成的葫芦谷底,谷内溪淙绕密林、青藤攀古树;巨石生苔藓、花草披露珠。站在竹林道的双个台上向下望去,近览谷底绿树掩映,随壑岭高低而起伏;远观群山翠屏环抱,因峰峦参差而延绵。倘若轻烟薄雾姗姗而来,脚下一道薄如蝉翼的云裳雾巾,整个山谷云虹缥缈,翠阜绿壑时隐时显,使人有一种腾云驾雾飘然欲仙之感。
诗曰:
峭岩虬柏翔龙凤,孤石瘦竹伫栎松;(1)
纵览双台幽篁景,横观一壑秀芙蓉。(2)
注:(1)虬柏:虬,传说中有角的小龙。这里形容岩柏之苍老曲劲。
(2)幽篁:指竹林深处。篁,竹的通称。战国·屈原《九歌·山鬼》“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磁山八景:仙顶远眺、长城暮云、磁山瀑布、阴主遗踪、仙湖映月、福塔迎日、千岩饰翠、三山雪霁。
八大景诗:
仙顶远眺穷扶桑,长城暮云夕辉煌。
磁山瀑布泻珠玉,阴主遗踪觅秦皇。
仙湖映月玉盘攒、福塔迎日先得光。
千岩饰翠见傲骨、三山雪霁素花妆。
仙顶远眺:仙人顶位于磁山之巅,因传说古时有小和尚从这里升天成仙而得名(详见磁山一个半神仙的传说)。磁山南坡与东坡缓而秀丽,北坡与西坡陡而险峻,故登山之道多在南坡与东坡。走过一段漫长的山路,映入眼廉的是一道蜿蜒几公里的块石砌筑的长城。磁山的长城共有二道,所谓的仙人顶是指从第二道长城内的山顶部分。
登此日近云低的磁山之巅,倚天门举目四望。南瞻夹河似带,银湖如镜,粼粼碧波;东眺烟台新姿,黄海涛波,舟船如梭;北赏磁山主峰,嶙峋崛突,断崖如削;西观附近村庄,傍河而建,炊烟密林;岫岭秉笏,梯田鳞次。况朝有日出扶桑之辉煌,暮则日落崦嵫之绚丽,溯磁山之奥境,羡阴主之灵栖,人在山上,云在脚下,大有缥缈欲仙之感,结庐福地洞天之念,让人心旷神怡,乐而忘返。
诗曰:
拔海离岫出太清,素锦糸腰抚飞星;(1)
朝观扶桑曦和起,暮眺崦嵫六龙停。(2)
注:(1)素:素,本色,白色。
(2)扶桑:神话传说中太阳每天清晨从东方升起的地方。
羲和:神话中驾驭太阳的神。
崦嵫:神话中太阳落山时休息的地方。
长城暮云:磁山以其雄峙嵯峨,陡峭险峻而为兵家关注,至今南麓之巅,尚有块石砌筑的长城遗存,沿山脊而蜿蜒。山的顶部还有一道内城,保存较为完好,这里断崖深谷,坡徒石险,居高临下,宜守难攻,大有一夫挡关万夫莫开之险地。
每当夕阳西下,落日将隐于山际之时,由于日间蒸发的岚烟雾气,使得山顶部象披了一道淡淡的薄雾,云虹缥缈,时隐时显。这时的山下己见不到阳光,一片暗淡昏沉,上部则夕阳余辉落照,金辉绚丽,此时的长城似一条金色的长龙,在云霞中腾翔,不见首尾景色十分动人。
雨后天晴站在山顶长城上西眺,朵朵残云如峰似峦,道道金光穿云破霞,云峰上嵌着灿灿的金边,霞峦上闪着亮亮的辉芒。那云朵黄红黑绿青兰紫五彩缤纷,奇异莫测,巧夺天功;回眸东望,霞光使大地山川河海变成一片火红,高楼大厦在金光中耸立,大海河湖则波光鳞鳞,金辉闪烁,山川沟壑也似红锦坡就,闪着瑰丽的光彩,蔚为壮丽。
诗曰:
淡月无光东海升,暮日乱云西天镕;
三峰石润岚气浮,一城山雄逶迤红。⑴
注:⑴三峰:指磁山三峰。一城:指牟国长城。
磁山瀑布:磁山瀑布位南麓东坡的仙人崖处,属季节性瀑布,为旧福山八景之一。瀑布南是仙人崖,它高三十余米,宽一百余米,因崖顶有硕大仙人脚印而得名。崖壁呈九十度,平如刀削,上有松柏藤蔓,似龙翔凤翥,根曲枝横;更有山花瑞草,点翠饰红。壁下则古洞斜出,幽深静寂,清泉滴鸣。洞傍佛饮池,水清见底,似嵌碧玉。瀑布北是北天门,高约数丈的岩石中间断开一米多宽的裂隙,人们顺隙间石磴,攀至岩顶可登上北仙台。仙台三面凌空突兀,台上无土无尘,唯岩隙中一株栎树如伞,添翠庇荫,使台更灵秀宜人。当地有仙人台,仙人台,不是仙人莫上来之说。站在台上,近观群峰耸翠,仙湖如碧;远眺港城新姿,黄海浩瀚。每当大雨过后,飞瀑垂挂,激流喷涌,迅猛异常,泄水撞击岩石,阵阵声响,如万壑崩坍,如雷鼓鸣响,声震数里。似:“苍崖中裂银河飞,空里万斛倾珠矶。”的壮美景现,让人的视觉与听觉都得感受。
诗曰:
雨霁三山白云间,虹卧双岫瑰丽天。
千寻飞瀑珠玉泄,万仞断崖白练悬。⑴
注:⑴寻:古代一种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仞:古代一种长度单位,周制八尺,汉制七尺。
阴主遗踪:在磁山的风景古迹中,最容易引起人们思念的大概就是阴主庙了。这座已经倾废多年的古庙,如此令人缱绻,不仅因庙的位置占尽“地气”、景观之绝胜,还因它历史之久远,神话传说之众多,文化遗存之丰厚有关。
早在二千多年前战国时期,齐国封八主时,磁山就祠有阴主庙,后来的秦皇汉武都曾亲临拜谒盛极一时。阴主庙位于山之南麓东坡,磁山洞前,毁于抗日战火,现只存瓦砾一堆,石碾盘两个。这里西有断崖高耸,壁悬如削,人兽莫攀;东则深堑地坼,高墙似堡,险象幻生;南北各有石夹、石台、瀑布,曰南天门、北天门、南仙人台、北仙人台、南龙瀑、北龙瀑。这里可以说是天公塑出来的风水示范宝地,让人叹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无穷,领略中国文化底蕴深奥。
如今的阴主庙虽说己毁多年,但这里的风水依旧,景观更美。在绿荫蔽日的废墟上盘桓寻觅,怀古思幽,听飞瀑溪淙,蝉噪鸟鸣,更能让人宠辱皆忘,废寝忘归。
诗曰:
齐封阴主今安在,遥对阳主居磁山;⑴
秦皇汉武曾拜谒,文人骚客有诗篇。
注:⑴齐封阴主:《楚源》载:“八神古齐国所祀者,----四曰阴主。”
阳主:指芝罘岛上的阳主庙。
仙湖映月:仙姑湖位于磁山南麓的东坡,它三面是葱茏起伏的青山,层峦叠翠,云雾缥缈;中间涵藏着一泓清澈明净的湖水,澄清无尘,碧波晶莹。每当丽日湖静,青山倒影在湖中,这时湖在山上,山在湖下,山上湖下争相映辉,如置身贝宫蜃影之中。古人云:“山因水而雄,水因山而媚,山水结合能相映成趣。”是磁人民造就了仙人湖,是仙人湖让磁山变得更加美丽清秀。
仙姑湖也是赏月的好去处,中秋之夜,皓月当空,诚邀三五好友,或泛舟湖上,或坐亭眺望,只见天上一轮明月当头,顺片片薄云而忽隐忽显,时暗时明;水中一个月亮荡漾,随阵阵涟漪而褶皱滚动,或圆或缺;此时山空声寂,唯水中蛙声,时鸣时停;岸边的蟋蟀与冷虫,也悲声凄凄,时断时续。凉风习习之夜,赏清朗的月色美景,听天籁风声虫音,让诗人墨客倾倒,游人雅士忘归。
诗曰:
天上淡云随风行,水中玉盘断续明:
西移素影渐离去,唯闻蟋蟀悲不停。
福塔迎日:百福塔位于磁山南麓笔架石之东,大山延深出来的山包似蟹子背壳,高三十三米的七层百福塔,就建在这高耸的蟹背上。两只半伸还缩的蟹钳上,也各建一个六角凉亭,曰禄亭、寿亭。塔、亭呈正三角分布,偶意“一山余庆福禄寿,八方吉祥无忧愁。”
这里西北有山峰阻挡,东南则空旷无遮,视野千里。每当清晨天晴气朗,站在百福塔上,凭栏东望,千壑收冥,万岭送晓,海上水天之际,一线曦晖横袤,慢慢一个其状方若园又梭,其色由黄变桔再红,继而赤紫交辉,焰如火球,腾空而起,既象大红宫灯,又似金色蛋糕,。瞬间金光四射,大地似熔;赤轮缤纷五彩,群山尽染,云霞雾霭相辉映,岚气宝光继烁闪。这时再看百福塔,塔下松柏上的露滴似粒粒珍珠,闪闪发光,宝塔顶上的钛金宝刹,似一棵硕大的宝石、夜明珠,烁烁耀亮。半空中一棵宝石,地下亿万棵珍珠,交相金光辉映,方圆十几公里远的地方都能看到其光芒四射,那美丽壮观之景象,振人肺腑,无语言表。
诗曰:
浮屠出岫赤乌升,金轮濯沐清波红;(1)
千壑流云披锦色,万岭岚气闪露瞳。
注:(1)浮屠:佛语,即塔。赤乌:神话中传说太阳是一只三条腿的乌鸡,故又称赤乌。金轮:初升的太阳。
千岩竞秀:进入磁山,最吸引人们眼球的莫过于是那些粗犷千奇,美幻维肖,形状各异,似帛如画的花岗岩山体岩石。花岗岩是一种由深处于地下的岩浆侵入到地壳破裂带后冷凝而成的岩石,在其冷凝的过程中,易产生相互垂直节理和横向节理发育,因而极宜形成悬崖陡壁,孤峰高耸;群峰簇拥,坡陡谷深;或似台若球,拟人又兽;如鬼神造就,天外雕塑。常常有许多令人赞叹不己的奇特景观。
磁山美就美在岩石上,这里的岩石属花岗岩的变质岩,高者壁立千仞,孤峰擎天,顶天立地,雄伟高大;低者方圆兼备,敦实拙朴,如鼓如台,似卧似坐;细者纤纤而立,娇若杨柳,线条圆润,饮风披云;粗者磐石如山,磅礴宏阔,形奇隐露,姿态丰懿;妙者似人似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憨态可掬:奇者松柏破石而出,根盘枝屈,云霭缠绕,岚烟相伴。这些岩石有令人称目结舌之奇,出人意料之美。如远眺盼妻石老公、文房四宝笔架石、一石双观佛与猿(近看是佛远者猿)、负亭探湖寿龟石、引颈西望仙鹤石、天阙护卫将军石、一诺千金磁山玺、太宗神武剑劈石、敬德醉卧晒甲石、成仙不果歪嘴石、成仙留下脚印石、侧身险过檫耳石。还有日观石、鳄鱼石、躺龙石、、天门石、仙台石、三跳石、星石等。
诗曰:
磁山秀岩千般奇,憨纤高低似相识;
光阴荡涤棱角去,傲骨依旧志不移。
三山雪霁:磁山因三峰突兀耸立,故又名笔架山、三仙山。它位于胶东半岛之东,濒临大海;携辽东半岛似门,护卫京津。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寒冬季节,会随太平洋暖流带来大量温湿空气。这时若从西北利亚刮来寒风,常常会下起大雪,有时大雪会连下几天几夜,厚达数十厘米,故此地有“雪窝”之称。
每当大雪过后,磁山则冰封雪域,银装素裹;皑皑沟壑,茫茫雪海。看周围群山,惟余茫茫,苍颜皓首者为雪峰,切玉一片者为雪坡,鳞次栉比者为雪田,凤尾倒垂者为雪松。特别是风清月朗之夜,磁山如素锦披身,白玉塑成;似寒冰雕砌,纯银堆耸。远远望去尤如晶宫世界,琼宇仙境,使人有置身于童话世界之感。
诗曰:
西日仙山映晚霞,东君泄玉表荣华。⑴
初疑北帝冰封阙,巧匠神工砌素花。
注:(1)东君:日神。朱熹《楚辞集注》云:此日神也。
(2)北帝:即北方真武大帝。
(3)素花:白花。这里指雪花。
念奴娇磁山怀古
三山雄峙,几桑田,文化历史璀璨。遥对阳主曾建有,阴主古寺庵院。牟国长城,几多狼烟,存壁断垣残。福之根本,毓秀英贤阆①。
囊者秦皇嬴政,汉武刘彻,曾拜谒游玩。隋帝唐宗督兵船,渡海高丽征战。美哉磁山,智者乐游,学者咏诗篇。姗姗深闺,始见国色娇艳。
注:①阆苑:传说仙人的住处。唐·王勃《樟洲郪县灵瑞寺浮图碑》“玉楼星峙,稽阆苑之全模;金阙霞飞,得瀛洲之故事。”
磁山六十四景(自然)三稿:
一、金牛沟小区:
1、戏台晚赖;2、金牛洞窟;3茶涧和塘
二、憩龙亭小区:
1、龙亭胜景、2、龙虎迎宾、3、云栖山谷;4、寿龟静卧;5、龙蛰云谷;
三、南仙台小区:
1、红豆幽谷、2、天池圣水;3、南北瑶台;4、雄狮睡卧;5、狮岭樵歌;6、三乐忘归;(荣启期,春秋时隐士,传说曾行于郕之野,语孔子,自言得三乐:为人,又为男子,又行年九十。后用为知足自乐之典。);
四、阴主庙遗址小区:
1、天阶仙台(南天阶);2、阴主遗踪;3、磁山古洞;4、磁山瀑布;5、佛饮泉池(磁山一泉);6、剑劈石道(北天阶);7、石碾情缘(神碾);8、紫珠洞府;
五、福寿寺小区
1、面壁佛洞;2、石门天险;3、双丽迎宾;4、晒甲醉卧;5、磁山仙迹(仙人脚);
六、竹林道小区:
1、禅洞静思;2、、岩蹭佛耳;3、白猿听径;4、竹林清风;5、摸胸抚玉;
七、百福塔小区:
1、百福宝塔;2、禄亭石胜(禄亭);3、龟鹤怡寿(寿亭);4、白猿眺海;5、神笔书翠(三叉石);6、葛香秋绿(葛王谷);
八、山顶小区:
1、长城暮云、2、将军伫立(将军石);3、天阙迎曰、4、仙顶远眺(神仙顶)5、三峰耸翠;6、大洼金钉;7、石门天成(一天门);8、歪嘴半仙;.
九、观星台小区
1、天一池澄、2、星石天来(星石);3、星台岚烟(观星台)、4、曦晖熔金(曦辉台);5、蛟龙护塔;6、寿域春波(寿域:谓人人得尽天年的太平盛世。语出《汉书·礼乐志》…“济之仁寿之域。”…);唐:杜牧《郡齐独酌》诗:“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桑。”。
十、温泉小区:
1、地六湖碧;2、天一泶瀑;3、汉武戟井(磁山二泉);4、寿泉怡年(一泉)5、磁山温泉;6、南山叠翠;
十一、仙境湖小区:
1. 仙湖秋月;2、柳荫吟钓;3、农田雪霁;4、八夼炊烟; 5、磁山晓雾(磁山带帽不是拉屎);
共64景
磁山一百零八景简介:
1、云栖山谷:
云栖谷位于磁山洞东,阴主寺遗迹址下方,当地百姓叫着庙沟子。这里五条山岭顺山延深,四条沟壑在此汇合,形成一处山谷小盆地的幽奥景观。谷内树木参天,溪泉淙淙;奇石孤卧,花伴古藤。由于这里四周山高林密,溪多水流故常有凝云聚起。有时白云相迎,奔腾傲荡;有时似薄雾缕缕,如披轻纱;有时淡云阵阵,冉冉升空。给幽奥的山谷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山下的百姓曾多次把栖云误认为是山火,而跑来扑救,
其实这里的云雾历史上也早有记摘;如元 · 初才《八神阴主庙记》:“山谷能出详芸为雨,皆神灵,异大元混一区宇。百神受职,薄海之隔不佚祀”。
每当盛夏徜徉在那叶影摇空,碎金铺地的谷内小路上,置身于绿波起伏,弥天皆翠,莽苍林海之中,耳听溪涧琴鸣,树上乌雀啁啾;鼻闻地上草芳,枝头花果馥香,一股爽凉清新之感顿沁肺腑。云栖谷内还有三宝,栾树、山茶、灵芝草。栾树,又名灯笼树。其形体高大而端正,其枝叶茂密而秀丽;春红叶似醉,夏黄花满树,秋叶黄而果丹,绮丽多姿备受人们的喜欢;山茶,即磁山野山茶,其味甘、性平、微苦、涩,具有调经活血、降脂降糖、清热解毒、止疼、收敛之功效,为旧时庙内和尚招待贵宾的珍品;灵芝草,这里的灵芝多为木灵芝和菌灵芝。多由朽树根或腐草烂叶产生的真菌而生,具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强心保肝,降脂降糖,抗氧化抗衰老的功效。这里还有灵龟石、躺龙石、卧碑石、脚印石、合欢石;蝎子洞、通海洞、卧牛洞、栖佛洞等众多景观。这里真可谓身转移景,步移换形,一步一幅画卷,让人留恋忘返。
诗曰:一谷幽林祥云栖,三宝福地灵秀奇;
步换景移展画卷,欲吟小诗已忘题。
2、红豆幽谷
红豆谷位于南仙台西二十米处,一道圆形拱门作为隔景的点睛之笔立在眼前,门的上方书有“丹门”二字。丹门内又有一株繁茂的赤松,曰:“赤松迎宾”,遮挡住了人们的视线,使你即使到了门前也看不到谷内的景观。丹门右侧是一道悬崖峭壁,垂直的花岗岩石壁上斫刻有“红豆谷”三个楷书大字。丹门的左边是一组碗口粗的青钢栎树,曰:“青丽迎宾”(青丽:即青钢栎树。栎通丽,寓意佳丽迎宾之意),在风中摇曳着枝叶莎莎着响,似在热烈鼓掌,欢迎游客的到来。
走进拱形丹门,绕过迎宾赤松,只觉眼前豁然开朗,一条茂密的林谷呈现在面前。谷内的树木棵棵长的纤细高长,枝繁叶茂,密不见天。地下沟谷里则是流水潺潺,淙淙着响,清爽沁人。谷内树下有一块天然的大石桌平放在那里,石桌的四周摆放着几个石凳,供人们小憩酌饮。每当盛夏,冉冉烈日烘烤的人们透不过气来的时候,邀三五好友坐在石桌旁,只觉得穿谷的凉风习习拂面,暑意顿消;再喝上一杯清酒,沁人肺腑,那惬意之情怎一个爽字了得。
红豆谷里最吸引眼球的当然还是那株株红豆树,每当重阳节前后,那原本翠绿色的豆豆一夜间变得赤红一片,象红高粱一样繁多,似红宝石一样的鲜艳,映红了沟谷,染红了岩石。这红豆树,树根彼此盘绕,相濡以沫而生;树株雌雄比翼,雄高雌矮有别;树杆顺直挺拔,皮褐光滑无杈;树冠放射舒展,参差长短有序;树枝连理繁茂,相互拥抱相牵;叶阔放射舒展,翠绿切玉似伞;丹果累累晶莹,映日闪闪鲜艳。来到红豆谷人们深深折服大自然的奥妙与神奇,感受磁山红豆的灵性与美丽。
诗曰:磁山红豆仙人栽,同根连理重阳摘;
通灵信物宜珍藏,千里思君一日来。(1)
注:(1)通灵---禅学名词.禅学是至今人类不能用文字解释和传播的学科,用灵犀互通,靠自悟获得。两个人之间有心电感应,是以心相传。
3、金牛三窟
磁山金牛的传说由来已久,据当地父老言:“磁山有金牛,神化莫测,住有三窟,食必参叶,饮必露禾.,浴必仙湖,拉屎成金,撒尿是银”。后来金牛被人们发现,但由于用来降伏金牛的银瓜没有成熟,故没有降住金牛(详见磁山金牛的故事传说)。
至此以后磁山金牛变得脾气暴躁,性情凶狠,多次伤害瓜农。被当地百姓告到磁山阴主娘娘那里,后被隂主娘娘降服并收为坐骑。在娘娘的管教下,金牛又变得温顺善良起来,后曾多次救助附近的遇难百姓,所以有关金牛的故事也在当地广为流传。据说金牛的洞窟其中一处在金牛沟,一处在云栖谷,另一处则在万寿峰下。
虽说磁山牛只是个传说,但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还是有人在这里挖出了黄金。因这些矿洞属不法分子私挖乱采,没有国家采矿许可证,黄金的品位又低而被封。多年传说的金牛已成现实,这也可能纯属一种巧合,也可能和磁山的磁石一样,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不管怎样三条深几十米的采金石洞,畄给人们很多神秘和无穷的猜想(详见磁山金牛的故事)。
诗曰:
金牛三窟形影无,银瓜一掷难降伏。
违反天条被收管,至今磁山有洞屋。
4、龙亭胜景
龙亭即憩龙亭,位于山门以北,二天门以南。这里是一处三面突兀似鰲头状的小山包,山包的北部是一道险峻的悬崖,崖下则是花木繁茂的云栖谷。东部和南部是陡峻的山坡,西则是雄峙的磁山主峰。这里视野开阔,和风惠爽;岭壑葱翠,莺啼花香;山雄谷幽,雾蒙云祥。这里距阴主寺只有百米之遥,人们经过爬山过涧,已有点累,需要休息一下,静静心,再去阴主寺。据说当年秦始皇东巡拜谒阴主寺时,就曾在这里休息过,故后人便在这里建亭,曰“憩龙亭”。
憩龙亭又名“静心亭”。传说当年的汉武帝步秦始皇东巡的后尘,也来磁山拜谒过隂主娘娘。当地的官员急忙把憩龙亭翻修一下,并更名为静心亭。
如今憩龙亭已翻盖一新,是一座六柱双重檐,赤柱黄瓦北式凉亭。彩画为金线沥粉苏式彩画,构图活泼不呆板,施色协调有层次,海墁青底,烟云退翠,章法有度,淡彩做旧。亭的正面横匾书:“憩龙亭”三个大字。左右抱柱联曰:
远眺黄海波浪, 忆昔祖龙曽小憩;
俯瞰空谷葱翠, 愿今幽兰再大妍。
亭内还有六幅包袱画,画的是当年秦始皇拜谒阴主娘娘的情景。坐在舒适的美人靠上,抬头欣想着古色古香的历史画面,放眼亭外,目染万绿,耳收千籁;百鸟鸣啭于幽林深壑,野花飘香在山里岭外。来这里放浪形骸一会,信可乐也。
诗曰:群峰葱翠亭凌空,众壑霞蒸憩祖龙。(1)
钟灵绝尘疑画卷,凭栏觞咏袭香风。
注:(1)祖龙:即秦始皇。(唐·
李白《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祖龙浮海不成桥,汉武寻阳空射蛟。)(南朝·宋
裴骃《
史记集解》“祖,始也;龙,人君像;谓始皇也。”)传说秦始
皇东巡时,曾在这里小憩过,故曰:“憩龙亭”。
5、龙虎迎宾
此景位于憩龙亭西,骊珠桥南。这一段路面较为平缓,左面是悬崖髙耸,怪石嶙峋。崖壁上古柏虬曲,似龙翔凤翥;右侧是壑谷深深,溪流淙淙。壑谷内林木参天,花草葳蕤;香风阵阵,鸣鸟声声。就在这样一处似关隘之地,路左边崖壁上有一条怒目圆睁,裂嘴露牙,盘旋的石龙。
传说那石龙原是东海龙宫的一位将军,因秦皇东巡拜谒阴主寺时,龙王派他来当警卫。这位龙将军因平时对秦始皇焚书坑儒、苛捐暴政等心中不满,在站岗时怒形于色,惊了圣驾,被告知玉帝,罚他变为一条石龙,永远依附在路旁石壁上。据当地百姓讲,旧时这里是阴主寺的山门,这条石龙经常显身,化着一条巨蛇趴在山门上,头如斗大,眼似铜铃,在山门的东头高高昂起;身如桶粗,鳞比掌大,卧在西边的山上。既无声响,又不伤人,来无影去无踪,好多村民都看见过。
如今旧时寺庙早已不复存在,但石龙石虎依旧栩栩如生,成为磁山一景。游人来到了这里,远远就可看到那石龙怒目圆睁,裂嘴露牙,盘旋在石壁上,那桀骜不驯的个性,虽历经两千余年,始终未改。
后人有诗曰:
身缠崖壁尾悬天,怒牙切齿目寰圆;
贬石只因一时过,傲骨豪气两千年。
路右侧还有一块巨石,巨石上伏卧着一只白色的石虎,一副庄重的心态,王者的风范。据当地百姓讲。它是天上白虎星的转化。当年唐太宗征东时,步秦皇汉武的后尘,也到阴主寺拜谒阴主娘娘。军中随行的小将薛礼就是天上的白虎星转世,他夜行阴主寺,还和守门的龙将军动过手交过战。经过一番磨难终于拜见了阴主娘娘,并得到了娘娘亲授无字天书。在天书的帮助下,终于荡平高丽,在功成之后,为感激娘娘恩惠,他就化成一只白虎坐卧在这里。(磁山白虎的传说)
后人也有诗一首:
夜行山寺龙虎战,女娲赐书赠箴言;
为报娘娘教化恩,甘愿化石守门前。
6、石窟面壁(面壁洞)
石窟面壁,即面壁洞。它位于磁山洞的北部旧石碾盘旁,小洞共有两个出口,一个朝东,一个朝南。面向东的口宽约1.6米,高约2.2米,底部用块石彻起一道矮墙,道矮墙的上部用来当窗户。面南的洞口宽仅0.7米髙约2米,据说曾设有栅栏门。洞深约4米,里部宽约2.5米,髙约3米。旧时,是寺庙用来囚禁那些违纪不法的僧侣。让他们面壁思过,痛改前非,所以叫面壁洞。
面壁洞的北部还有一个小洞,洞前有一个大石碾盘,碾砣早已不知去向。过去庙里的僧人碾完米,便把碾米的工具放在里面,故曰碾米洞。
诗曰:山寺傍崖洞穴藏,锁门堵窗暗无光。
曾羁违禁不戒客,手拨串珠诵无量。(1)
注:(1)无量:即《无量寿佛经》,佛教经典,它与《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合称净土三部经。
7、仙阶步云
仙阶又名天阶,位于磁山洞北十几米处,是一块整体岩石中间裂开的一条缝隙。据当地传说是唐王征东时,因这块巨石挡住了将士上山的去路。太宗大怒一剑劈开的一条石路。
岩石裂隙的底部宽约1.6米,顶部宽约0.7米,上下高差约18米,斜距离约30余米。人们沿缝隙砌上了台阶,可踏着台阶通往山顶。走在这下宽上窄,下低上高的天阶上,两边岩石光滑如壁,石质的节理层次发育分明;岩壁上小树灌木花草,显得盘根凝肿老横,枝条虬曲婀娜;顶部树枝摇曳,野花绽放飘香,古藤纵横遮掩;蓝天一线高悬,光线斑驳柔和,空气清新凉爽;阶阶离地远,步步隔天近。真的仿佛是登上了上天界的梯子,一种飘飘如仙的感觉柔然而生,好不惬意。
诗曰:顽石中裂路径通,壁削藤遮景难穷。
步步登高离天近,飘飘欲飞觅仙踪。
8、石碾仙缘
位于磁山洞北20米处有两个石碾,其中小的直径1.6米,厚0. 3米,用磁山产的青白相兼花岗岩石雕斫而成。碾盘底部用四块石头支垫,使碾盘离地面有0.6米高,为当年僧人碾米黍用的。提起阴主寺里的石碾,当地百姓都会向你讲述一个小和尚碾米遇到茄子精,后来小和尚吃了茄子精肉成了神仙,而老和尚喝了点汤成了半仙的故事。(详见“磁山一个半神仙”的故事。)。如今碾砣早已不知去向,更听不到碾米的吱吱声,但它的故事却广为流传。
离小碾盘北五米远的地方,还有一个大碾盘斜躺在地上。从加工的凿痕看,时间比前一个要晚,而且从未使用过。这两个碾盘,一个大一个小,一个旧一个新,一个支垫离地,一个斜卧地面,让人浮想联翩。石碾盘西侧崖壁上刻有一硕大的神字,意为此碾盘与神仙有不解之缘,此碾即神碾。之所以只刻一个神字,让人们联想到三国魏王(曹操)在渭水河畔题字的故事。当年魏王在渭水河左畔的一处崖壁上,题写了一个硕大的‘胃’字,旁边的谋士看后小声提示到;“丞相,谓字右边应有三点水”。曹操言道:“难道一渭河水还不够吗”。此言一出,众人一片哗然称赞不已。从此以后渭水河畔留下了一处名胜,中国文化史上也留下了一则有趣佳话。
神字崖壁的上方有一颗很大的栎树和一些古藤,在空中摇曳,仿佛在述说着历史的沧桑。这里古藤高树遮盖,“片片绿叶沁凉爽,串串花蕊吐芳香。”这里己成为游客寻幽、怀古、休憩的好地方。
诗曰:圆石滚滚圈复圈,扁岩吱吱怨又怨。
机关算尽遭天算,徒进仙班师半仙。
9、紫株洞府(通海洞)
紫株洞位于磁山古寺庙内,寺庙早已墙倒石飞,但有一道高高的石砌档土墙,依然顽强的屹立在哪里。在这挡土墙上一条形似排水口的小洞,一般引不起人们的注意,它就是紫株洞府,当地人称茄子精洞。
紫株洞府前是旧庙基址,这里土质肥沃,树木繁茂,古藤蔽日,幽雅凉爽。洞的外部是人工用石头砌成高约1.7米,宽约0.6米,仅能容一人侧身通过的小洞;往里走是一条自然洞,幽深曲折,而且越往里走越狭窄低矮。进洞十米左右有一巨石阻挡,据说这是苐一石将军把门,里边这样的石门还有多处,但寻常看不见。洞内黑古隆冬,变化多端,深不可测,人莫能行,据说门开时可通向东海龙府。
传说此洞中有一株紫茄子,原是天上王母身边贴身丫鬟,因一次过错被囚禁,在冻饿难忍之时,得到一位仙童的帮助。后来事情被王母知道,将小仙童贬仙为僧,为报其恩紫珠仙子来到磁山,化身为紫茄子以帮助小和尚。不慎事情又被狡猾的老和尚发现,连夜将紫茄子下锅,阴差阳错结果让小和尚吃了肉,老和尚只喝了点汤,就有了磁山一个半神仙的传说。(详见《紫珠仙子与磁山紫珍珠的故事》)
诗曰:磁山古寺掩古洞,遮天绿树绕绿藤。
福地曾居紫株子,石门开启龙宫行。
10、脚印石辙(仙人脚印)
脚印石辙即当地百姓讲的“仙人脚印”,史称“大人迹”。据传,庙里小和尚偷吃了老和尚的仙茄子被老和尚赶得无路可走,慌乱中沿着北天阶而上跳过三跳石直到庙顶上的一块斜面岩石上,落了一下脚,留下了两只脚印。便又往西天方向飞去,在蓬莱县的仙脚李家(离磁山60余里)歇了一下脚,又留下一只大脚印。虽然经过千百万年风雨侵蚀,磁山的两只脚印仍然清楚可见。一只前脚掌先落地,另一只后脚跟印很清楚,朝西北方向去的的痕迹。
无独有偶,据蓬莱市出的《人间仙境蓬莱》一书中载:“县城东南六、七十里处,因附近山石上有大人脚印,而仙脚李家也由此得名”。据《史记·孝武本纪》载:“公孙卿之候神者犹以大人迹为解,无其效”。现在看来“大人迹”很可能是冰川时期留下的“冰臼”。
诗曰:碾米砍柴苦命身,仙姑暗渡脱凡尘。
至今磁山留印迹,苍天酬怜本分人。
据说多年以后,成仙的小和尚故地重游,触景生情在石壁上留诗一首:
昔日成仙时,年方十二春;
师送半路回,嘴歪成石人。(1)
时隔六十秋, 故地倍感亲;
洞幽山花艳, 唯念紫株君。(2)
注:(1)嘴歪成石人:老和尚因徒儿偷吃了仙茄成仙,而气的化成一尊歪嘴石。
(2)紫株君:传说磁山洞中的株紫仙茄,
11、天阶仙台(南仙台)
天阶指位于磁山洞南约30米处,一条顺崖壁石缝修成的石阶小路。小路下宽约1.8米,上部宽0.5米,上下高差约30米。为了行人方便与安全,沿崖壁设了铁链扶手。仙台指位于天阶上方的仙人台,又称南仙台(因洞的北部也有一个仙人台,曰北仙台)。仙台呈圆形,直径长约6米,是在一块孤岩上由人工砌筑修饰的,据说是旧时庙里僧人练功打坐修炼的地方。
站在仙人台上俯瞰磁山古洞与阴主古寺,你就会明白什么叫堪舆学风水学?你会感到眼前的磁山仿佛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按风水学理论由人工雕塑垒砌的。这里左右两山怀抱似青龙白虎护卫,身后是高高磁山如玄武,前面一条蜿蜒溪流流入仙姑湖,分明是朱雀的最佳位置,环顾前后左右,分明是风水学所追求的最佳风水: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而身后高四十余米的仙人崖似一把太师椅,挡住了杀风(西北风),南北两个仙人台似椅子的两个扶手,磁山洞就是风水学上的气眼。这把风水宝椅身后是更大的一把山体大宝椅,阴主寺就坐落在这样一座风水宝地上。
有诗曰:三山环卧杀风挡,一溪东逝生风长。
蝉噪鸟啼天籁颂,瀑飞溪淙花木香。
12、佛饮泉池(一泉):
位于磁山石洞之南的一段断崖,崖壁平整无痕,垂直如削,高约40余米,宽约50余米。崖壁离地面约3米处有一佛龛,佛龛不大,高约1.2米,宽约1米,深约1米,旧时佛龛内供奉着井母娘娘。
佛龛下是一方形水池,水池呈方形,长宽各两米,深三米,曰“佛饮池”是旧时寺庙僧人的吃水井。这佛饮池里的泉水,明净澄清,晶莹如玉;大旱不凅,大涝不溋;冬则略温,夏则清凉;入口甘甜,落肚清爽。对佛饮池旧县志也有记摘,如明万历三十年《福山县志》载:“下有三泉,旱涝不减不溢”。佛饮池是磁山第一泉,第二泉为“始皇泉”,第三泉为“汉武井”。
这里南有南天阶、南仙台、红豆谷、南龙瀑等景观;北是磁山古洞、磁山瀑布、北天阶、北仙台、三跳石、等名胜。西可赏笔架山“三峰耸峙”“削壁若倾”;东南可覌云栖谷“详芸为雨”“花浓雪聚”等景观;
诗曰:
灵山圣泉明净澄,井母娘娘喜相迎。
浮云幽壑去劫梦,慈峰秀水结素盟。
21、玉女天池:
三山林木森,玉女遗真,遇少年窦情探春,违天规身陷囫囵,人去池存。
一径游客频,茶芳草茵,红豆谷风香泉醇;看崖壁如画似锦,悦目赏心。
22、狮岭樵歌:
山色染青螺,微雨初过,翠林绿草野花坡,早有樵人结伴至,时有山歌。
岭峭景致多,悬崖藤萝,石壁裂隙栖岩鸽,晚归游客哼新曲,此唱彼和。
23、石蹭福耳:
石蹭佛耳耳更长,味入福口口先尝;
兼听善辩纳众议,耳口在上我为王。
24、摸胸扶玉(摸胸岩):
巉岩突兀立崖旁,路窄侧过蹭胸膛;
顽石有灵知应乐,多小玉峰亲摸尝。
游红豆谷二十景诗:
磁山锺秀幽兰藏,(1)先哲过化景致芳;
红豆峡谷朗气凊,磁玺诚信美名扬;
一径通天映阶碧,九池连珠曲流觞;(2)
双台逍遥游人憩,三峰托笔称嬛琅;(3)
三乐忘归年不记,(4)五佛金顶佑慈航;
大洼金钉无高木,小洼葛香庙顶上;
天池圣水仙女浴,南北瑶台雷击伤;
长城暮云辉影久,天阙晨曦先得光;
将军伫立尽职守,鹰啸空谷回声长;
天堑北坼铁墙壁,龙瀑泄珠雾飞扬;
雄狮睡卧梦未醒,虎跳山涧震四方;
进入福地空怀古,物我两忘不思乡。
注:(1)锺秀:意为钟灵毓秀钟:凝聚,集中;毓:产生,孕育。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
(2)曲流觞;意为“曲水流觞”:觞,本义为古代盛酒器。曲水流觞之俗,源于周朝。后晋代大书法家、会稽内史王羲之偕诸朋友在兰亭举行曲水流觞活动,并留下了《兰亭集序》成为千古佳话。
(3)嬛琅;即琅嬛:传说中神仙的洞府,是天帝藏书的地方。后泛指珍藏书籍之所在。嫏[琅]嬛福地。
(4)三乐: 典出(荣启期,春秋时隐士,传说曾行于郕之野,语孔子,自言得三乐:为人,又为男子,又行年九十。后用为知足自乐之典。);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