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14标记化合物
放射性标记化合物
碳14标记化合物是指用放射性核素碳14(C)取代化合物中它的稳定同位素碳12(C),并以碳14作为标记的放射性标记化合物
物质介绍
从 1945年反应堆首次提供高丰度碳14(加工成BaCO形式)开始,碳14标记的各种化合物的制备和应用日益发展,1949年E.卡尔文著《碳同位素》一书的出版和1961年J.R.卡奇著《碳14化合物》一书的出版都是最好的说明。从那时起,其制备技术日趋完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近年来发展更快。80年代初,国际市场上提供的碳14标记化合物,如碳14标记的氨基酸类、肽类、蛋白质类、糖类、类脂类、神经药物、核酸类、类固醇类,以及生物学研究中感兴趣的各种化合物近千种。80年代中期,碳14标记化合物已成为探索化学生命科学微观运动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尽管碳14标记化合物种类繁多,但都是采用高丰度碳14的BaCO或CO为原料,通过常规有机化学合成路线或生物化学方法将碳14标记到化合物分子中的特定位置或所有位置上而得到的。近来也有人探索使用像制备短寿命碳11标记药物那样的快速合成法或利用辐射来实现CO与羧基碳12的同位素交换而获得碳14标记化合物。(见放射性标记方法)
命名规则
对于碳14标记化合物的命名,英、美的化学会和许多生化杂志所采用的是“方括号在前面”的命名体系,其方法是将同位素符号放在方括号内,再将它放在所要表示的含有同位素基团之前,如【C】甲酸钠、盐酸【C】甲胺、【1-C】乙酸、【2-C】乙酸、【u-C】乙酸等。
碳14标记的化合物在某些探测仪器(如液体闪烁计数器、正比计数器和乳胶板等)的监测下,可以作为示踪剂来追踪该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的行为。这在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中,特别在生命科学的研究领域中具有独特意义。从示踪应用的角度,将核素碳14与氚比较可见:碳14具有较长的半衰期(5730年),虽有核素利用率低、摩尔比活度低等缺点(故在 DNA顺序的研究和放射免疫分析等方面不采用碳14标记化合物),但在使用中无需对其衰变进行校正;碳14的β粒子的能量比氚的高;虽然其自显影的分辨率较低,但计数效率高;碳在分子中所处位置与氢不同,碳14标记的位置较氚稳定,所以纯度易于保持。但碳14标记化合物的制备流程较长,产品成本偏高,所以在许多场合,往往以氚、硫35或磷32等标记化合物代替碳14标记化合物,作为碳结构的示踪剂。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22 22:45
目录
概述
物质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