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滟楼,又称碧滟围,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秋长街道办事处
周田村老围村民小组,始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由惠阳籍马来西亚著名侨领,有“吉隆坡王”之称的叶亚来先生出资建造。
历史沿革
据《叶氏族谱》记载:清光绪十年(1884年),惠阳籍马来西亚著名侨领,有“吉隆坡王”之称的叶亚来先生出资建造碧滟楼,但具体的建设由叶亚来家乡堂兄弟帮忙负责。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碧滟楼建成。
建筑特色
结构
碧滟楼坐西向东,是由泮池、禾坪、堂屋、横屋、角楼等组成的客家围屋。整体呈长方形,总面宽58.6米,总进深37米,占地面积3797.66平方米。禾坪前有泮池,两侧分别竖立五副旗杆夹石,质地为花岗岩,其中一石阴刻楷体:例授中宪大夫叶茂兰勒赠三代。围屋正面置三门,中间为三楼牌坊式的门楼,门券上置石匾,阳刻“碧滟楼”楷体字,由惠州名士江逢辰撰书。一进门楼墙体上有壁画,左右耳房,步入一进有卷棚廊。一进与二进的中间天井相隔,天井左右有廊(又称南北厅),墙体木雕斗拱出挑承托卷棚顶木檩作饰,封檐板上木雕精致。二进中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十五架用三柱后墙承重。二、三进之间天井的左右为廊房。三进中间祖堂,左右耳房。三堂屋与横屋之间以天街相隔,四角为角楼。
特点
碧滟楼围屋艺术装饰复杂精致,主要在建筑外围和祠堂内部建筑上,居室建筑则以实用性为主。外墙和四角碉楼上设飞檐,除保护墙体外更增层次感。中心祠堂建筑为抬梁式结构,格调高雅、装饰细致巧究。前厅和中堂各置门屏,前院左右厢廓、中堂及前檐两侧置雕花屏风,梁架、封檐板、驼墩、雀替等构件均饰以花鸟走兽为主题的浮雕、通雕,其制作技艺较精湛,工艺水平极高,各类木雕均加以金漆彩绘,显得富丽堂皇。部分墙壁仍保留了革命标语和以传统题材而作的壁画,壁画以彩墨山水、人物为主,其笔墨技法熟练,表现手法丰富多变。
碧滟楼内部的木质构件上有很多雕刻,梁枋、斗拱、瓜柱、柁墩、雀替等艺术构件都饰以木雕。中厅和上厅房梁上的木雕都比较精美。这些刻有木雕的房梁,在当时分别还镶嵌有“百鸟归巢”“金玉满堂”“花开富贵”“百子千孙”“慎修思永”“长命百岁”等寓意美好的文字。
文物遗存
碧滟楼门楼石匾上“碧滟楼”3个大字,据传出自晚清时期惠州著名才子
江逢辰手笔。碧滟楼内部的木质构件上有很多雕刻,梁枋、斗拱、瓜柱、柁墩、雀替等艺术构件都饰以木雕。碧滟楼屋顶层层叠叠,外檐华丽,引梁、瓦唇、挡板都饰以雕刻,屋内墙上装饰有壁画。木雕损毁严重,但仍保留有浓郁的西洋油画风味。梁柱上镌刻的图案是海底大千世界里的鱼龙交叠,很有立体感。
在碧滟楼建筑两侧,各立有5个功名碑(旗杆石),因年代久远,风雨剥蚀,字迹难以辨认。唯“例授中宪大夫叶茂兰”清晰可见。这是叶亚来逝世前两年,清政府封赏给他的。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叶亚来,1837年出生,是从惠阳秋长周田村走出去的拓荒者,清代著名华侨领袖,是“一带一路”早期的探索者和践行者,被誉为吉隆坡的开埠功臣,有“吉隆坡王”的美称。至今,吉隆坡仍保留“叶亚来街”及他的塑像。
文物价值
碧滟楼汇集了传统客家建筑工艺,建筑艺术水平极高,结构布局得体实用,是一幢典型的客家传统四阁楼围屋。碧滟楼建造精美、保存完好,建筑文物及艺术价值极高,为研究叶亚来生平提供了珍贵的文物实物资料。同时,碧滟楼也是中国著名古玺印学专家、故宫博物院原副主任叶其峰的旧居,具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和极高的历史文物保护价值。而且,碧滟楼内木质构件雕刻精美,且保存较好,在惠阳地区不多见,为研究惠阳客家围屋建筑形制和居住风格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保护措施
2004年8月,碧滟楼被列入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2010年5月10日,碧滟楼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第六批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分类号为Ⅲ-17。
2011年,惠阳区投入15万元完成对碧滟楼的抢救性维护,还委托广州某文物保护设计研究中心编制 《碧滟楼保护规划》。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碧滟楼,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秋长街道办事处
周田村老围村民小组。
交通
公共交通:从惠阳区政府出发,乘坐惠阳3路公交车至叶挺将军纪念园站下车,步行1.2千米可至碧滟楼。
驾车:从惠阳区政府出发,途径人民四路、叶挺大道获人民三路、将军路,可至碧滟楼,约15千米,约需3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