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江区,隶属于
贵州省铜仁市,位于贵州省的东北部,铜仁市的东部,地处武陵山脉中部,与湘、渝、鄂三省相邻,与铜仁市
万山区、
江口县和铜仁市
松桃苗族自治县以及湖南省凤凰、麻阳、芷江等区县相邻,总面积1008.97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5月,碧江区辖7个街道、3个镇、5个乡。截至2023年末,碧江区常住人口45.03万人。
历史沿革
明永乐十一年(1413),置
铜仁长官司、铜仁府、铜仁县。
民国二年(1913),为铜仁县。
1949年11月,碧江解放,成立县人民政府,属铜仁
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87年8月21日,撤县改市。
2011年,《国务院关于同意贵州省撤销铜仁地区设立地级铜仁市的批复》(国函[2011]131号):撤销县级铜仁市,设立铜仁市碧江区。以原县级铜仁市(不含茶店镇、鱼塘乡、大坪乡)的行政区域为碧江区的行政区域。
2018年9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通告称,同意碧江区等14县(区)退出贫困县。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7年,铜仁市辖4个街道、5个镇、7个民族乡:市中街道、环北街道、河西街道、谢桥街道、茶店镇、川硐镇、坝黄镇、漾头镇、云场坪镇、桐木坪侗族乡、鱼塘侗族苗族乡、大坪侗族土家族苗族乡、和平土家族侗族乡、滑石侗族苗族土家族乡、瓦屋侗族乡、六龙山侗族土家族乡。
2003年,铜仁市辖4个街道、5个镇、7个民族乡,150个行政村、16个社区、7个居委会。
2005年10月13日,经省政府批准,铜仁市调整环北街道、谢桥街道和漾头镇、滑石侗族苗族土家族乡部分行政区划,设立灯塔街道。灯塔街道辖原属漾头镇管辖的马岩村、共同村,原属滑石侗族苗族土家族乡管辖的滑塘村,原属谢桥街道管辖的寨桂村、柑子冲村,原属环北街道管辖的灯塔村、农田村和纸厂居民委员会。
至2007年末,辖5个街道、5个镇、7个民族乡,95个行政村、16个社区、5个居委会。
2011年1月5日,根据《贵州省政府关于同意将铜仁市谢桥街道行政区域划归万山特区管辖的批复》精神,将铜仁市谢桥街道的谢桥、唐家寨、楚溪、龙门坳、石竹、瓦屋坪6个村和谢桥社区划归万山特区管辖;谢桥街道大坳村划归铜仁市环北街道管辖。
2011年2月28日起,谢桥划转区的管辖权由铜仁市正式移交万山特区。
2015年12月,区人民政府搬迁到位于川硐街道境内的凉湾行政中心办公。
2019年5月21日,铜仁市碧江区析市中街道置锦江街道,(铜府函〔2019〕56号)11月更名铜兴街道。(铜府函〔2019〕147号)
2019年11月,碧江区市中街道更名为锦江街道。(铜府函〔2019〕147号)
2019年11月,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铜仁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黔府函〔2019〕146号),同意碧江区析置正光街道。正光街道辖原灯塔街道正光社区、打角冲社区、原滑塘村(含滑田、暗塘、黑岩坪、正光4个组)和原滑石侗族苗族土家族乡芭蕉村、三寨村。
区划详情
截至2024年5月,碧江区辖7个街道、3个镇、5个乡,分别是:锦江街道、河西街道、环北街道、灯塔街道、川硐街道、铜兴街道、正光街道、滑石乡、和平乡、瓦屋乡、桐木坪乡、六龙山乡、坝黄镇、漾头镇、云场坪镇,区人民政府驻地为川硐街道凉湾村铜兴大道256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质
碧江区在区域地质构造单元上属于扬子准地台贵阳复杂变形区的东缘—湘西武陵山早期华南皱褶带西侧。川硐—铜仁—茶店一线以西,属扬子准地台贵阳复杂变形区北东段;以东属华南皱褶断裂造山带西侧过渡带。区域主要皱褶构造有铜仁复式向斜、瓦屋-黄道背斜,米公山向斜等,断裂构造以北东向铜仁-川硐-茶店断裂为代表,控制区内沉积相的变化及不同的构造分区。区域主要出露地层为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2-3ls)及第四系(Q),地层特征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2-3ls):岩性为灰白色厚层块状结晶白云岩、灰色纹层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厚约1050米。
第四系(Q):残坡积、冲洪积粘土、亚粘土、砂砾石等。厚约0—34米。
地形地貌
碧江区位于云贵高原东部边缘,武陵山脉腹地,向湖南湘西低山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以中低山丘陵地形和构造侵蚀、溶蚀、堆积地貌为主。山脉主要呈北东—南西向展布,主峰六龙山海拔标高1063米,最低点锦江出口(漾头)海拔标高205米,一般海拔标高400—800米,相对高差300—400米。区域内山地占67.8%,丘陵占28.2%,盆地(坝子)、河谷占4%。
气候
碧江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境内气候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质疏松肥沃土壤类型复杂多样。年平均气温为16.9℃,全年无霜期291天,年降雨量1250—1400毫米,常年日照量为1171小时。
水文
碧江区境内河流分锦江、车坝河两流域,均属长江流域。境内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千米、长度在10千米以上的干流22条,河流总长447.3千米。锦江流域在碧江区境内的一级支流有盐井河、小江、谢桥河、三寨河、马岩河、官庄河、卜口河、石竹河、瓦屋河9条;二级支流有德胜屯河、天生桥河、瓮慢河、瓮坑河、龙洞河、溪头河、南坪河7条。车坝河在境内流域面积236平方千米,其一级支流有车坝河;二级支流有羊寨河、六马河;三级支流有龙门江河;四级支流有白岩河,共5条。
地表水
锦江是沅江一级支流辰水的上源,为碧江区境内最大地表河流,流域面积4157平方千米,其中贵州省境内4068平方千米,境外湖南省88.7平方千米。锦江发源于梵净山西南麓,源头段名坝溪河,经闵孝至江口段叫闵孝河,江口至铜仁段叫大江,在铜仁城关与小江汇合后,至漾头出境段叫锦江。全长158千米,落差1495米,比降9.5%;多年平均流量112.0立方米/秒,枯水年流量71立方米/秒,枯季月平均流量24.6立方米/秒,水位变化3—10米。
地下水
根据地下水赋存的地层岩性、含水介质特征和地下水动力条件,区域地下水类型分为碳酸盐岩岩溶水及松散岩类孔隙水两类。
含水岩组及富水性
碳酸盐岩岩溶水:赋存于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2-3ls)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的溶蚀裂隙、溶穴中,含溶洞裂隙水,富水性强。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调查资料,娄山关群地下水径流模数2.34—8.63升/秒·平方千米,钻孔单位涌水量0.55升/秒·米,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水,矿化度小于0.1克/升。
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在残坡积、冲洪积粘土、亚粘土、砂砾石等,含极弱孔隙水,无供水意义。
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区域地下水主要为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地下水迳流于岩溶裂隙及松散岩类孔隙中,地下水流向总体上由北往南沿溶蚀裂隙等汇集。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22年末,碧江区土地面积1008.97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986.11平方千米,水域面积22.86平方千米;城区面积33.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25.8平方千米;林地面积721.21平方千米。
矿产资源
碧江区矿藏有钾、
锰、汞、磷、铅、锌、钒、石英砂、
重晶石、硅、
玉石、白云石、石灰石等。
人口
截至2023年末,碧江区户籍总户数为116550户,户籍总人口为356325人,其中:男性178923人,女性177402人;分地域看,其中:城镇人口254479人,乡村人口101846人。全区户籍出生人口3363人,出生率为9.44‰,其中:男性为10.2‰,女性为8.66‰。死亡人口1844人,死亡率为5.17‰。常住人口达45.03万人,比上年增加0.2万人。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碧江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3.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00亿元,比上年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86.06亿元,比上年增长3.0%;第三产业增加值156.25亿元,比上年增长3.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8476元,比上年增长2.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8.0:32.7:59.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0%,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2.7%,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9.3%,比上年提升0.2个百分点。
2023年,碧江区实施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共160个(含房地产项目),其中:新增投产项目37个,新增入统5000万元以上项目19个。500万以上口径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0.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6.0%;第二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0.2%;第三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0.9%。从重点领域看,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0.2%,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下降0.4%。
2023年,碧江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25亿元,比上年增长12.51%,其中:税收收入9.06亿元,比上年增长15.94%;非税收收入6.19亿元,比上年增长7.85%。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7.71亿元,比上年增长10.7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84亿元,比上年下降2.33%;教育支出9.04亿元,比上年增长12.79%;卫生健康支出2.57亿元,比上年增长13.3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59亿元,比上年增长32.38%;公共安全支出1.73亿元,比上年增长12.39%;农林水支出4.31亿元,比上年增长2.05%;科学技术支出0.78亿元,比上年下降19.21%;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0.4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90%;住房保障支出1.18亿元,比上年下降46.25%;节能环保支出0.22亿元,比上年下降37.35%。
第一产业
2023年,碧江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35亿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农业(种植业)产值23.94亿元,比上年增长4.4%;林业产值4.56亿元,比上年增长9.0%;畜牧业产值5.34亿元,比上年增长2.7%;渔业产值1.15亿元,比上年增长3.8%;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2.37亿元,比上年增长5.0%。
2023年,碧江区粮食播种面积14.8万亩,实现粮食总产量4.89万吨(注:薯类折粮),比上年增长2.3%,其中:夏收粮食产量0.98万吨,比上年下降15.5%;秋收粮食产量3.91万吨,比上年增长8%。蔬菜产量29.65万吨,比上年增长0.2%。水果产量4.86万吨,比上年增长9.9%。食用菌产量6401吨,比上年下降24.9%。
2023年,碧江区猪肉产量0.92万吨,比上年下降15.3%;牛肉产量454吨,比上年下降2.1%;羊肉产量351.88吨,比上年增长15.9%;禽肉产量3485.83吨,比上年增长14.2%。禽蛋产量4117.41吨,比上年增长28.8%。水产品产量3367吨,比上年增长2.7%。
第二产业
2023年,碧江区实现工业增加值40.53亿元,比上年下降1.1%。分门类看:规模以上采矿业比上年下降23.4%,规模以上制造业比上年下降5.4%,规模以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比上年增长1.9%。完成工业总产值127.65亿元,比上年下降4.3%。其中:轻工业产值39.19亿元,比上年增长0.7%;重工业产值88.46亿元,比上年下降6.3%。从产品产量看,其中:鲜冷藏肉产量1.73万吨,比上年增长4.2%;饮料产量64.71万吨,比上年增长9.4%;卷烟产量78亿支,比上年下降2.5%;水泥产量126.41万吨,比上年下降24.1%;商品混凝土产量83.57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1%;自来水生产量3300.34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0.3%。工业产销率达到98.9%。
截至2023年末,碧江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有35家,共实现建筑业总产值30.41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全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6.53亿元,比上年增长8.1%。
第三产业
截至2023年末,碧江区市场主体总数达到57791户,其中:私营企业18486户,农民专业合作社429户,个体工商户38876户。全区新增市场主体9076户,其中:新增私营企业3367户,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3户,新增个体工商户5696户。
2023年,碧江区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37家,其中:批发业企业30家,零售业企业75家,住宿业企业16家,餐饮业企业16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4.9%。按行业统计分类,批发业销售额比上年增长6.7%,零售业销售额比上年增长8.5%,住宿业营业额比上年增长15.5%,餐饮业营业额比上年增长9.7%。
截至2023年末,碧江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543.13亿元,比上年增长17.59%,其中:住户存款269.47亿元,比上年增长12.69%;非金融企业存款99.66亿元,比上年增长10.01%。金融机构贷款余额738.77亿元,比上年增长8.32%,其中:住户贷款251.63亿元,比上年增长14%;企(事)业单位贷款487.13亿元。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2023年,碧江区授权专利220件,其中:发明专利29件,实用新型专利161件,外观设计专利30件。2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4家。
教育事业
2023年,碧江区有中等职业学校5所,招生2448人,在校生6757人,毕业生2349人,教职工457人;高中6所,招生5666人,在校生17293人,毕业生6279人,教职工1490人;初中21所,招生9029人,在校生26024人,毕业生7443人,教职工1834人;小学82所,招生8932人,在校生51279人,毕业生8190人,教职工2636人;幼儿园135所,入园7366人,在园20601人,离园8051人,教职工数3459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7.55%;学前教育毛入学率111.85%;适龄儿童入学率100%;适龄少年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39.8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7.79%;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100%。高考全区参考生6883人,其中:一本上线考生2494人,二本上线考生1965人,专科上线考生2376人,本科上线率64.77%。
文化事业
2023年,碧江区拥有图书馆1个,图书馆藏书量26.3万册;文化馆1个,文化广场106个,科教信息文化服务中心15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碧江区拥有各级卫生机构311个(含诊所和村卫生室),其中:综合医院16个,卫生院(含卫生服务中心)15个。编制床位数6206张,其中:综合医院3383张,卫生院(含卫生服务中心)376张。卫生机构从业人员8885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756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502人,注册护士3791人,药师(士)236人。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75‰,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5.20位,“黔康码”持码就诊率达到64.83%。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碧江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2215万人,比上年增长2.2%;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2.0497万人,比上年增长2.6%;参保生育保险1.7723万人,比上年增长0.6%。
2023年,碧江区城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7503户,共计19033人,其中:城市最低生活保障4263户,11810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3240户,7224人。城市低保标准由750元/(人·月)提高到762元/(人·月),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5980.85万元;农村低保标准由443元/(人·月)提高到510元/(人·月),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3172.72万元。取消不符合条件的城乡低保对象2511人。
2023年,碧江区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3所,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945个。敬老院5所、床位344张,其中:城市中心敬老院1所,床位93张,供养人数68人;乡镇敬老院4所,床位251张,供养人数138人。全区有特困供养对象1082人,其中:集中供养210人,分散供养872人。
交通运输
交通
碧江区是长江中上游综合开发和黔渝经济合作的重要节点,东临湘楚、北接川渝、西通滇黔,形成了以铜仁凤凰机场、渝怀铁路、杭瑞高速、铜玉城际铁路、锦江航运为一体的“水陆空铁”立体交通网络。中心城区距铜仁凤凰机场仅20千米,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等30多个全国大中型城市航班;沪昆高铁、湘黔铁路、渝怀铁路、铜玉城际铁路穿境而过;杭瑞高速、铜大高速等在境内交汇,城市实现东西南北互通。
2023年,碧江区境内公路总里程1445.83公里,其中:国省道74.90公里,县道242.32公里,乡道241.79公里。全区公路客运量224.8万人,公路旅客周转量13244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2395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294451万吨公里。
运输
截至2023年末,碧江区有公交车163辆,公交线路20条,线路里程306.9公里;出租汽车1000辆;长途客运车辆59辆;在册货运车辆1041辆;农村客运车辆80辆,农村客运班线44条。
历史文化
综述
碧江区是逸群故里,底蕴深厚。明永乐年间设置铜仁府,万历年间置铜仁县,已有600多年置县史。这里孕育了早期中国共产党军队的缔造者、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红军的创建者周逸群等一批历史名人,周逸群烈士故居、周逸群烈士陈列馆等已成为铜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红色文化的著名红色基地;有独特的传统龙舟文化,赛龙舟活动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全国唯一的中国戏剧活化石傩文化博物馆;有距今609年历史的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有明清建筑103栋,是人们找回“乡愁故园的一扇窗口”;有茶园山耕读文化、隐居文化及徐氏文化。
地名由来
铜仁城南大小江合流处,有铜崖挺然耸立,相传渔人于河中得铜佛三尊,故名“铜人”。“人”与“仁”谐音。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末,碧江区共有27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非遗
铜仁傩文化
贵州是中国傩戏最多、品种保留较齐全的省份,而铜仁又是贵州省的。傩戏之乡。傩,起源于远古的驱鬼逐疫仪式,是一种原始宗教的巫文化现象。傩戏,被誉为戏剧的“活化石”,铜仁目前全区尚有480多个班子(每个班子十人左右)广泛活动在民间,比较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傩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傩祭鬼逐疫。祭中有戏,戏中有祭,通过傩祭酬神驱鬼,通过戏娱人娱神。傩的活动除了正祭之外,还有上刀梯、过天桥、下火池、开红山、下油锅、踩红铧、衔耙齿、翻茅、悬斗、栽牛角、钉鸡、筛子装水、吞钉子、吃碗等特殊祭仪绝技。
铜仁傩文化博物馆位于东山寺内,建于1990年,收藏着明清以来的傩面具500多件,2006年5月20日,傩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全国唯一的傩文化博物馆。
风景名胜
截至2023年末,碧江区拥有4A级旅游景区1个,3A级旅游景区4个。
主要景点
锦江十二景
荣誉称号
碧江区是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
全国绿化模范县。
全国创新社会管理先进县。
省级园林城市。
2018年10月,被评为2018年“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
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2020年3月,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被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予以通报表扬。
2021年3月,入选2020年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的激励候选县名单。
2021年6月21日,碧江区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2年6月,碧江区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名单。
2022年11月,拟确定为2022年“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2023年11月,被确定为2022年度“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