碛口古建筑群
山西省吕梁市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碛口古建筑群,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临县城南约50千米的碛口镇,是明朝至清朝时期的古建筑群。
历史沿革
从明末清初起,碛口商业日益发达。清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有商业店铺60余家。民国五年(1916年),达260多家。
黑龙庙
黑龙庙创建于明代;清乾隆道光及民国年间,均有修葺。抗日战争时期,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晋西事变后,临县解放,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因抗战需要,上庙被拆,木料被拿去造手榴弹柄和枪托,两厢厢房的砖窑和石料被街上居民陆续拆走私用(到1972年被拆光了)。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陕西葭县胖牛沟的120师兵工厂又派来一连兵要拆下庙,西头村村长兼碛口商会会长刘开瑞会同地方士绅和“九社一镇”齐心力保下庙,从街上和附近村里的民居拆来木料给兵工厂。下庙得以保留。1964年,因修建中学需要,将上庙窑洞拆除。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黑龙庙“年久失修,破烂不堪,个别建筑几近坍毁”。1986年以来,山西省文物局先后两次拨款5万元,将庙内主要建筑分别进行维修、补修、重修,使之基本恢复原貌。1991年,市民陈乃虎等人四处筹集资金2万余元,将庙内遗留工程及原设施补充维修。1990年,重修时把东耳殿落架大修了一次,在正殿的左右大梁上各塑了一条飞腾的巨龙,左为青龙,右为白龙。2005年以来,上庙在原址基础上开始复建。2024年,黑龙庙进行整体环境整治和保护修缮工程。
兴盛韩
兴盛韩从清乾隆年间开设。
荣光店
西市街荣光店清道光初年王佩珩创建;民国初年被转卖;抗战中让给八路军使用;土改后曾作为供销社。
锦荣店
锦荣店建于清朝末年;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日寇入侵,此店关停;抗战时期,八路军在晋绥根据地活动,西北军工工业部门由晋秦转送军需物资,设立矿物处,转道来自交城山的木炭,火硝等军工原料。黑茶山“四八”遇难,失事飞机残壳也由此转运至陕西的螅镇刘家坪军工厂;后来,王家沟王思普开设了染铺。
四和堂
四和堂是创建于清道光年间;解放碛口后,八路军120师在碛口四和堂原址开办了“新华商行”,专营过载货物转运,有效地支援和繁荣了边区经济;全国解放后,四和堂成为了碛口粮站。20世纪80年代,粮站迁走后,四和堂闲置,原有房屋自然坍塌,损坏严重。后来由本县张庆德集资购买下来,开辟为现在的“碛口客栈”。
义记美孚煤油公司
义记美孚煤油公司建于清代。民国十七年(1928年),孔祥熙的“祥孚公司”在碛口开设义记美孚煤油公司。抗战爆发后,公司搬走。
伟人路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23日,毛主席东渡黄河,从陕西省的川口出发在山西省碛口上游的高家塔登岸,在碛口的寨则山村路居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去了临县三交的双塔村,住了两天,之后去了兴县的蔡家崖,后来到了西柏坡指挥了全国解放战争。
广生源
广生源民国年间晋西首富陈晋之兄弟在碛口的主要商号之一。
画市巷
画市巷从清末到抗战前夕,每逢旧历年底,开始销售年画。
建筑格局
碛口古建筑群东依吕梁山,西临黄河水。碛口古镇从清初大规模修建,形成了由三条主街道和众多民居、商号、店铺、客栈、寺庙等组成的格局。碛口老街有“五里长街”之誉,曲曲折折,青石铺砌。街上店铺林立,明清风格的四合院错落有致,有名人题写的商铺字号、建筑的飞檐斗栱、砖石雕刻。
碛口古镇后街200余米,转了十八道弯,这些建筑完全依地形而建街道都用石头铺砌,店铺都是平板门,门前都有高圪台。在主街道南有二道街、三道街,一条比一条短,形成了梯型的建筑格局。碛口店铺大规模修建是从清乾隆年间开始的,清道光年间,全镇已有店铺60余个,到民国五年(1916年),店铺林立,除本县外还有包头、河曲、绥德、府谷、孟门、汾阳、孝义、介休、平遥等地人开的店铺,多达204家。
碛口古建筑群留存有清代商号广生源、四和堂、荣光店、新华商行等等,古代衙门、明代黑龙庙等多种功能类的建筑。此外,还保有较为完整的道路格局,包括三条主街以及十三条防洪巷道。
主要建筑
黑龙庙
黑龙庙位于碛口卧虎山半山坳,坐东北偏西南,台榭楼阁。黑龙庙分为上、下两庙,其建制规模基本相同,古建筑群以中轴线排列:山门、乐楼、正殿,左右两旁为钟鼓楼、看台、左右耳殿。山门对联“物阜民熙小都会,河声岳色大文章”是对碛口繁华时期的总结。黑龙庙上庙供奉着华佗和关帝。
荣光店
西市街荣光店现为黄河宾馆,为商户自家居住用房。荣光店主要经营麻油贩运,为五层窑洞式院落,保留一层倒座和左厢房的柱廊。二层倒座的耳房已毁,四五层窑洞的女墙、门窗俱无。各层门窗都有较多改造。
锦荣店
锦荣店砖石结构,窑洞保存完整,原来的明柱厦檐已全部塌毁,在实施危房改造中进行了恢复。主要转运油,再用高脚(驼骡)等运经离石、汾阳等地,同时转运招贤瓷铁货至陕西省佳县螅镇等地。当时是碛口最红的店铺。
四和堂
四和堂是当时碛口最大的油店,经营西北盛产的胡麻油。天聚永原名“四和堂”,因为由四个股东共同出资开设而得名,创建之后一直经营粮油。到民国年间,由平遥人购买,改为“天聚永”,继续经营粮油。天聚永院子宽敞,储存油篓的小窑洞并排有20多孔,一层屋顶上原来都有小孔,是“气眼”,是当时贮存粮食所需,经过改建已经看不到了。这个院子是典型的“明柱厦檐高圪台”的建筑风格,院子内的明柱粗细不一,有直有弯;所有窑洞为石头和砖所砌且大小不一,甚至有半间窑洞。这些窑洞当时主要是用来做生意,存放货物的,而不是居住。这体现了当时的建筑风格——不讲究选材、朝向、美观、只注重实用,总的指导思想就是最大限度的节省和利用空间。油是当时碛口的大宗买卖,每天要卸几万斤。有民谣为证:“碛口街上尽是油,一天不驮满街流”,又说:“碛口三天不发油,汾州府上点灯愁”。
伟人路
碛口古镇东西有五里长街,南北有十三条巷道,东西方向这一条被称为“伟人路”。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23日,毛主席东渡黄河,从陕西省的川口出发在山西省碛口上游的高家塔登岸,走的这条路去了碛口的寨则山村路居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去了临县三交的双塔村,住了两天,之后去了兴县的蔡家崖,后来到了西柏坡指挥了全国解放战争。碛口人民为了纪念主席走过这条路,就把其称为“伟人路”。
广生源
广生源是一家京广杂货店。是碛口街上较讲究的店铺。在当时离石与临县县城都还没有三层楼。它的建筑较有特点,一层是面临二道街的三孔座底窑洞,当时是屏门敞开式店铺,窑内又有四孔黑窑,弯来拐去。二层主体建筑向东面临正街,靠街为屏门式铺面,中间大门进去是四合院,建筑精致,三层可存货或居住。广生源是民国年间晋西首富陈晋之兄弟在碛口的主要商号之一。京广杂货当地人也称“洋板货”,主要有洋市布、洋瓷盆子、洋烟袋、洋火(火柴)、洋胰子(香皂)等等。
十义镖局
十义镖局是随着碛口的商业繁荣而应运而生的,当时晋商由于有经常的商品贩运和银票往来,所以早在清乾隆年间山西人张黑五就在北京首开兴隆镖局。十义镖局是由碛口西头村人王泰勇与马明贵等十位结拜兄弟开设的,这十位兄弟个个武艺高强。在一次押镖途中,马明贵一人独战十名悍匪,直至匪徒全逃。此后,只要插上十义镖局的旗,方圆几百里是无人敢打货物主意的。十义镖局建有类似于防盗窗的安防设施,是用木头建的,贵重的东西在此存放。
画市巷
画市巷位于碛口镇的闹区,串巷过院可达黑龙庙,从清末到抗战前夕,每逢旧历年底,这里卖年画。跑生意的人从天津、北京、上海贩回洋画,悬挂在墙壁上出售,画市巷的墙上有很多小孔,是当年卖画人挂画时钉钉子留下的。有“胖娃娃”“洋姑娘”,也有戏剧中的人物等等。
兴盛韩
兴盛韩从清乾隆年间开设,老板为河北邯郸人,先经营“书笔墨局”,后开“兴盛韩”药店。因经营有道,生意较好。到清嘉庆年间,老祖宗的三个儿子都长大成人,到另立门户的时候了,儿子们都想要牌子而不要钱,老祖宗只好把牌匾用谐音改成三块,即“兴盛韩”“兴胜韩”“新盛韩”。后来分支多了,就在子弟中择优继承。韩家六代来碛口经商的遵照晋商规矩均不带家眷,三年回一次老家,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和生意为伍。所以有民谣说:嫁汉不嫁买卖汉,一辈子夫妻二年半。
义记美孚煤油公司
义记美孚煤油公司建于清代,民国十七年(1928)孔祥熙的“祥孚公司”在碛口开设义记美孚煤油公司,从此碛口人也点起了“洋灯”。公司运来的煤油,是装在薄的方形铁皮桶内,桶上压有美孚“亚细亚”的凸形汉字。抗战爆发后,公司搬走,碛口人又回到了昔日点麻油灯的时代。
拐角巷
拐角巷,位于中市街,头道街和二道街的连接巷,此巷为斜巷,处于黄河和湫水的拐角,故取名。
历史文化
碛口建筑背景
碛口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民居建筑,大小数百座院落都是商行或店铺,这是碛口最显著的一个特点。碛口的建筑大都商住两用。一是碛口从非居民点发展而来,一开始就是一个码头。二是晋商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即外出经商不带家眷。碛口与它经济力辐射所致的几个村落是分不开的,碛口镇的历史价值只有在与这几个村落形成系统时,才能充分体现出来。碛口街上无论是大东家还是靠血汗糊口养家的苦力,都是在这些山村里出生长大,有了成就之后,房子依然造在山村里,家眷也不能搬到街上去住。
文物价值
碛口古镇是黄河中游清代至民国年间重要的水运码头,碛口古建筑群是黄土高原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文化典型,具有较高的世界性文化与历史价值。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碛口古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碛口古建筑群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临县城南约50千米的碛口镇。
交通信息
自驾:自山西省吕梁市临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碛口古建筑群,路程约千51.2米,用时约65分钟。
参考资料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资讯网.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碛口古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吕梁市委员会.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14 23:3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