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腔位于椎管骨膜与硬脊膜之间的窄隙,其内填有脂肪、椎内静脉丛和淋巴管,并有脊神经根及其伴行血管通过,呈负压。此腔上端起自枕骨大孔高 度,下端终于
骶管裂孔,由于硬脊膜附于枕骨大孔边缘,故此腔不通颅内。
临床
硬膜外麻醉即将药物注入此腔,以阻滞脊神经根。刺针穿入腔后因负压而有抽空感,这与穿入蛛网膜 下腔时,有脑脊液流出并呈正压的情况不同。硬膜外腔被脊神经根划分为前、后二腔。前腔窄小,后腔较大,内有脂肪、静脉丛和脊神经根等结构。在中线上,前腔有疏松结缔组织连于硬脊膜与后纵韧带,后腔有纤维隔连 于椎弓板与硬脊膜后面。这些结构以颈段和上胸段出现率高,且较致密,是导致硬膜外麻醉出现单侧麻醉或麻醉不全的解剖学因素。骶段硬膜外腔上大下小,前宽后窄,硬脊膜紧靠椎管后壁,间距为0.l~0.15cm,骶管 麻醉时应注意刺针的角度。硬脊膜囊平第2骶椎高度变细,裹以终丝,其前、后方有纤维索把它连于骶管前、后壁上,结合较紧,似有中隔作用,且腔内充满脂肪,这可能是骶管麻醉 亦会出现单侧
麻醉的因素。
骶管内骶神经根列于硬膜外腔内,外包以硬脊膜延伸的神经鞘。第l~3骶神经鞘较厚,周围脂肪较多,这可能是骶神经麻醉不全的因素。骶管裂孔至终池下端的距离平均为 5.7cm。椎静脉丛:按部位分为椎内静脉丛和椎外静脉丛。椎内静脉丛密布于硬膜外腔内,上自枕骨大孔,下达骶骨尖端,贯穿椎管全长。椎外静脉丛位于脊柱外面,椎体前方、椎弓及其突起 的后方,在寰椎与枕骨之间较为发达,称枕下静脉丛。两丛互相吻合交通,无瓣膜,收集脊柱、脊髓及邻近肌肉的静脉血,汇入椎静脉、肋间后静脉、腰静脉和骶外侧静脉。向上与颅内的枕窦、乙状窦等交通,向下与盆腔等的静脉广泛吻合,因此, 椎静脉丛是沟通上、下腔静脉系和颅内、外静脉的重要通道。当盆、腹、胸腔等部位的器官发生感染、肿瘤或寄生虫病时,可经椎静脉丛侵入颅内或其它远位器官。
(1)经骶裂孔穿刺法:病人取俯卧位,常规消毒皮肤,局麻后用16号硬膜外穿刺针与躯干呈45度穿破骶尾韧带,而后改为25度缓慢深入骶管。由于蛛网膜下腔终止于第二骶椎平面,故穿刺针不要超过此平面,以确保不会穿入蛛网膜下腔,拔出针芯,观察有无脑脊液外溢,将硬膜外麻醉导管插到腰骶间硬膜外腔中,然后考试,大网站收集退出穿刺针。在注射造影剂之前可以先注入0.5%的普鲁卡因80~120ml,观察有无脊髓麻醉出现,以排除硬膜贯通伤。在确认无硬膜损伤后,方可注射造影剂。(2)经腰穿刺硬膜后造影法:病人取侧卧位,患侧在下,头部稍垫高。方法同硬膜外麻醉,从腰3、腰4间隙作穿刺。经确认针尖位于硬膜外腔后,将造影剂缓缓注入,然后拔除穿刺针并拍摄X线片。(3)经 腰穿刺硬膜前造影法:病人取侧卧位,用22号穿刺针经腰4、腰5棘间刺入。在针尖突破蛛网膜后壁进入蛛网膜下腔时,有脑脊液流出,继续向前穿刺,当针尖穿至硬膜前间隙时,即再无脑脊液流出。摄X线片确认针尖在椎体后缘,注入0.5%普鲁卡因2ml,如无阻力可注入造影剂2ml,再摄X线片,确认无造影剂溢入蛛网膜下腔后,注入造影剂4ml,拔出穿刺针,即告完成。硬膜外造影可以显示椎管的大小,硬膜囊范围以外的椎间盘突出。其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的
准确率很高,但由于椎管硬膜外腔有数量不恒定的
脂肪、疏松结缔组织及静脉丛,故影响椎管轮廓图像的显示。在读片时,必需正、侧位结合分析。
硬膜外造影是将造影剂注入到硬膜外腔,显示硬膜外围的变化的一种造影方法。由于硬膜外腔被造影剂充填,显影后可以看出椎间盘突出后,椎间隙的填充缺陷,及蛛网膜内腔中的占位性病灶的范围。由于造影剂在硬膜以外,故不会对蛛网膜构成影响,无造影后蛛网膜炎等后遗症,是一种较为安全的造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