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脂酸铅
化学物质
硬脂酸铅是白色粉末,不溶于水,溶于热乙醇、松节油,在有机溶剂中加热溶解而冷却后成为胶状物,遇强酸分解成硬脂酸和相应的盐,有吸湿性
简述
中文名称: 硬脂酸铅
中文别名: 十八酸铅盐
英文名称: Lead stearate
英文别名: Stearic acid lead salt
CAS号: 56189-09-4
分子式: C36H70O4Pb
线性分子式: [CH3(CH2)16COO]2Pb
分子量: 774.14
性状与性质
白色粉末,不溶于水,溶于热乙醇、松节油,在有机溶剂中加热溶解而冷却后成为胶状物,遇强酸分解成硬脂酸和相应的盐,有吸湿性。本品有毒,易受硫化物污染。不溶于,溶于热的乙醇。熔点103-110℃。
质量规格
铅含量:26.5-27.5%
游离酸(以硬脂酸计):≤1.0%
水份:≤1.0%
合成方法
1.采用复分解法。先将硬脂酸以20倍重量的热水溶解,在90℃左右加入浓度10波美的烧碱,生成稀皂液。然后,在同一温度下加入硝酸铅溶液进行复分解。产生的硬脂酸沉淀用水洗涤,离心脱水,再于100℃左右进行干燥,即得成品。原料消耗定额:硬脂酸(酸值198-205,碘值<4)740kg/t、烧碱(30%)370kg/t、乙酸铅(98%)540kg/t。
2.将计算量的硬脂酸乙醇溶液醋酸铅的水溶液混合搅拌,析出硬脂酸铅皂,用水倾泻法洗至无游离的铅离子存在。抽滤分出沉淀,干燥后用甲苯或95%的乙醇重结晶,得到的产品在烘箱中于80℃下干燥至恒重。
3.将硬脂酸加入反应釜熔融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反应,生成硬脂酸钠皂化液,然后加入稀的乙酸铅溶液,继续搅拌反应,出料、脱水、干燥、粉碎、过筛,即可得到硬脂酸铅粉末。
用途说明
1.硬脂酸铅可作为聚氯乙烯的热稳定剂润滑剂,具有良好的润滑性和光热稳定性。与镉皂钡皂有机锡化合物并用有良好的协同效应,可用于各种不透明的硬质和软质聚氯乙烯制品,如硬管、硬板、薄板、薄膜和人造革,特别适用于电线电缆料,可赋予制品优良的电性能。本品有毒性,易受硫化物污染,用量大时易喷霜,而且其在加工过程中与树脂中的氯化氢反应所生成的氯化铅,会影响制品的透明性。本品还可用作油漆的催干剂和平光剂以及润滑脂的增厚剂,如聚氯乙烯70℃护套级电缆料、90℃及105℃电缆料、聚氯乙烯管材、管件、异型管、硬板、鞋料等。因本品不溶于水,故在硬质聚氯乙烯饮水管的配方中也可使用。
2.在油田化学品中用作润滑解卡剂、钻井液的消泡剂。还用作油漆防沉淀剂、织物放水剂、润滑油增厚剂、塑料耐热稳定剂等,用于不透明的软质和硬质聚氯乙烯制品的稳定剂。
贮藏运输
密封阴凉干燥通风处保存。
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吞咽有害。吸入有害。可能对生育能力或胎儿造成伤害。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能对器官造成伤害。
GHS危险性类别:
急性吸入毒性 类别 4
生殖毒性 类别 1A
特异性靶器官毒性 反复接触 类别 2
危害水生环境 ——急性危险 类别 1
警示词:危险
危险性说明:
H302 吞咽有害。
H332 吸入有害。
H360 可能对生育能力或胎儿造成伤害。
H373 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能对器官造成伤害。
H400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
H410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P264 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 水或吸烟。
P261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 用。
P201 使用前取得专用说明。
P202 在阅读并明了所有安全措施 前切勿搬动。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 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0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3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
P301+P312 如误吞咽: 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 医生
P330 漱口。
P304+P340 如误吸入: 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 呼吸舒适体位。
P312 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P308+P313 如接触到或有疑虑: 求医/就诊。
P314 如感觉不适,须求医/就诊。
P391 收集溢出物。
安全储存: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P501 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健康危害:吞咽有害。吸入有害。可能对生育能力或胎儿造成伤害。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能对器官造成伤害。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急救措施
急救: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晴接触: 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立即就医。
食入: 漱口,禁止催吐。立即就医。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场所。咨询医生。出示此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消防措施
灭火剂:用水雾、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避免使用直流水灭火,直流水可能导致可燃性液体的飞溅,使火势扩散。
灭火注意事项及防护措施:消防人员须佩戴携气式呼吸器,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发出声音,必须马上撤离。隔离事故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收容和处理消防水,防止污染环境。
泄露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携气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戴橡胶耐油手套。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尽可能切断泄漏源。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蒸汽或粉尘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环境保护措施:收容泄漏物,避免污染环境。防止泄漏物进入下水道、地表水和地下水。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小量泄漏:尽可能将泄漏液体收集在可密闭的容器中。用沙土、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并转移至安全场所。禁止冲入下水道。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封闭排水管道。用泡沫覆盖,抑制蒸发。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处置应在具备局部通风或全面通风换气设施的场所进行。避免眼和皮肤的接触,避免吸入蒸汽。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如需罐装,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避免与氧化剂等禁配物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使用后洗手,禁止在工作场所进饮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宜超过37°C。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保持容器密封。远离火种、热源。库房必须安装避雷设备。排风系统应设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4-26 00:44
目录
概述
简述
性状与性质
质量规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