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黄杜鹃
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
硫黄杜鹃(Rhododendron sulfureum Franch.)是杜鹃花科、杜鹃属植物。常绿灌木,通常附生,高可达1.6米。叶片革质,倒卵形、卵形、长圆状倒卵形、椭圆形至倒披针形,先端圆或钝,具小短尖头,下面灰白色,密被鳞片,叶柄粗壮,密被鳞片,顶生伞形花序,有花,花梗密被鳞片;花萼裂片卵形至长圆形,膜质,黄绿色,外面有鳞片,花冠宽钟状,鲜黄、亮黄或深硫黄色,稀绿带橙色,裂片近圆形,上方有橙黄色斑点,花管外面有鳞片,花柱短,4月下旬至6月开花。
植物学史
中国是世界上栽培硫黄杜鹃最早的国家,其历史可追溯到唐代,当时硫黄杜鹃被称为“山石榴”“山踯躅”等,与报春花、龙胆花合称为“中国三大名花”,其中硫黄杜鹃位列其首。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通常附生,高0.3-1.6米。小枝常密集,被鳞片,并常有刚毛。叶芽鳞脱落。叶革质,倒卵形、卵形、长圆状倒卵形、椭圆形至倒披针形,长2.6-8.6厘米,宽1.5-4.5厘米,先端圆或钝,具小短尖头,基部钝或渐狭,上面亮或暗绿色,有时有光泽,无鳞片或有时疏被鳞片,下面灰白色,密被鳞片,鳞片极小,常等大,褐色,相距为其直径1/2或为其直径;叶柄粗壮,长0.4-1.2厘米,密被鳞片,有或无刚毛。
顶生伞形花序,有4-8花,花梗长0.8-2厘米,密被鳞片;花萼深5裂,裂片卵形至长圆形,长3-6毫米,膜质,黄绿色,外面有鳞片,边缘具疏睫毛或无;花冠宽钟状,长1.3-2厘米,鲜黄、亮黄或深硫黄色,稀绿带橙色,5裂,裂片近圆形,上方有橙黄色斑点,花管长8-11毫米,外面有鳞片,无毛或有时疏被毛;雄蕊10,不等长,稍短于花冠,花丝基部或下半部密被毛;子房5室,密被鳞片,花柱短,粗壮,基部强度弯弓,有鳞片。蒴果长圆状卵形,长8-11毫米,密被鳞片,被宿存的花萼。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云南西部和西北部、西藏东南部。缅甸东北部也有分布。生于海拔2500-4000米的灌丛或林中,常附生于树上,也附生于峭壁、石岩或漂砾上。
生长习性
硫黄杜鹃盛开的季节在4月下旬至6月,每当春回大地,这种被人们誉为“花中西施”的美丽花卉就透过盎然的春意迎风怒放。
繁殖方法
果实成熟后常被猴子采食,且种子寿命短,应及时采收,堆积半月,使果肉腐烂,然后洗出种子,即行催芽。播种床面上铺细沙5-7厘米,按5厘米的距离点播,盖沙2-3厘米,保持温润。播后1个月种子开始发芽,发芽率可达80-90%。当幼苗长出2-4片真叶时,移植苗圃,搭荫棚,培育2-3年出圃。宜与石山上其他速生树种造混交林。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由于其根系较浅,易于移植,常被制成盆景供观赏。杜鹃枝繁叶茂,绮丽多姿,萌发力强,耐修剪,根桩奇特,是优良的盆景材料。园林中最宜在林缘、溪边、池畔及岩石旁成丛成片栽植,也可于疏林下散植,是花篱的良好材料,可经修剪培育成各种形态。
生态价值
硫黄杜鹃为中国特有种,分布区极狭小,生态环境特殊。花色黄艳,是杜鹃花培育耐旱耐寒品种的极好的种质资源。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已被列为国家三级濒危保护树种。
种群现状
整个硫黄杜鹃的家族全都成了渐危种。不过,作为优良的园林花卉,硫黄杜鹃的人工培育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在不少地方,硫黄杜鹃被广泛栽植在林缘、溪边、池畔及岩石旁,或散植在疏林下,修剪出各种形态,成为花篱的良好材料。
保护措施
大理点苍山已建立自然保护区,应加强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
参考资料
硫黄杜鹃 Rhododendron sulfureum|iPlant.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3 18:29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