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
安徽省淮南市西部,102省道或淮河乘船可达。距市中心约30 公里。是淮南十景之一的“硖石晴岚”所在地。
峡山口两旁小山幽旷,淮水环回。滔滔淮水东流,遇八公山阻挡,在此折回倒流,将硖石劈为两半,夺路而下,形成淮河第一峡——峡山口,古称硖石口,是大禹治水时开凿的山峡。又是古代据险屯兵之地“淮上津要”,是
淝水之战古战场之一。
东峡石紧依三峰山,魏然屹立。西硖石以前为禹王山下一个悬崖,现已辟成小岛,中流砥柱,岛影如鼋,更为壮观。淮水沿八公山西南麓,浩浩而来,在此陡然向东折去,浩荡入海。站立淮水之滨,仰观石壁,却似斧削。在东南崖壁上,宋咸淳年间寿阳夏松题《筑城记》尚可辨认。硖石山岛上,立一凉亭,是清代复建的“慰农亭”,俗称“禹王亭”,亭西一株古皂角树,是硖石景点的象征。
《资治通鉴》载:“(太元八年)冬十月,秦阳平公符融等攻寿阳,癸酉克之,执(晋)平虏将军徐元喜等。融以其参军、河南郭褒为
淮南太守。慕容垂拔郧城。胡彬闻寿阳陷,退保峡石,融进攻之。”南北朝时,淮河为南北交战的界河,峡山口在军事上的作用,更为突出。如梁、魏大战于此地,梁将尹明世屯据东峡石,大将祖悦袭击魏西峡石守军。陈太建五年,遣大将吴明彻等率兵伐北齐,部队直抵西硖石,东峡石北齐守军不战自败。
站立淮水之滨,仰观石壁,却似斧削。旧传上面刻有禹书蝌蚪文,现已不见,但东南崖壁上,宋咸淳年间寿阳夏松题《筑城记》尚可辨认。当时,夏松是寿阳府的都统,在元兵大举压境之时,持同仇敌忾、光复故士之志,确实是难能可贵。
宋代,东、西峡石共有四座古城堡。《凤台县志》载:“硖石山古有四城,一在东硖石顶一在西硖石顶,俗名城子,现峡山西北角尚有遗址。此两城即在禹王山腰,山下逼淝水(
西淝河),故城自山腰起,一在长山北麓,连同四城,相距不及五里。”历经沧桑四城仅存遗址,唯禹王山下的村落中,依稀可见旧宅古墙,尚留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