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交通设施罪,是指故意破坏轨道、桥梁、隧道、公路、机场、航道、灯塔、标志或者进行其他破坏活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的行为。
法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
第一百一十七条【破坏交通设施罪】破坏轨道、桥梁、隧道、公路、机场、航道、灯塔、标志或者进行其他破坏活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九条 【第一款】破坏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电力设备、燃气设备、易燃易爆设备,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相关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印发《关于办理涉窨井盖相关刑事案件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一、盗窃、破坏正在使用中的社会机动车通行道路上的窨井盖,足以使汽车、电车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七条的规定,以破坏交通设施罪定罪处罚;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过失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以过失损坏交通设施罪定罪处罚。
其他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
第六十二条盗窃铁路线路上行车设施的零件、部件或者铁路线路上的器材,危及行车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刑法第一百零八条破坏交通设施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条破坏交通设施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构成要件
构成要件
构成要件的内容为,破坏轨道、桥梁、隧道、公路、机场、航道、灯塔、标志或者进行其他破坏活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1)行为对象是关涉公共安全的交通设施。凡是可供汽车、电车通行的道路、桥梁、隧道均应认定为本罪中的公路、桥梁与隧道。破坏民用机场的,成立本罪;破坏军用机场的,成立破坏军事设施罪。(2)实施了破坏行为,包括使交通设施本身遭受毁损和使交通设施丧失应有性能的行为,如拆卸铁轨、拔掉轨道枕木、毁损交通标志、在公路或机场上挖坑掘穴、熄灭灯塔上的灯光、改变信号灯颜色等。(3)破坏行为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或者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具体危险犯),实际上的倾覆与毁坏是本罪法定刑升格的条件。对于盗窃高速公路附属设施的行为,需要具体分析。例如,盗窃高速公路中央栅栏,如果中间没有其他隔离物的,宜认定为破坏交通设施罪(如果除中央栅栏外,还有花草等隔离物,则宜认定为盗窃罪)。再如,盗窃高速公路旁边的栅栏,如果栅栏外是没有车辆、多人通行的庄稼地、山地等的,宜认定为盗窃罪;如果栅栏外是车辆、多人通行的辅路,则应认定为破坏交通设施罪。
责任形式
责任形式为故意。犯罪动机不影响本罪的成立。出于贪利动机窃取交通设施或其关键部件,足以使交通工具发生倾覆或毁坏危险的,也成立本罪。主观上打算破坏军用机场,实际上破坏了民用机场,或者相反的,属于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在重合的范围内成立轻罪的既遂犯。
常见问题
本罪的认定
破坏交通设施罪是具体危险犯,行为人破坏轨道、桥梁、隧道、公路、机场、航道、灯塔、标志的行为,只要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的,就成立本罪的既遂。
本罪的处罚
根据刑法第117条和第119条第1款的规定,犯本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严重后果必须是破坏行为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或者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的现实化,而不是破坏行为造成的任何严重后果。例如,行为人破坏轨道,使火车发生倾覆、毁坏危险,虽然没有造成火车倾覆、毁坏,但导致长时间的交通瘫痪。即便因此而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也不能适用刑法第119条第1款。
案例剖析
XX市铁路运输中院判决陈某破坏交通设施案——较长时间中断铁路行车属于破坏交通设施罪的“严重后果”
案件详情
某铁路运输检察院起诉书指控:2015年6月6日12时30分许,被告人陈某用铁锤将栅栏水泥栏条砸断进入昌福线路,用铁锤将昌福线下行线K539+820M处铁轨扣件砸坏21个,把黄油涂抹在该段铁轨上再浇上机油。随后又窜至昌福线某至杜钨区间K540+020M处上行线左侧,用铁锤砸、脚踹等方式,强行打开该处铁轨旁的信号控制箱,破坏了箱内的电路板、电线等设施,之后把附近的电缆槽盖板翻开,用断线钳剪断电缆槽内的8根通信光缆。当日14时26分收到红网报警后,某车站发出调度命令,于14时41分封锁该区间,经抢修,至19时36分区间线路恢复正常。经XX市铁路局安全监察室认定,被告人陈某的破坏行为足以造成列车脱轨、倾覆等严重后果。2015年6月7日,陈某到案后如实供述,自愿认罪。
裁判结果
某铁路运输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陈某破坏正在使用中的高速铁路设施,足以使火车发生倾覆、毁坏危险,但尚未造成严重后果,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七条以破坏交通设施罪判处被告人陈某有期徒刑七年。
一审判决后,陈某提出上诉,认为原判量刑过重。某铁路运输检察院提出抗诉,认为陈某破坏高铁设施的行为,阻断高铁正常运行5小时左右,致使17趟列车晚点,大量旅客滞留,属于严重后果,应当适用刑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一款定罪量刑。
XX市铁路运输中级法院二审审理认为,上诉人陈某行为已构成破坏交通设施罪且已造成严重后果,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一款,改判陈某有期徒刑十年。
裁判要旨
本案争议焦点是:该案犯罪行为是否造成严重后果,是以刑法第一百一十七条还是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一款量刑?刑法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破坏轨道、桥梁、隧道、公路、机场、航道、灯塔、标志或者进行其他破坏活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破坏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电力设备、燃气设备、易燃易爆设备,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由于并无司法解释对破坏交通设施罪中的“严重后果”作出明确界定,实践中时常出现标准不统一和量刑不平衡现象,迫切需要规范。对铁路运输领域破坏交通设施罪“严重后果”的认定,通常是从火车倾覆、人员伤亡、重大经济损失等方面考量,笔者认为,还应当考虑中断行车时长,本案二审作出的判决是正确的。主要理由有二:
1.1993年司法解释的废止并不是因标准不合理或刑法已有明确规定,而是刑法典不断完善的结果,其基本精神仍应坚持适用
1993年10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曾经颁布了《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中刑事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第(一)项明确规定严重后果的判断标准有“造成人身伤亡、重大财产损毁、中断铁路行车等”。在本案审理过程中,有意见提出:最高人民法院2013年清理司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性文件时对此予以了废止,因此中断行车时间不应成为严重后果的判断标准。笔者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废止1980年1月1日至1997年6月30日期间发布的部分司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性质文件(第九批)的决定》,废止这一解释的理由并非是该标准不合理,而是“刑法已有明确规定”。
这一废止是与刑法典的发展完善紧密相关,并非刑法对破坏交通设施罪的量刑有明确标准。在旧刑法典公布后,曾经出现130余个附属刑法条文,但随着刑法典的不断完善,这些附属刑法都逐步被修改,大多表述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1990年颁布的铁路法有数条关于刑事罚则的内容,明确规定了不同情形下刑事责任追究应当援引的刑法条文,但在2009年修订时将“应当依照刑法××条适用刑罚(追究刑事责任)”的表述统一修改为“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有了这一修改,依附于铁路法刑事罚则的司法解释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空间。考虑到该司法解释废止的原因,以及破坏高铁设施对高铁运营安全的严重危害,“中断铁路行车”这一判断标准在实践中仍应坚持。
2.在危害公共安全罪法律适用中,公共安全秩序较长时间被破坏是判断严重后果的重要标准
高铁运营过程中较长时间被中断,不仅对高铁运营安全造成严重隐患,而且对旅客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和公共安全感也形成严重影响。在危害公共安全罪法律适用中,公共安全秩序较长时间被破坏通常都作为判断严重后果与否的重要标准。譬如,同属刑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一款调整的破坏电力设备罪,最高人民法院在2007年颁布的《关于审理破坏电力设备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就规定了“造成一万以上用户电力供应中断六小时以上,致使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的”属于“严重后果”。中断电力供应的时间作为“严重后果”的判断标准与中断高铁行车的时间作为“严重后果”的判断标准,二者在旨趣上可以说完全一致,都是从公共安全秩序被破坏时间的角度,来反映公众生活的平稳与安宁受到危害的程度。
相关词条
盗窃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