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台制作技艺(澄泥砚制作技艺)
山西省新绛县传统技艺
砚台制作技艺(澄泥砚制作技艺),山西省新绛县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澄泥砚起源于秦汉时期的砖瓦,烧造工艺经后世逐步完善。
唐代(公元618~907年),澄泥砚制作技艺在秦汉时期的砖瓦烧造工艺基础上,开创了其多的制作技艺,当时制作的澄泥砚曾被列为“贡砚澄泥砚”。
宋代时期,经澄泥砚制作技艺烧制的砚已为“四大名砚”之一。宋、元、明、清是澄泥砚发展的高峰期,但由于统治阶层更替以及文化差异,澄泥砚在这一时期展现出不同的工艺特点。了解这些不同的工艺特点,这是澄泥砚辨伪的关键因素之一。
清代(公元1644~1911年)时,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澄泥砚制作技艺就已失传。随着澄泥砚制作方法的失传,绛州澄泥砚的生产出现了一个近300年的断档。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版画艺术家蔺永茂携其子蔺涛历经千辛万苦终将澄泥砚恢复生产后,澄泥砚又重新在砚海中展露新姿,重新成为古城绛州的一大地方特产,澄泥砚制作技艺得到了进一步传承。
工艺特征
澄泥砚由于使用经过澄洗的细泥作为原料加工烧制而成,因此澄泥砚质地细腻,犹如婴儿皮肤一般,而且具有贮水不涸,历寒不冰,发墨而不损毫,滋润胜水可与石质佳砚相媲美的特点,因此前人多有赞誉。澄泥砚由于原料来源不同、烧制时间不同,具有鳝鱼黄、蟹壳青、绿豆砂、玫瑰紫等不同颜色。澄泥砚一般注重图案,讲究造型,器物线条凝练,状物摹态,形象毕肖,灵通活脱,逗人情思。
澄泥砚不施彩釉,采用科学周密的原料配方,精心的药物熏蒸,特殊的炉火烧炼,使之自然窑变,同窑之中的绛州澄泥砚幻变神奇、色彩各异、巧夺天工、不但保持了史书记载的名贵颜色,而且烧制出古砚从未有过的花石纹,其纹理天成,美妙多姿。经专家评鉴确认,具备古砚“泽若美玉、击若钟磬、易发墨、不伤笔、冬不冻、夏不枯、写字做画虫不蛀等特点。
澄泥砚用特种胶泥加工烧制而成有浮雕、半起胎、立体、过通等品种。砚体形有圆、椭圆、半圆、正方、长方、随意形的。雕式有号、耳瓶、二龟坐浪、海兽哮月、八怪斗水、仿古石渠阁瓦等立体砚。平面雕刻有山水人物、草树花卉、走兽飞禽;又有犀牛望月、台山白塔、嫦娥奔月等。
工艺流程
绛州澄泥砚生产制作的主要环节有12个,而其中每个环节都还有一些细碎的小工序,共计70余道。
采泥
制作绛州澄泥砚的泥料取源于新绛汾河湾的取泥场。汾河由此折弯西行,在新绛形成了偌大的汾河湾,方圆数百平方千米中合适土层的泥料成为制砚的较佳泥土。但并非所有的泥土都能使用,必须选择较纯净的,黏结度、含沙量适中的泥土方可作为做砚的泥料。
为了采到适合做砚的泥土,澄泥砚研制人员足迹踏遍了新绛县周围5个县的河床、角落。尤其是汾河污染严重,泥土几乎成了黑色,而上游的植被水土保持不够,致使泥土中的含沙量过高,根本不适合做砚,因此只能寻找古河床遗留的合适土层的泥,作为制砚的泥料。
澄泥
采回的泥料中,含有大量的杂质,需用不同“目”的细密绢箩进行数遍的淘洗、过滤,最少得过滤五六遍以上,在过滤到最后两遍时,开始添加配料,以增加比重并体现砚的最后呈色。
压滤、排水
将滤好的泥料装入质地细密的绢袋中,放置在地或挂在某处,使其中的水流出,但注意不能曝晒,否则袋中泥料会形成外层干成泥片而内部湿的现象。
练泥、陈腐
当袋中泥料的水分滤去后,需将泥料倒出进行陈腐。具体的做法是先经过成百次的揉泥,其目的在于排除泥料之间的汽泡,增加泥的致密度,从而提高成品率。经过揉制的泥放入大缸并用塑料布封闭,进行陈腐。陈腐时间为半年以上,这样才能腐化泥料中的有机质,同时使泥料中的分子排列更趋于均匀,可以提高成品率。
揉泥、制坯
这一环节应当注意揉制手法,一定要用力均匀,以避免制作的泥坯压力不匀,造成结构不匀而破裂。
阴干
将做好的泥坯(砚坯)置放于恒温、恒湿、恒风的环境中(即阴干房)慢慢阴干,这样会让水分慢慢排出,且使坯体干燥均匀。阴干的时间为夏季两个月,冬季两个半月以上。
精雕细刻
砚坯阴干后,就可以根据需要在砚坯上刻各种图案了。或雕或刻,可根据设计者的需要发挥。
砂磨
窑炉烧制
这是澄泥砚制作工序中最关键,也是较难掌握的一道工序,比烧制磁器、紫砂的难度大。因为砚坯的厚度较大,有的可达7cm~8cm左右,是一般陶瓷坯体厚度的5~10倍,其难度可想而知。澄泥砚烧制的较佳烧成曲线,从入窑到出窑,一般得1周时间,这中间的阴、晴、雨、雪等诸多气温变化,均得十分留心,因为这些都会改变窑炉内的正、负压,造成温度与烧成气氛的改变,从而增加次品数。
总的来说,窑炉烧制最关键的是控火,概括为3个字:稳、慢、匀。但也不能太慢,否则坯体内的游离水、组织水不能及时、均匀地排出;也不能太快,因为水分子在高温情况下,体积会膨胀10多倍;如果升温太快,则会把通道胀破,造成胚体的破裂。
烧制中还得控制烧成的气氛,这和陶瓷有异曲同工之处。氧化焰、还原焰、中性焰、半氧化还原焰等,这些气氛的长短、强弱都会影响砚体的成色与呈色。
影响砚的呈色的另一个因素即泥土的成分与添加剂的成分,铜、铁、钛、锰、钴等配料的多少都会影响其最后的呈色。就这样小心谨慎地坚持1周左右即可出窑。一般情况的成品率在35%左右。
水磨
将烧制出来的成品砚浸入水中,再用不同“目”的水砂纸将砚的各个面打磨光滑、细腻,使之“抚如童肌”,亦可将砚表面上附着的杂质磨掉,呈现砚的本来颜色。
精修
砚在泥坯阶段时,由于泥的松脆,有些地方雕刻不到,待烧成后再做进一步精修,可使砚作更加精美。
配盒、包装
这是最后一道工序。将砚配以传统的锦锻盒,仿红木、花梨木盒等。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文化价值
澄泥砚是在中国古代文化和经济高度繁荣的唐代创制的,它是在当时制砚材料多样化,而人们开始对日常使用的砚台材质有了更高要求的社会需求下产生的,是中国古代非石质砚制作技艺发展成熟达到顶峰的历史见证。
澄泥砚和其他砚台一样, 在古代首重实用性,同时,它作为一种古代文人日常使用的文房用具,本身就是记载和传承中国古代文明的载体。在2世纪社会,虽然砚台和古代传统笔、墨等用具都已不再作为普遍使用的实用工具,但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透过这些文房用具来了解中国独特的历史与文化,而砚台由于自身的材质特点,是中国传统文房四宝中非消耗品之一,具备可以长久保存的优势,故尤其被人所关注。
澄泥砚诞生伊始便品质上乘,为古代文人墨客争相使用,从而有了规模生产,甚至出现制砚名家,共原始的单一实用性范畴也逐渐被突破,人们不仅仅使用此砚,更兼之收藏鉴赏,其至在砚台之上铭刻砚铭,赋予诗词歌赋,其中不乏名家之作,如是以来,经过长期的积累与历史的沉淀,形成了澄泥砚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古代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价值
中国古代澄泥砚制作技艺吸取了当时陶砚,瓷砚,砖瓦砚等所有共他泥料烧制而成砚台的工艺优点,并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艺体系,这从前文中屡次提及的苏易简《文房四讲》中较为详细的工艺步骤记载便可窥见一斑。
中国当代澄泥砚制作技艺虽非完全源自古代技艺传承,但从前文的调查研究可以看出其是根据古代文献记录复原制作,并在此基础上再借鉴了陶器,瓷器制作的一此先进经验或适当借助现代化机械对其中一些工艺步骤进行了技术改进,使之更能适合21世纪社会的需求。
澄泥砚制作技艺工艺流程复杂,其中烧成温度的设定,窑内气氛的控制,添加剂的使用等关键工艺步骤都蕴藏着科学内涵。
艺术价值
砚台制作的艺术性倾向到了明清时期则体现得更为明显,各类品砚、论砚的专门著作中对于砚台样式的介绍开始占据更多的分量,甚至出现了详尽的图录。如清代唐秉钓的《文房四考图说》、谢慎修的《谢氏砚考》等著作均对各种砚形进行了描述。对于澄泥砚来说,人们对其艺术性的关注除式样外,还有其烧成的各种色彩,如朱栋《砚小史》等著作就曾对澄泥砚的颜色进行过品评。这种对于色彩的看重也直接体现于澄泥砚的色彩控制与着色工艺上。
21世纪,中国传统笔墨纸砚已经不再是人们日常使用的文房用具,同样地,人们对于澄泥砚的关注也从首重实用性转至首重艺术性。澄泥砚从某种程度上说已经完全步入了“工艺美术品”的行列。
传承状况
相对于澄泥砚制作工艺曾出现间断、无人制作的历史,21世纪以来澄泥砚制作工艺的发展还是有一定规模的。中国在山西省的新绛县,河南省的新安县、焦作市、郑州市等地均有澄泥砚的制作生产,但在全中国范围看来,进行澄泥砚制作的厂家也不过几家而已,且均是较小规模的手工作坊,另外一直有退出此行业的制作者,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传统澄泥砚制作工艺复杂,整个生产过程耗时费工且成品率不高,生产初期探索与实践阶段还有可能出现零成品率的状况,这使得很多制作厂家资金周转困难,甚至难以为继;其次,澄泥砚制作工艺属于当代复原制作的古代工艺,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新绛县等地政府对生产厂家扶持的力度不够,致使很多澄泥砚生产厂家都在竞争激烈的现代化商业社会中逐渐倒闭,还在进行澄泥砚制作生产的厂家多是一些技术成熟、具备稳定年产量和销售量的厂家;最后,在一些旅游胜地当代澄泥砚仿冒者众,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澄泥砚的形象与声誉。
虽然澄泥砚制作技艺已经被政府逐渐重视,总体形势较之从前有所改善,但这些生产厂家的经济效益远远无法和一些现代化企业相比。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保护的困境,在澄泥砚制作技艺上也同样存在。中国四大名砚中,发展最好的端砚年销量为30万方左右,占全国砚台年销量的70%,歙砚年销量6万方左右,洮河砚年销量2万方左右,而澄泥砚的年销量则仅仅只有数千方,是四大名砚中发展形势最为严峻的一种。
传承人物
蔺永茂,男,1968年2月26日出生,新绛县泽掌镇光村人,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2009年5月26日,蔺永茂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山西省新绛县申报,传承项目:砚台制作技艺(澄泥砚制作技艺)。
保护措施
1986年,山西省新绛县绛州澄泥砚研制所由传承人蔺永茂、蔺涛父子创立。
2010年10月,山西新绛县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文房四宝特色区域荣誉称号授牌仪式上,被授予“中国澄泥砚之都”荣誉称号。
2016年,山西省完成了澄泥砚制作技艺、风火流星、平遥黄酒制作技艺等20个非遗项目的微型宣传片拍摄制作。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新绛县绛州澄泥砚研究中心获得澄泥砚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砚台制作技艺(澄泥砚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新绛县绛州澄泥砚研究中心评估合格。
社会影响
重要展览
1994年,绛州澄泥砚在北京参加了中国名砚博览会。
1997年,绛州澄泥砚参加了中国文房四宝展览会,并得到多位专家与同行的肯定。
2009年6月,澄泥砚制作技艺在以“弘扬民族艺术,延续中华文脉”为主题的年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中展出。
2010年6月,澄泥砚制作技艺在北京举行的巧夺天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名工艺美术大师技艺大展上参展。
荣誉表彰
从2007年开始,蔺氏父子澄泥砚研制所制作的绛州澄泥砚连续三届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手工艺品微章”,三方获奖澄泥砚云海腾蛟澄泥砚、和平砚及箕形梅花砚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永久收藏。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8 15:42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