矶汉拿在《希腊语经卷》里,象征永远毁灭。
定义
①矶汉拿(γεεννα),希伯来语格欣嫩,拉丁语格亨拿(ge·hen'an)误译为
地狱。
②希腊语:γεεννα;γεέννῃ,英文名:Geenna;Geenni,释义为地狱。
希腊语经卷
在《希腊语经卷》里,“矶汉拿”一词出现了12次,5次与火相提并论。汉语圣经译者把ge′en·nantoupy·ros′这个希腊语词组译作“地狱的火”(和合,新译,吕译) ,或“
地狱的火刑”(现译) ,或“
火狱的罚”(思高) ,或“欣嫩谷的火”(新世) 。
历史背景:希腊语“矶汉拿”是个地名,也就是
耶路撒冷城外的欣嫩谷。有一段时期,
以色列人在那里崇拜偶像,甚至把儿童当祭物献给假神。到了公元1世纪,欣嫩谷成了耶路撒冷人焚化废物的地方。人把动物的尸体扔进谷中烧掉,还加上
硫磺助燃。罪犯处决之后,尸体也被人扔进欣嫩谷,因为人们觉得罪犯不配葬在坟墓里。耶稣说,人可能“整个身体”落在欣嫩谷。(马太福音5:29,30)尸体如果落在火里,就会烧掉;如果落在岩脊上,腐肉就会长满蛆虫。谷里长年累月都有蛆虫。(马可福音9:47,48)既然从来没有活人被扔进欣嫩谷,因此欣嫩谷绝不可能是受苦之地。
耶稣曾警戒人说:“能把生命和身体都灭在欣嫩谷〔希腊语‘矶汉拿’〕里的,你们倒要畏惧。”(马太福音10:28)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留意耶稣不是说人会在欣嫩谷的火里受苦,而是说人应当畏惧那能把生命和身体灭在欣嫩谷里的上帝。耶稣把“生命”和“身体”分开来说,是要显明上帝能叫人一切生存的希望彻底破灭。要是这样,人就没有希望复活了。所以,“欣嫩谷的火”跟启示录21:8提到的“火湖”意思一样,都指毁灭,也就是“第二种死亡”。
圣经说
死人会受苦吗
传道书9:5,10:“活着的人知道必死,死了的人毫无所知,也不再得赏赐,他们的名无人记念。凡你手所当作的事,要尽力去作,因为在你所必去的阴间,没有工作,没有谋算,没有知识,也没有智慧。”(死人不是毫无知觉,也不是自然不会受苦。)
诗篇146:4:“他的气一断,就归回尘土。他所打算的,当日就消灭了。”
恶人受刑罚
马太福音25:46(新译) :“他们要进入永远的刑罚〔希腊语‘科拉辛’〕,义人却要进入永生。”(《双语对照强调译本》把“科拉辛”译作cutting-off〔剪除〕而非punishment〔刑罚〕,经文的脚注说:“‘科拉辛’……源于‘科拉佐’。‘科拉佐’的意思是:1.剪除,如砍去树枝,修剪草木;2.约束、制止……;3.处分、刑罚。第三个意思是引伸出来的,因为被剪除、遭监禁、受约束都是刑罚。我们取第一个意思‘剪除’,是因为跟下一句更配合,并且保留了对偶句的美感和对比效果:恶人被剪除,义人得生命。请看
帖撒罗尼迦后书1:9。”)
帖撒罗尼迦后书1:9(现译) :“那些人要受惩罚,永远灭亡,从主面前被隔绝,离开他荣耀的大能。”
犹大书7(和合) :“又如所多玛、蛾摩拉和周围城邑的人,也照他们一味地行淫,随从逆性的情欲,就受永火的刑罚,作为鉴戒。”(上帝降火毁灭了所多玛和蛾摩拉。虽然上帝所降的火在几千年前已经熄灭了,影响却很深远,两座城至今还没有重建起来。上帝当时审判的不仅是这两座城,也包括城里的恶人。他们的遭遇要作为鉴戒。路加福音17:29记载,耶稣说城里的居民全都“灭了”;犹大书7说他们的灭亡是永久的。)
解析
启14:9-11;20:10(和合) :“若有人拜兽和兽像,在额上或在手上受了印记,这人也必喝上帝大怒的酒;此酒斟在上帝忿怒的杯中纯一不杂。他要在圣天使和羔羊面前,在火与硫磺之中受痛苦。他受痛苦〔希腊语‘巴萨尼穆’〕的烟往上冒,直到永永远远。那些拜兽和兽像,受它名之印记的,昼夜不得安宁。”“那迷惑他们的魔鬼被扔在硫磺的火湖里,就是兽和假先知所在的地方。他们必昼夜受痛苦,直到永永远远。”
经文所说的“痛苦”含有什么意思?启示录14:9-11(和合) 说崇拜“兽和兽像”的人会“在火与硫磺之中受痛苦”,这不可能指他们死后受痛苦,因为死人根本“毫无所知”。(传道书9:5,和合) 那么,这些人仍然在世的时候,令他们这样痛苦的又是什么呢?请留意,
启示录11:10(和合) 提到“两位先知曾叫住在地上的人受痛苦”。世人受痛苦,是因为先知宣讲真理,揭露恶人的真面目,叫他们无地自容。照样,崇拜“兽和兽像”的人受痛苦,是因为上帝的仆人公开指出他们会经历第二次的死(由“
硫磺的火湖”所象征) 。他们会彻底遭受毁灭,随后的“烟”会永远不停地往上冒,意思是说他们的毁灭会作为永世的鉴戒。至于魔鬼,启示录20:10说他会在“硫磺的火湖”里“受痛苦,直到永永远远”,那又是什么意思?启示录21:8(和合) 明白地说“烧着硫磺的火湖”指“第二次的死”。因此,撒但在火湖里永远“受痛苦”,其实是指他会在火湖里永远灭亡,毫无希望,仿佛永远在狱中被囚一样。值得注意的是,希腊语“巴萨诺”(启示录20:10译做“受痛苦”) 也含有在狱中被囚的意思,例如在马太福音18:34,不少译本把相关的希腊语名词译做“狱吏”。(吴译,文委,新世,RS,AT,ED)
耶稣论述
富翁和拉撒路的比喻
路加福音16:19-31记载的是真人真事,还是比喻?《耶路撒冷圣经》(英语) 的脚注承认,路加福音16章的记载是“属于故事形式的比喻,而不是真人真事”。如果经文描述的是实情,所有蒙上帝悦纳的人就会通通躺在亚伯拉罕的怀里,人指头上的一滴水不但不会被熊熊烈火化为蒸气,而且能叫受烈火煎熬的人感到凉快。你觉得这合乎常理吗?要是情形真的是这样,耶稣的话就跟圣经其他部分抵触了。圣经要是自相矛盾,喜爱真理的人还能靠着圣经培养信心吗?其实,圣经并没有自相矛盾。 富翁和拉撒路的比喻含有什么意思?“富翁”代表法利赛派。(请看14节) 乞丐拉撒路代表犹太平民。他们受法利赛派鄙视,后来悔改成为耶稣的门徒。(请看路加福音18:11;约翰福音7:49;马太福音21:31,32) 拉撒路和富翁的“死亡”象征情况有所改变:以往受人鄙视的,蒙上帝悦纳;以往看来蒙上帝悦纳的,不但被上帝摒弃,而且因为听见他们向来鄙视的人宣讲上帝对他们的判决,就大感苦恼。(使徒行传5:33;7:54)
请留意在路加福音16章,大多数汉语圣经译本译做“阴间”的希腊语词是“海地斯”,而不是“矶汉拿”。要知道“
海地斯”的正确意思。
道理从何而来
古巴比伦人和亚述人相信“阴曹地府……是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地方,由孔武有力、强横凶暴的诸神、邪灵管辖”。(小贾斯特罗:《巴比伦与亚述的宗教》,581页,
美国波士顿,1898) 一般教会的地狱永火观念源自古埃及的宗教信仰。(《死人之书》,附E.A.瓦利斯·巴奇所写的序言,144,149,151,153,161页,纽约新海德公园,1960) 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佛教,后来也主张既有烈火熊熊的地狱,也有寒风飒飒的地狱。(《
美国百科全书》,第14卷,68页,1977)
意大利天主教教堂里刻画的地狱情景是出于伊特拉斯坎人的信仰的。(维尔纳·凯勒:《伊特拉斯坎人的文明》,389页,意大利米兰,1979)
其实,“地狱永火”这个羞辱上帝的道理另有根源。人在地狱受苦的主张骇人听闻,无形中等同于毁谤上帝。追本溯源,倡导这个道理的是魔鬼(原文的意思是“毁谤者”) 。耶稣基督把这个带头毁谤上帝的邪灵称为“谎话之父”。(约翰福音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