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高制”是日本战国时期,不按面积而按法定标准收获量来表示(或
逆算)封地或份地面积的制度。出自
《日本古代史》。
简介
“石”是容积单位,1石=10斗=100升=1000合=180.39公升,一石折合大米约108千克~144千克(因为不同种类、不同加工程度的大米密度不一样);“高”,意指高度、
程度,这里指的是数量。 对大名和武士而言,“石高”是授受封地(或禄米)以及承担
军役的基准,即石高知行制(知行,原义为行政管理,后转为封地制或与之相当的俸禄)或石高知行军役制(如每百石出军役5人)。对农民而言,“石高”则是农民持有(不是私有、无所有权)份地(不是封地哦)数量以及承担赋税的基准。通过检地,每村建立土地清册,按“一地一农”原则,登录实际耕种者即年贡负担者的名字(称“名请人”,既“本百姓”),由此确立领主制下的单婚小家庭耕作体制,其耕作面积一般不超过1町步。领主直接向农民(本百姓、高持百姓)或以村为单位(称“村高”),按“二公一民”或“三公二民”的比例征收年贡,排除“庄园制”时代复杂的中间盘剥,否定家臣或地方豪族(
地侍、有力名主、大百姓,领主等)的土地所有权及其对农民的奴役、征收实物等权力,推进由地方官吏管辖的村落制度。
10000石能动员多少人:
10000石下辖的人口大约8000人,兵役人口大约2000人。
军队除了消耗口粮,还要支付工资,维护装备,以及指挥官的费用。
1名全职兵,一年消耗大约6石的费用。
10000石的领地,每年税收5000石,满负荷动员大约800人,除非是战争非常频繁的时期,否则军费占税收比例不会这么高。这么高的动员消耗,基本是在拼老本,因为动员人数越多,未来税收收入下滑得越多,军费占比会突破100%。
如果预计战争只持续几个月,那动员人数能突破800人,甚至达到2000人(只要家底厚),那领内的成年男性基本都上战场了。
10000石的领地,养兵300人~400人。
江户时代大名的石高
德川幕府将军家 398万石
1.加贺藩 前田家 外样 领地:加贺国 能登国以及越中国大半 102.5万石
2.萨摩藩 岛津家 外样 领地:萨摩国 大隅国以及日向国部分 77万石
3.仙台藩 伊达家 外样 领地:陆奥国部分 62.5万石
4.尾张藩 德川家 亲藩 领地:尾张国 美浓国和信浓国部分61.9万石
5.纪州藩 德川家 亲藩 领地:纪伊国以及伊势国南部 大和国部分 55.5万石
6.熊本藩 细川家 外样 领地:肥后国大部分54 万石
7.福冈藩 黑田家 外样 领地:筑前国 52万石
8.广岛藩 浅野家 外样 领地:安艺国以及备后国西部 42.6万石
9.长州藩 毛利家 外样 领地:长门国 周防国 36.9万石
10.佐贺藩 锅岛家 外样 领地:肥前国佐贺郡 35.7万石
11.水户藩 德川家 亲藩 领地:常陆国部分 35万石
12.津藩 藤堂家 外样 领地:伊势国 伊贺国32.3 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