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村,江西省龙南市
南亨乡下辖行政村,位于
南亨乡西部,村部距离
南亨乡圩镇约7千米,助石线公路贯通全境。
建置沿革
中华民国时期,石门村属临江区中南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临江区石门乡。1956年,属石门乡,建有高乾、石门、棉土三个高级社。公社化时,属临江公社。1959年,从临江公社分出建立南亨公社。1961年,石门从南亨分出,建立石门公社。1968年,石门公社又并入南亨公社。石门村是由原石门、棉土、高乾三个村合并而成,地域和人口都是南亨乡最大的行政村,石门村有“张、赖、谢、叶、陈”五种姓氏,其中以张氏、赖氏居多。
行政区划
石门村下辖35个村民小组,分别是圆墩、旗岭下、新塘、围仔、茶头尾、棉土下屋、棉土上屋、棉土新屋、新建、 塘背、马屋、红卫、大屋场、老屋下、塘头背、江下、老围、围足下、西门、东门、新西门、上新屋、圩坝、坎下、树下、罗屋、石咀、大坪、高乾上屋、高乾、河背 、排上、龙子头、坑子、流陂。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石门村位于
南亨乡西部,村部距离南亨乡圩镇约7千米,助石线公路贯通全境。辖区面积25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石门村有耕地面积2758.89亩,山地面积34350亩。
人口
2019年末,石门村总人口1039 户4024人,其中农业人口3824人。
历史文化
在石门村龙子头河流汇入口,两边耸立着两块天然形成的大石柱,远远看去就像一道大门,石门由此得名。由于河水长时间冲刷,现两块石头已经难寻其踪。
石门村有米萝坑出米的传说,相传在龙子头深山林密间,有块圆形石头,形状和百姓常用的米萝相似。在一次连年干旱,粮食绝产无收的饥荒中,人们只能靠吃树根、野草来充饥。有一天晚上突然雷声不断,不久就下起了磅礴大雨,一道闪电刚好击中米萝石。第二天早起人的发现米萝石被闪电凿开了一个口子,有大米从口子里不断的涌出,人们纷纷来取米充饥来度过饥荒。雨水降下来了,田间庄稼渐渐好起来了;有人就想要是米萝石的口子可以大点,那么涌出来的大米就可以多些,就通过卖大米来赚钱。于是到了晚上就偷偷的把米萝石口子凿大了几公分,结果第二天天亮时发现米萝石已经不会涌米出来了。从此石门村村民得到了点化,摒弃了坐享其成的思想,流传下来勤劳淳朴的民风。
石门村栗子坪(小地名)也是有故事的地方,传说仙人在正午时途经石门村,想在石门充饥歇息片刻,为了不招摇就化身为一个乞丐准备去富人家讨口饭吃,敲开门后一阵酒饭香(蒸熟准备酿酒糯米)就扑面而来,富人开门一看是个乞丐非但没有好心施舍反而数落了一顿后把仙人赶走。仙人闻着诱人的香味没打算放弃,趁富人不在酒饭旁边时装了一袋蒸熟的酒饭在背上就准备离开,刚出门就遇到了富人家中小孩,小孩把富人叫过来后,富人嘲笑道“乞丐讨不到饭背上出气”。这下子把仙人惹恼了,腾云飞上天空把背上的酒饭拿出洒在富人家门前的坪上,边撒边说道“黄栗生,家人跨碗(讨饭);黄栗死,家人中举”。撒完后边拂袖而去,板栗树就开始长起来了,富人家知道得罪了神仙,不想做乞丐。于是虔心忏悔用钱财帮助穷苦人家,过了段时间,板栗树就消失了,栗子坪从而得名。
观音坛庙会是石门村流传已久的传统民俗活动,逢农历每月初一,村民就会到石门村观音坛参加庙会,以此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风景名胜
石门村林地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从空间格局上来看,石门村位于山谷之中,属于峡谷型村庄,四周环山,石门溪从村中东西蜿蜒流淌。建筑分布在河流两侧,住宅建筑较为自由,或依水而居、或依山而建,呈现独特的肌理。石门村也是县茶坑水库的水源头,林地的各种产出更是村民们收入的来源之一。在地理位置上,石门村有着龙南第二高峰竹古尖,天气睛好的话,晨观日出似泰山,春雾茫茫云海像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