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陶钧(1880-1948),生于1880年3月28日,
湖南省邵阳和安乡
大树村人,光绪十四年(1898年)入湖南时务学堂,二十九年春,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三十三年三月入东京振武学校。后入陆军士官学校。宣统元年(1909年)返国,应邀到广西讲武堂任学生队长兼战术教官。翌年三月归邵阳,入清陆军部任职。武昌起义爆发后,参加汉口保卫战。后参与密议讨袁,事败,逃亡日本。
人物生平
石陶钧,原号玉峰,改号醉六,邵阳县洪福桥(今属新邵县)人。生于清光绪六年(1880)。早年参加岁试,成绩优异,与蔡铸等同为湖南学政江标所赏识。后就读长沙校经书院,为秀才。二十四年入湖南时务学堂,与蔡等同为梁启超弟子。戊戌政变后;避入校经书院,后回乡教私垫。二十九年春,留学日本东京,入弘文学院学习日语,与黄兴,陈天华等交往密切,倡言革命,并学习军事。三十年三月入东京振武学校。后入陆军士官学校,前后共5年多。
宣统元年(1909),石陶钧毕业返国,应蔡鳄之邀到广西讲武堂任学生队长兼战术教官。翌年三月归邵阳,十二月,由吴禄贞推荐,入清陆军部任职。他建议整顿全国兵工厂,图谋以此作为“举大事的根据”,并利用职务方便,掌握南京、上海各兵工厂情况。
武昌起义爆发后,石陶钧与杨源溶、袁华选自天津经海路南下转武昌,参加汉口保卫战。后受黄兴委派返湘,协助谭延闿编练军队,未得成果。及宋教仁被刺案发生,应黄兴电召赴沪,密议讨袁。受命前往南京与第八师联系,奔走沪宁之间,历时3月,促使第八师将领拥戴黄兴为讨袁军总司令,起兵讨袁。旋代理讨袁军参谋长,指挥作战。讨袁军事失败,他与黄兴相继逃亡日本。
民国3年(1914)8月,石陶钧随黄兴出游美国,充任秘书,宣传反袁,并从事哲学研究。民国4年(1915)秋,袁世凯妄图恢复帝制,石陶钧受黄兴委派从美国去日本,策动倒袁。同年冬,他和张孝准保护蔡钙秘密安全通过日本门司南下,旋入滇。护国战争发生,曾代理护国军参谋长,从蔡进军四川。次年袁死后,赴沪寓黄兴家。不久,黄兴、蔡粤相继病逝,他极为伤心,参加料理安葬事宜。后再赴美国、日本专心治学。
民国8年(1919)4月,石陶钧应谭延闿之邀,到郴州参加驱张.(敬尧)斗争,并协助谭恢复在湘统治。民国9年(1920)11月,谭被赵恒惕取代,他随谭客居上海。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石陶钧对联俄联共不以为然,拒绝出任广东国民政府官职。后应唐生智邀,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校长(校址在长沙)。“马日事变”时,与所属总队长谢煜涛等,表示支持事变,未几离去。从民国19年(1930)春起,任南京国民政府参军,推崇蒋介石。
尔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步步进逼,石陶钧逐步改变对共产党看法,说“中国共派,原是我民族一部分”,主张团结整个民族,一致对外,认为反共“便不能反侵”,并对民国25年(1936)“西安事变”评价甚高。民国26年(1937)抗日战争爆发,他在南京作《危城集》诗集。随后返回邵阳,为抵抗日本侵略而奔走。他对抗战前途乐观,鼓励人们恐受暂时痛苦,争取抗战胜利。
晚年,石陶钧在故乡独处一室,名为“六虚六静室”,杜门谢客,撰述《六十年的我》一书,刊行于世。时松坡图书馆举办学术讲座,他每周讲哲学一次。民国35年(1946)12月25日云南起义纪念,他作《云南起义纪实回忆录》讲演,不堪回首往事,感情激动,潸然泪下,听者多唏嘘流涕。民国37年(1948)5月病逝故里,年6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