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县志》记载:石羊县宋代所置,明代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废州成县,石羊县并入安岳县。
发展历史
石羊县历史悠久,建于南宋时期,属普州所辖,置县大约近200年,时至明代洪武六年(1373年)左右,城内因火灾,烧毁了一部分,当时无法复建,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恰遇皇上废州成县的改革,石羊县便并入安岳县。石羊县从置县至今有八百多年历史,从撤县并入安岳县至今有692年历史。
区划
石羊县辖今安岳县的石羊片区各乡镇(即顶新乡、双龙街乡、两板桥镇、白塔寺乡,护龙镇、瑞云乡);龙台镇片区各乡镇;李家镇片区个各乡镇;永清镇片区的高升、石板、协和;重庆大足区高坪镇、天宝乡、天台乡;潼南县的三汇、塘坝、白芷、崇龛、双江、五桂、新生、新胜等区域。
城市规模
考察中发现,石羊县城市建设颇有规模,主城区街道南北走向,从北面的大石桥到南端二郎庙、二郎桥,长约一公里,东西方向从现在的大竹湾城防庙到盐井坝河对面的狮子坝宽约0.7公里。城内有好几条岔街。
经济
古时,没有公路和铁路,成渝两地古朴的石板大道于石羊古县城穿城而过,该县城系当时成渝古道上重要驿站和交通要冲。这里水源丰富,物华天宝,经济比较发达。当时这里建有十几口盐井,清朝中期至民国中晚期,生产的盐巴除当地人食用外,还对外销售,有些盐厂一直开办到解放后的公元1961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才停办。现在,“盐井坝”依然存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冲盐井、取卤水、熬盐巴的全过程大家都清楚地记得,况且还有几个盐厂工人健在,他们是石羊镇制盐业的活化石。
石羊古县城,店铺、栈房鳞次栉比,盐商、农商、工商、丝绸商贩的摊铺满城皆是,驼着丝绸、布匹的骡马队、挑着土靛叶子(一种印染原料)和百货的行商走贩、抬轿的,挑担的、步行的过客、,一到傍晚挤满了石羊县城的客栈。
名胜古迹
石羊县周边还有九宫八庙等名胜古迹,西城区大竹湾有城隍庙,朝阳宫、北城区二郎桥头有二郎庙,隔县城北面2.5公里的山上有毗卢洞(紫竹观音殿)
和石羊塔,塔上雕刻有栩栩如生的山羊立体图,1972年古塔断倒,现在,断塔和塔坡依然矗立在石羊镇的塔子山上。塔子山脚下的驿站,寺院密集,有三义庙、官爷庙、江心庙、黑神庙、濂清寺、宝善宫、女王宫、惠民宫、天祖宫、地祖宫、南华宫、魁星阁等;石羊县的东面有华严洞石刻龛窟;东南方有茗山寺摩岩造像群,南方有孔雀洞和张口岩石刻景观。
石羊之名
现石羊场镇在石羊县时期仅是县上在那里所设立的一个接待上官的客栈,后来,由此处名胜古迹集中,加之石羊县撤并,到了清朝中期,赶庙会的人增多,逐渐形成场,也就是今日的石羊镇。
设施
考察中得知,石羊县城在城东狮子坝设有监狱,在隔石羊县城10里的古道上(今瑞云乡圆门坝)设有“接官亭”,(现在,“接官亭”的小地方依然存在)。据说,上级官员到石羊县来视察时,石羊县的外交官员要提前到“接官亭”去等候迎接。
建筑
在石羊县城的南门紧靠河边修有大石桥,大石桥至今保存完好,共六个桥磴,五洞,桥面用巨石铺成,桥面宽两米。2010年,修建公路时,又在原桥面上增高了桥磴,再于增高的桥磴上铺成了水泥桥面,由此,大石桥变成了上下两层,上面一层可以通行载重卡车。由于河道的水位的提高,下面一层古桥桥面快被河水淹没,桥面上不能通行。据老百姓说,那时南方来客,必须经过大石桥,才能进入了县城南门。石羊县的县衙门也设在南城,衙门前有一对巨大的石狮子,一直放置了七百多年,现在很多老人小时候还爬到石狮子的背上去玩耍过,一直到1976年,在房屋改建时,由于石狮子没有放处,才被完好无损地埋在村民王朝云和刘光荣的宅基地下面。
石羊县县衙,自明代洪武九年并入安岳县后,历朝历代都把此处作为当地政府首脑机关的驻地。解放后,这里为赤云乡,乡政府也设在此处,一直沿用到1991年撤乡并镇时,赤云乡归石羊镇所辖,才结束了她的历史使命,现在变成了石羊镇敬老院。
石羊县的北城门,现存有一座古老的石拱桥,叫“二郎桥”。 “二郎桥”是单拱石桥,据推测,修造于北宋,即设置石羊县之前,桥面宽五米,原来桥面是石板铺成,两边修有桥栏杆,可现在,拱桥栏杆不见踪影,桥面的石板被也被搬走,但桥体依旧,虽说有一些风化,然而行人仍然在桥上通行。
在石羊县城的遗址上,现在还保存着一些历史建筑物,南城门的民居古建筑,虽说有些损坏,但人们还在居住使用。根据房屋的建筑形式和瓜柱、门窗上的雕花图案,足以证明石羊县的古老和昔日型兴盛的风采。
在古县城遗址的中间,还完整地保存着一座川东古民居四合院,是陈氏宗祠,现仍然居住着人家。四合院的正门修有一座别具一格的木制牌楼,牌楼上镶嵌着特殊的木制图案,遗憾的是牌楼屋脊上雕塑的九条不同姿态的龙图案于
文化大革命时被毁。牌楼斗拱造型特别,柱璧上雕塑有各种花纹,天花板呈拱形。整个四合院与牌楼融为一体,其建筑结构别具一格,有着古代力学支撑力的研究价值。
教育
石羊县重视教育,在石羊县城的南头建有学堂。石羊古县城的学堂,自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撤县以后,一直沿用。至清朝咸丰九年己未岁(1859年)时,由四川省潼川府安岳县长咸二乡(长林乡、咸通乡)众姓集资改建为:“培育书院”。相隔52年后的清宣统3年辛亥岁(1911年),又在培育书院的旁边由安岳县石羊场绅粮商议,集资修建了一所安岳县石羊场公立高小学堂,后来又命名为“龙门书院”,曾任北京市市委书记、市长的陈希同还在该校读过书。现在两所学堂依然矗立,大梁上还清楚地写有学堂名称和当时安岳县教育界行政督学官员和校长的大名以及修建时间。此处学堂一直使用到解放后, 1951被政府用来作粮站, 1974年粮站才最终退役,闲置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