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竹(学名:Dianthus chinensis L.)是石竹科石竹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中国石竹、洛阳花。石竹植株全株无毛,带粉绿色;茎由根颈生出,疏丛生,直立,上部分枝,有节;单叶对生,叶片线状披针形,全缘或有细小齿,中脉较显;花单生枝端或数花集成聚伞花序,花瓣紫红色、粉红色、鲜红色或白色;蒴果圆筒形,包于宿存萼内;种子黑色,扁圆形;花期5-6月,果期7-9月。
植物学史
命名由来
石竹的叶青绿似竹,其茎同竹一样膨大并具节,常生于山间坡地,与岩石为伴,故而得名。
本草考证
瞿麦是中医常用的清热、利水、通淋药,尤其以通淋的作用为主。其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于中品;在《尔雅》中被称为蘧麦,别名巨句麦;在《日华本草》中名为石竹;在《本草纲目》中列入草部隰草类。陶弘景曰:“子頗似麦,故名瞿麦。”又言:“今出近道,一茎生細叶,花紅紫赤色可爱,合子叶刈取之,子頗似麦子,有两种,一种微大,花边有叉椏,未知何者是也,今市人皆用小者。复一种叶广相似而有毛,花晚而甚亦。”李时珍曰:“石竹叶似地肤叶而尖小,又似初生小竹叶而細窄,其茎纖細有节,高尺余,梢間开花,田野生者花大如錢,紅紫色,人家栽者花梢小而嫵媚,有細白粉紅紫赤斑烂数色,俗呼为洛阳花,結实如燕麦,内有小黑子,其嫩苗煠熟水淘过可食。”由上可知,古代药用瞿麦已明确指出有两个近似的的品种,一为花边有叉椏的石竹,另一则为叶广相似而有毛的近似种,所谓花边有叉椏,则显然是指其花瓣先端深裂如流苏状而言,在一般文献中称之为瞿麦,这两种均同等入药,与现代药用情况一致致,均可视为药用瞿麦的正品。
形态特征
石竹植株高30-50厘米,全株无毛,带粉绿色,是多年生草本植物。
茎
茎由根颈生出,疏丛生,直立或基部稍呈匍匐状,有节,上部分枝。
叶
单叶对生,基部抱茎,叶片线状披针形,长3-5厘米,宽2-4毫米,顶端渐尖,基部稍狭,全缘或有细小齿,中脉较显,两面光滑无毛。
花
花单生枝端或数花集成聚伞花序;花梗长1-3厘米;苞片4,卵形,顶端长渐尖,长达花萼1/2以上,边缘膜质,有缘毛;花萼圆筒形,长15-25毫米,直径4-5毫米,有纵条纹,萼齿披针形,长约5毫米,直伸,顶端尖,有缘毛;花瓣长16-18毫米,瓣片倒卵状三角形,长13-15毫米,紫红色、粉红色、鲜红色或白色,顶缘不整齐齿裂,喉部有斑纹,疏生髯毛;雄蕊露出喉部外,花药蓝色;子房长圆形,花柱线形。
果
蒴果圆筒形,包于宿存萼内,顶端4裂。
种子
种子黑色,扁圆形,边缘有狭翅。
分布范围
石竹原产于中国北方,现均匀分布于中国西北、东北、华北及长江流域周围的省市;国外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和朝鲜;现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栽培。
生长环境
石竹生长在草原、山地及荒草坡处。
生长习性
石竹的适应性极强,喜阳光充足、干燥、通风及凉爽气候,耐寒但不耐酷暑,最适生长温度为15-20℃;耐旱,忌水涝,根系主要分布在20厘米的土层内,适宜生长在pH值6-7的中性砂壤土上;花期5-6月,播种到开花的生长期约90-105天,果期7-9月。
繁殖方式
石竹繁殖可采用播种繁殖、扦插繁殖、分根及分株繁殖、组织培养等繁殖方式。
播种繁殖
在八月上中旬左右进行播种,播种前先将种子与沙子按3:1进行拌种,然后将拌均匀的种子播到整好的畦内,播种采用撒播法,播种量为0.05克/平方米;播种后先覆盖一层提前做过消毒处理并过筛的细土,覆土厚度约0.5厘米,再覆盖一层稻草即可,保持土壤湿润,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1-22℃,在播后5天即可出芽,在播后10天左右出苗;苗期生长的适温为10-20℃;当苗长出4-5片叶时便可移植,第二年春天开花。
扦插繁殖
入秋后,结合修剪整形,进行扦插繁殖;剪取5厘米的带芽新梢,直接插于由河沙与培养上等量混合的沙土中,保持土壤湿润,适度遮荫,2-3周后便可生根;待植株长高至10厘米时,可按20-40厘米的株距定植。
分根及分株繁殖
分根繁殖是先挖出石竹的根,按其丛生的大小进行切割后便可移栽,每小块需带有3个以上的生长点,栽后保持土壤湿润。
分株繁殖是根据栽植地需要,将整墩石竹分成合适的小墩种苗。在栽植地挖深约10厘米的穴,将分好的小墩种苗埋入深穴中,浇透水后埋土,埋土高度比茎叶高出地面3-4厘米为好,最后将土壤和种苗压实,保证周围没有孔隙即可,进行分株栽植时应使各株之间距离均匀合理,做到横平竖直,这样有利于分株苗的整齐美观和生长空间均衡。
组织培养
组织培养快繁技术能够解决石竹种子在经过多次采收、播种及自交和杂交后出现一定的品种退化和性状分离,及分株繁殖速度较慢等问题,石竹带芽的茎段可进行组织培养,经过消毒,接种到培养基上诱导出芽后,再经过继代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炼苗等环节后,便可移栽。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选择具有肥力、土质疏松、排水性好等优点的地块作为石竹的栽培地。全面清除地面上的杂草,深翻土壤并做长、宽、高均为10厘米的畦;播种前,先过筛无虫卵,具有一定肥力的播种苗床土并用一定浓度的福美双杀菌剂消毒后,均匀铺在畦面上,约3厘米厚,然后用靶子搂平,浇透水,当水完全渗下后即可播种。
种子处理
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采集石竹种子,收集成熟饱满的种子后晒干,用木棍敲打做落种处理,用筛子过滤杂物,精选种子后,将种子装入袋中进行干藏,以备育种使用。
定植
定植前先为石竹花苗补浇水并浇透,以保证成活率,采用穴植法,深翻土壤并整平,挖穴并在穴内施基肥,基肥施二胺(10-15克/穴)或厩肥即可,有预防烧根的效果;定植时,伸展石竹花苗的根系,边回填土壤边压实;定植后,浇透水,待水渗下后,再覆盖一层土壤,有利于保水保墒,若是出现歪倒苗,及时扶正并再次覆土,在定植初期,可使用水养苗法帮助其缓苗。
水肥管理
在石竹植株的生长季节,每隔10天施用浓度较低、腐熟的液肥1次;在春季施用一定浓度的的完全平衡氮肥,9月中旬之后不适合施肥。
每年早春浇1遍返青水,促进根系萌动;在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每7-10天浇透水1次,白天浇水时应向叶面以雾状形式喷水,可降低环境温度,增加空气湿度;多雨季节及时排涝,并翻松土壤,避免根系腐烂;入冬前应浇1遍封冻水,冬季适当少浇水,保持土壤“见干见湿”的状态;石竹开花后花繁艳丽,为了达到更高的观赏效果,开花后浇水一般不采用喷淋的方法,在根部浇水即可,施肥多采用液体肥料和追施过磷酸钙。
修剪
当石竹植株长高至15厘米高时,摘掉顶芽,促进萌生更多的分枝;若分枝太多,适当摘掉腋芽,以防营养不集中,使花朵变小;开花之前尽早去除部分叶腋部位的花蕾,确保顶端花蕾生长茂密繁盛、颜色鲜艳。
病虫防治
石竹常发生的病害有立枯病、叶斑病、锈病等。
在立枯病、叶斑病发病之前和初期,可施用一定浓度的波尔多液药剂3-4次,发病后,可施用一定浓度的代森铵液药剂进行防治;发生锈病时候,可用一定浓度的敌锈钠液药剂进行防治。
石常发生的虫害有潜叶蝇、红蜘蛛、蚜虫。
潜叶蝇主要危害叶片,发生时,可用一定浓度的爱福丁3号乳油药剂进行防治,每5-7天喷施1次,连续3次;发生红蜘蛛和蚜虫时,可用一定浓度的乐果乳剂药剂进行防治。
主要变种
常见栽培品种
石竹属植物有很多种,但常见的栽培种类主要有石竹、香石竹、美国石竹、瞿麦四种。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石竹是良好的花材,具有植株低矮,开花时花团紧簇,花期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花坛、花境以及节日用花;其栽植成本低,可在公园大型绿地中拼成图案或栽植成色带;也可做盆栽或切花,点缀庭院、居室;大范围连片栽植时亦可作地被观赏材料。
生态价值
石竹可以吸收二氧化硫和净化空气中的氯气,净化空气,恢复厂矿区生态环境。
抑菌价值
石竹散发的香味能够显著抑制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结核球菌的生长及繁殖。
药用价值
石竹植株的干燥地上部分称为瞿麦,可入药,药性为苦、寒,具有利尿通淋、活血通经的功效,主治热淋、血淋、石淋、小便不通、淋沥涩痛、经闭淤阻等病症。
植物文化
诗词
石竹在中国的记载历史悠久,曾在唐代诗仙李白的诗中出现一句:“石竹绣罗衣”,后被文学家陆龟蒙引用在《石竹花咏》一诗中写道:“曾看南朝画国娃,古梦衣上碎金霞。而今莫共金钱斗,买断春风昆此花。”将美人与石竹巧妙融为一体,写人亦写花;宋朝诗人王安石爱慕石竹之美,然而又同情石竹不被人们所重视和欣赏,便赋诗道:“春归幽谷始成丛,地面芬散浅浅红。车马不临谁鉴赏,可怜亦解度春风。”;在明朝的《花史》中就有种植石竹的记载,可见,石竹自古备受人们喜爱。
花语
石竹的花语:纯洁的爱、才能、热心、大胆及女性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