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空寺石窟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空寺石窟,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石空镇西北的双龙山南麓。又名大佛寺,双龙山古称石空山,山东侧石壁峭立,适于开窟造像。这里原有大佛洞万佛寺、百子观音洞、灵光洞等,但如今除万佛寺外,各窟均被流沙埋没。
简介
地理
石空寺石窟,位于中宁县石空镇西北双龙山的南麓。双龙山古代称为石空山。这里背山面水,风景秀丽,可以说是青山绿水,非常清秀。明代杨郁有诗赞曰:“古洞仰观北拥山,洪涛俯瞰水东流,倚遍危栏情未已,淡烟衰草夕阳中。”便是对这里自然风貌的写照。
特色
石空寺原有大佛洞、卧佛洞、观音洞、灵光洞、龙王洞等石窟,在石窟前的石壁下建有寺院,寺院中还置有各类塑神像。乾隆《中卫县志》对石窟作过详细的描述:“寺在半山,为两院。东院山门内,重楼依山,楼下启洞而入,中若著邃屋。……两院梯上阶而上,有真武阁、亦因山窟而室。转西则新建佛殿巍然,内外各六楹。其前因山筑台,凭栏远眺,河流环抱,村堡错落。”由于这里是腾格里大沙漠的南缘,风沙很大,加上晚清时期,社会动乱,农村调敝,寺院荒废,无人维修,石窟渐被流沙淹埋。到了二十世纪40年代末,仅存一个群众称为“九间没梁洞”的石窟,洞前有寺院一座。“九间没梁洞”宽为12.5米,进深7.3米,高约20余米,窟室宽敞宏大,窟室前部门上方左右两侧各有一方形明窟。里壁并列三个佛龛,东西两边各置佛坛,造像虽已残破,但大部分为精致的明代彩塑;壁面有彩绘的佛教故事,工笔细腻;窟顶彩绘西蕃莲图案,线条流畅。从80年代开始,为了发掘被淹埋的文化宝藏,有关方面组织财力、物力和人力,清除淤沙,大部分石窟及寺院遗址已被清理出来。同时正在整修,不久可供游人游览。 石空寺石窟始建于何时,尚未准确定论。明代《嘉靖宁夏新志》称为“元故寺”,这说明石空寺石窟在元时已有了。明清时,“石空夜灯”已是远近闻名的风景区之一。
石空夜灯
石空寺的“石空夜灯”这个动人的故事,早在明清时期已传遍双龙山南北。传说在 石空寺,每当夜暮降临之后,有一位仙女驾着彩云,自碧空飘飘而来,她把珍珠玛瑙撒下人间,这些珍珠宝贝闪闪发光,光芒四射,为人们照明。有一天,一个小伙子埋伏在仙女降临的地方,仙女撤完珠宝以后,正要返回天宫时,小伙子冒险上前求她永留人间,仙女拔下头上的玉簪,叫小伙子把它插入石山上的一条缝中。转眼间,仙女已无影无踪,玉簪变成了一把金钥匙。小伙子把它对准石缝,轻轻一插,山崩地裂,一座座宫殿从山中飞出。自此,每当黑夜降临,宫殿里的灯火辉煌,鼓乐自鸣,仙女们翩翩起舞,把人间照得通亮。当人们爬上山腰,走进宫殿时,突然灯息烟消,鼓偃舞停。宫殿原来是一个个石洞,洞内是大大小小的佛像和五颜六色的壁画,这就是中宁石空寺窟的来历。佛灯的红光从石洞里照射出来,遥望好似星斗挂在空中,“石空”因此而得名。 “石空夜灯”历来就是宁夏十大景观之一。古人有诗赞咏石空寺石窟夜景:“叠嶂玲珑竦石空,谁开兰若碧云中。僧闲夜夜燃灯坐,遥见青山一滴红。”
大佛寺
基本介绍
石空大佛寺,历史源远流长,文化资源丰富,优越的历史遗韵,蕴育了特色鲜明的人文景观。石空寺石窟俗称大佛寺,位于宁夏中宁县余丁乡集镇区东北角2公里处的双龙山南麓和金沙村界内。石空寺历史悠久,庙窟高大奇特。殿内塑像生动逼真,壁画工笔细腻,是宁夏及毗邻地区不可多得的佛教胜地和观光游览景点。
历史来源
据史料记载,大佛寺分上、中、下三寺,共有石窟十三个,自西向东分别为∶焰光洞、万佛洞、百子观音洞、老君洞、三清洞、玉皇洞、无量洞、九间无梁洞、财神洞、药王洞、娘娘洞、龙王洞、睡佛洞。其中数九间无梁洞(又称九间无梁寺,位于中寺处)规模最为宏大,是大佛寺的中心,洞高二十五米,深十五米,宽十三米,内塑八十八佛,加上菩萨、罗汉、供养人等共有三百六十尊之多。
景区特点
上寺有灵光洞,高4.5米,深8.9米,宽5.9米,为覆斗状,里面塑有 地藏
王菩萨;百子观音洞,高2.5米,深1.5米,宽两米,塑有百子观音;万佛洞,高四米,深8.2米,宽六米,里面塑有佛像、罗汉,顶上塑有许多小佛像,其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神态慈悲安祥。以上三洞均在二层楼阁上。第一层为大雄宝殿,塑有华严三圣,中间释迦牟尼佛,持说法状,佛像高三米,金刚座、阿难、迦叶护法,两旁文殊骑孔雀神狮,普贤骑六牙大象,殿宇金碧辉煌。其次还有福禄寿三星洞,高1.9米,深1.9米,宽3.2米,里面有壁画。三清洞,高四米,深5.7米。宽六米,也就是至2018年的大雄宝殿的左右配殿。玉皇洞,高三米,深四米,宽5.7米。无量洞,高三米,深两米,宽四米。 正面有
3个大佛龛,正中为一龛五身群像,居中的大坐佛高达5米,为石胎泥塑而成,仪态雍容。后壁为火焰光环,佛龛两侧各有彩色壁画,色彩艳丽,可与敦煌石窟的唐代壁画相媲美。 中寺是九间无梁寺洞,它是整个石窟中心。这个洞宽敞宏大,宽一百二十五米,高约二十五米,进深七百二十四米,上面有三个大佛龛,正中大龛为一龛五身群像,本尊是石胎泥塑的释迦牟尼佛座身,高五米,螺发,圆脸、长眉大眼,耳垂至肩,袒胸盘膝,身穿红色袈娑外衣,姿态雍容温和慈祥,左右两菩萨头戴花冠,颈佩璎珞,袒胸露臂,腕戴钏镯,著贴身长裙,系彩色腰围,脸部丰满,长
眉大眼,鼻子微微隆起,颌下有条弧线,额正中眉宇间有一颗红色吉祥痣。造型似盛唐时风格,形态动人,原有阿难,迦叶两弟子像站陪,现已倾倒毁坏。后壁为火焰光环,两侧有彩色壁画,从脱落的部分观察,壁画有里外两层,外层绘有佛经故事,如迦叶渡海等人物造型,色彩运用、气氛渲染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艺术手法。里层时代更早,颜色多已氧化。从色调看,与敦煌唐代彩绘相似。石窟两壁均有各种佛像,分三排陈列,都是盘腿而坐,身著袈裟外衣,每排八、九尊,据称共八十八佛。窟顶绘有彩色番莲花图案的藻井,窟底为方砖铺地,可站立三百多人礼佛。下寺有五个洞窟,第一个可能是住僧人的,高三米,深四米,宽3.6米,里面还凿有一个小洞,高三米,宽十五米。第二个是娘娘洞,第三个是药王洞,高2.5米,深0.6米,宽1.4米。第四个是龙王洞,高3.5米,深四米,宽2.9米。第五个是睡佛洞,高4.5米,深九米,宽3.5米,内塑佛涅盘像,阿难,迦叶等十大弟子待立身后。至2018年上寺和下寺已具规模,上寺三层楼阁式主殿、配殿、禅房、斋房齐备。一进山门即可看见笑容满面的弥勒佛,背后是韦驮,两侧有四大天王护法,天王殿气势雄伟,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前后,各地的香客信徒云集而来,朝山拜佛、看戏、经商、游览,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万佛洞和焰光洞规模也很大,两洞凿于半山腰,洞窟各高5米,深10米,宽6米。万佛洞正面佛龛塑金身释伽牟尼坐像,两侧为侍立菩萨,窟顶及两壁贴塑无数小佛,号称万佛像。焰光洞正中佛龛,上边塑焰光佛,下边塑地藏菩萨,洞窟两侧塑有十殿阎君,形体高大威猛,神态各异。两窟中间开有一个高3米,宽2米,深1.5米的小窟,内塑百子观音坐像,窟壁塑无数天真孩童,活泼可爱。洞窟外面建有靠山楼三层,三窟洞口均在二层楼内,楼阁高耸巍峨,气势雄宏,与洞窟浑然一体,形成艺术组合。其建筑手法和外形与敦煌莫高窟一脉相承。
大佛寺自唐代开凿以来,在一千多年的沧桑岁月中几经兴衰,从遗存的大量明
代嘉靖年间的铭文来看,明代进行过较大规模的维修扩建。清末洞窟被流沙掩埋,使得窟内文物得以幸存下来。1981至1983年间,大佛寺上寺和下寺部分洞窟经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发掘,深埋地下的千年文物重见天日。随后,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陆续维修了娘娘洞、睡佛洞、龙王洞,修复了靠山楼、菩萨殿、虔心殿、大雄殿、天王殿、药师佛殿、阿弥陀佛殿、禅堂、净宝、山门等古建筑。至2018年大佛寺已初具规模,其它洞窟因资金、技术等原因尚未修复。特别是规模宏大的九间无梁寺到至2018年为止仍掩埋于漫漫黄沙下。
参观须知
入寺须知:佛教最讲规矩,出家人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讲究行住坐卧不离
法度。那么居士与游人香客进入道场,又该遵循一些什么规矩呢,下面罗列几条以供参考: 1、入寺:入寺之后,不宜中间行,进退俱当顺着左臂行走,入得殿堂,帽及手杖等物,不可向香案或佛桌上安放;
2、礼拜:大殿中央拜垫是寺主所用,外人不可在上礼拜,宜在两旁拜垫上礼拜。凡有人在礼拜,不可从他的前头经过;
3、阅经:寺中若有公开阅览的经书,宜从容翻阅。须先净手,端身正坐放案上阅读,不可放置膝上,更不得亵渎; 4、见僧人:凡见僧人,宜合掌称法师或师傅,向他礼拜时,他若说一拜,不必强行多拜。在殿堂见僧人,宜先礼佛,然后再说顶礼师傅,作礼时亦当面向佛像顶礼;
5、法器:寺中磬、木鱼、钟鼓等法器为龙天眼目,不可擅自嬉戏敲打,袈裟、海青等物不可乱
动;
6、听经:殿堂若有法师讲经,宜随众礼拜入座,以恭敬心听闻。不得向熟人打招呼,不得起坐不定,闲谈嬉笑,影响他人。如有事不能听完,但向法师合掌问讯,肃静而退;
7、用斋:如在寺院用斋,经客堂同意后,闻前椎随众徐徐进入斋堂,宜坐于僧众之下坐或后排,不得语笑喧哗,不得翘腿而坐;
8、会客:若需会见在寺院中熟悉的师傅或居士,宜去客堂向知客师秉白,待知客通知后方可与熟人会见交谈,不可自作主张进入僧人寮房或客房。
景点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01 09:20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