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牌中心小学
昆山城的县重点小学
石牌中心校坐落在昆山城最北端的戚浦塘畔,是一所农村中心校。前身为“三益公学”,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创建,校址在“三官堂”,宣统三年(1911年)改名为“石牌初等小学”。 抗战时期,学校遭受破坏,时停时开。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学校改名为“石牌中心国民学校”。1949年又改名为“三塘乡中心校”。
校园简介
石牌中心校座落在昆山城最北端的戚浦塘畔,是一所农村中心校。前身为“三益公学”,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创建,校址在“三官堂”,宣统三年(1911年)改名为“石牌初等小学”。 抗战时期,学校遭受破坏,时停时开。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学校改名为“石牌中心国民学校”。1949年又改名为“三塘乡中心校”。
建国后学校正式定名为“昆山县石牌中心校”。1964年被县教育科定为“实行新教育计划”的重点小学。
1979年2月恢复了石牌中心校名称。1984年第一次搬迁新校址占地10亩。1995年9月镇党委、镇政府根据本镇教育事业发展和启动教育现代化工程的需要,在石牌开发区征地36亩再次重建石牌中心校新校舍。并于1996年9月开学时迁至新校址上课,2007年又征地10亩,新建体育运动场。学校现有20个教学班,1000多名学生,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省级标准。
在办学过程中,时刻瞄准“素质教育”这一主攻方向,本着“硬件从实,软件从严”的精神,抓住机遇,促进发展,积极实施科教兴校战略,加速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前几年先后建立了微机室、语音室、美术室、劳技室、科学实验室、体育室、卫生室、图书室、阅览室、舞蹈房等一系列专用教室,班班配齐了三机一幕,十四个班配备了多媒体,建立了百兆校园网,实现了班班通。此外,学校还拥有200米环形塑胶跑道和100米直跑道,三块篮球场等多项体育设施,整个学校布局合理,功能齐全。2007年顺利通过苏州市教学现代化学校的验收。 学校现有教师55名,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有36名,教师学历达标率100%,现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39名,占教师总数70.9%。学校下辖中心幼儿园(省优质幼儿园)。
在市教育局、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学校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将“大凤湾战斗纪念碑”定为德育基地,学生人人参与社会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教育和社会效果。四年级一学生在94年参加“全国少先队‘五自’知识学习竞赛”荣获一等奖。四率达100%,双科合格率和优秀率均达到市教育局下达的指标。
学校于2001年创办了“春蕾少儿戏曲艺术团”,在2003年代表江苏省参加“第七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业余组决赛,尤磊同学荣获小梅花最高奖——“金花状元”奖;李沁、钱瑜婷两同学荣获“金花奖”。在2004年“第八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决赛中,该校艺术团的马一栋同学又获得了最高奖——“金花状元”奖,袁彬同学获得“金花奖”。学校艺术团被邀请赴昆山各乡镇,街道及苏州、上海等地演出,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还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朱镕基、贾庆林等亲切接见。2004年以来,该校艺术团12名同学先后被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院录取本科班学员,5名同学分别被江苏省戏曲学校和无锡艺术学校录取。
多年来,学校以“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科研先导、特色强校”为办学理念,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教师对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学水平有了更大的提高。全校上下紧紧围绕“讲奉献、争先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这一群体目标而共同努力,历年来多次获得“文明单位”、“先进党支部”、“先进集体” 、“苏州市特色文化学校”等荣誉称号。连年被授予“昆山市文明单位”称号。
新的世纪,为石牌中心校注入了新的活力。该校将一如既往,高举教育现代化的旗帜,务实奋进,争创一流。美丽的校园
学校精神
1.定义:学校精神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自觉提炼的、被学校全体成员认同的精神支柱,它对全校师生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
2.石牌中心校的学校精神是:激情 智慧 耕耘
3.阐释:
关于激情:有激情才会有动力。激情是吹动船帆的风,没有风船就不能行驶;激情是工作的动力,没有动力工作就难有起色。有激情才会有干劲、有闯劲、有韧劲,有激情才敢应对挑战、直面困难、承受挫折,有激情才能消除暮气、聚集人气、激发正气。让我们以充满激情的心态融入到工作和学习中,挥洒激情,享受成功的快乐!
关于智慧:有智慧才会有成功。成功需要努力,需要激情,更需要智慧。拥有智慧比拥有财富更重要。人生需要不断地学习,因为学习能使你变得更加智慧。但知识并不等于智慧。智慧是一种把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学习,重视智慧型教师的建构,以自己的教学智慧培养一代智慧型人才。
关于耕耘:有耕耘才有收获。耕耘就是注重过程,享受一步一步追寻,一步一步探究的快乐,感受一点一点进步,一点一点成熟的人生。认真的去行走,就会不断成长,得到快乐:耐心地去修养,就会积累经验,丰富人生。辛勤地耕耘,才能收获满园的芬芳。与新教育实验的价值取向——“行动”相吻合,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激情 智慧 耕耘”如今已经成为了该校师生共同的精神风貌,成为该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在今后的学校发展中,我们将继续发扬这种精神,拼搏进取,攀登不止。
校风
1.定义:校风是学校风气的总称,包括师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养成的风气,以及在学校发展历程中所积淀的优良文化氛围。
2.石牌中心校学校的校风是:文明 守纪 求实 创新
3.阐释:
文明:人人相互尊重,谈吐文雅,举止得体,知荣辱,明礼仪,遵纪守法,有良好行为习惯。既有文采、文藻,又开明、明智,既追求美好前程,又追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和谐统一。
守纪:守纪: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各项规范约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和责任观,敢于同不文明行为和邪恶势力作斗争。
求实:求实是人生之根本,读书之根本。求实之意,一为顺应自然,遵循自然之规律,求事物之本原;二为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两个意思用于学生求学、学校教育非常恰当。同时求实与老子思想相吻合,顺应自然、符合自然规律乃是《道德经》之本义。目前洪外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也正是凡事求实之要求。
创新:源于国家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强调要培养开创发展,理念新颖,独具风格,意识超前的人才。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进步。要不断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事物,不断采取新措施、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才能在不断发展的教育事业教学工作中永葆活力,才能培养出富有创造性的新型人才。
“文明、守纪、求实、创新”的校风,涵盖了品格修养、教育思想和时代精神,符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办学宗旨,对师生都有指导意义,能够起到树造和提升学校魅力形象,凝聚人心,激励师生员工奋进的作用。
校训
1.定义:校训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对全校师生具有规范、警策和导向作用,它能概括学校的整体价值取向、独特气质、文化底蕴,蕴含师生的道德理想、人格特点和历史责任。
2.石牌中心校的校训是:厚德 启智 臻善
3.阐释:
厚德:语出《易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地因宽厚,得以承载万物;有学问的人应以大地为楷模,培养容人容物的雅量,以宽厚而高尚的德行承担重大责任。
启智:所谓启智,即通过智育,扫除影响孩子智能发展的障碍,启开孩子了解世界的智慧之门。启智经受“启蒙”后“启发”。“启蒙”时,通过教师以博学,使学生在得到入门的基本知识的同时,接受更多的新知识,了解更多的新事物以摆脱愚昧;而“启发”则是通过阐明一个又一个孩子所见所闻的具体而生动的事例,让孩子通过联想而领悟,而豁然开朗。启智强调了学校教育的过程性与目标性。
臻善:即“日臻完善”,意思是一天天地努力,逐渐达到完善。通过诚信立人、高雅塑人、兼收并蓄,在知识、能力、人格等方面逐渐达到完善。
科学发展观
分析检查报告
根据市教育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第二阶段活动的工作精神和要求,校党支部高度重视,积极扎实开展第二阶段的各项活动。该校紧紧围绕“找准问题、明确思路、共谋科学发展”的工作目标,坚持学习先导,强化理论武装;对照要求,查找存在问题;广开言路,听取多方建议;深入调研,探求发展对策,取得了初步成效。现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及学习实践活动的一些做法、思考和认识,将学校科学发展的分析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查找存在问题,寻找工作落点:
学校召开了领导班子会议、党员专题民主生活会和问卷调查。一方面,在校内谈认识、找问题、理思路、谋发展,从领导班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工作、课外实践活动、学校长远发展、校园设施建设等多维度认真查找了在当代教育背景下的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另一方面,打开校门,热情邀请家长为学校的科学发展出谋策划,市教研室对该校进行了教育六认真督导,多方面寻找在家校互动、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管理、课外拓展等方面科学发展显现的突出问题,通过聚焦问题,共议学校科学发展的工作落点。
(一)学校内部查找的主要问题:
1、领导班子建设: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是学校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班子人员的整体业务能力、重大事项科学决策能力、教师学生科学管理能力和长效机制科学探索能力是最为突出、最为迫切解决的现实问题,进一步发挥表率作用,特别是“传、帮、带”作用。。
2、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内教师发展的不均衡,学科间、学科内部教学能力与教学素养存在差异,学校教师梯队建设缺乏力度和效度。需进一步加大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切实改变目前该校师资结构不合理、骨干教师少的现状。
3、教育教学工作: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教师、家长盲目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的课外阅读未形成整体规划、缺乏主题,没有进行系列性的指导。大班额的存在、生源质量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应严格控制好。
4、卫生健康教育:教师与学生缺乏体锻健身的习惯与意识,师生的健康状况堪忧;师生伙食荤素搭配不匀,应及时地改善,提高服务质量。学生由于课间活动内容单一,学习习惯差。
5、学生行为养成教育:随着新昆山人(流动人员子女)的增多,由于受到电视、电脑网络等媒体的影响,以及由于各方面社会原因而造成的单亲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的道德意识缺失现象比较突出,公民道德素质明显下降,从而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都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和挑战。部分学生出现以下问题:出入游戏机房,不能完成回家作业,学习上缺乏上进心和钻研精神,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学校长远发展:学校管理需要科学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制订的一些规范与细则,虽已成文,有时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经常受到“法治”和“人治”的困扰。家长与教师沟通方式比较单一,家校沟通交流不便引发的不必要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校的发展。
7、校园环境建设:尽管在创建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学校的进程中,学校完善了学校的部分硬件设备设施,改善了原有的办学条件,营造了一定的文化氛围,但是校园的绿化、美化、亮化、文化工作还要加紧建设步伐。
(二)学校外部查找的主要问题:
1、家校互动:家长急需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与学校发展的近况,渴望得到学校与教师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专业指导,但是现有的家校沟通的渠道不够畅通,沟通的方式比较单一。
2、学校建设:学校的整体环境和硬件设施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学校本着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宗旨也为学生做了许多实事。但是,应加强学生放学时的校门口秩序管理,避免出现拥堵现象。在午餐问题上,学校要征询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对吃什么有“知情权”、“发言权”和“评价权”,培养学生的参与、服务和管理意识。
3、六认真工作:在备课方面,一些教师是囫囵吞枣,不加取舍地照抄教案,不切合所教班学生的实际,不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在作业批改方面,部分教师批改得不够精细;培优补差针对性不强。
4、课外拓展:学校要为学生搭建发展兴趣爱好、培养良好情趣的广阔平台。应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二、分析问题成因,寻找工作重点:
(一)学校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不够充分。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要发挥好学校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学校努力做到在学习中把思想统一到学校和谐发展上来,统一到全员共促质量提升上来,统一到办人民满意教育目标上来。
(二)对提高干部管理水平和教师教学能力落实得不够到位。提升学校整体教育质量,促进学校科学发展,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提高干部管理水平和教师教学能力正是提升学校整体教育质量,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关键之所在。学校领导班子要把兴奋点和注意力聚焦到提高干部管理水平和教师教学能力的重点工作上来,盯紧重点目标,把握关键环节,掌握发展主动权。健全完备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创造良好的教师专业发展生态。从整体上提升干部和教师的素养,使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心态,能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三)对现代学校教育的功能和责任认识不足。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现代学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合格公民的艰巨责任,承载着为社会进步服务的功能。学校教育的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民生问题的解决、和谐社会的建立。我们应该更加深刻认识到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是教育改善民生工作的重要话题。学校在科学发展,可持续性发展的进程中,要牢固依托社会力量,树立为每一个社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孩子服务的思想,抓细节、抓常规,办真正让人民满意的学校。
三、理清工作思路,寻找工作焦点:
(一)引导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为学校科学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总目标。引导广大教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反思,逐步形成正确的学生观、评价观、课程观、教学资源观,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关系,德育与教学关系,学校与家庭、社区之间的关系。在教育发展主体上,使每个学生受到公平的良好的教育,尊重、维护每个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权利。实现学生个体发展与整体发展的统一;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统一;综合素质与个性特长发展的统一;引导发展与自我发展的统一;现阶段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统一。
(二)引导教师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为学校教育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扬弃传统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使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使教师为学校教育改革主体;改善教师课堂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知识体系结构和能力的培养;改善科研工作策略,使教科研成为落实学校办学理念提升学校内涵重要手段;改善师资队伍培养方法,重视学校自身文化的建设,尊重教师个性,尊重与鼓励教师专业特长的发展;改善学校与家长的关系,统筹利用社区与家长的资源,让家长、社区配合学校教育。改善教师评价方法,激励引导教师在观念、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三)引导教师激发从教爱教优教热情,为学校教育的发展奠定情感基础:
本着学校“做阳光教师,享受教育幸福”的教师培养宗旨,不以社会价值的实现来甄别、评估教师,而将社会价值的实现与个体成长的快乐、自我价值的实现紧密联系起来,让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实现角色自我与个性自我的融合统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教师提供发展机遇、架构发展平台,鼓励广大教师奋勇争先、勇于进取、努力工作,鼓励教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全部才能和青春的力量,真正体会自身职业的幸福。
四、落实工作措施,寻找工作力点:
(一)狠抓养成教育,凸现德育特色
1、构筑德育工作管理新体系。
(1)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培训,优化德育教师队伍。
(2)在德育工作中探索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学校—教导处—班主任”三级管理、“学校—大队部—少先队员”三线合一的德育网络,形成“人人管德育、家家会德育、社会重德育”的德育机制。不断完善科学、多元、全方位结合的立体德育管理网络,并发挥好作用。
(3)办好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积极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协调功能,搞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作,充分发挥家长中各种优势,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与学校的发展服务。
2、深入开展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全面贯彻落实我市小学养成教育管理实施细则,抓好常规教育,开展体验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逐步探索出具有该校特色的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办法。
(1)继续组织开展全校的习惯养成教育各项工作,检查、落实、评比、表彰及时,要发现典型、宣传典型、树立典型、推广典型。
(2)以“班级”为基点,以抓学生行为纪律习惯为突破口,严抓走廊纪律、课堂纪律、间操及放学排纪律,开展好大课间活动,要使全校形成齐抓养成教育的局面。
(3)定期开展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好方法、好做法的交流学习活动,推动此项工作健康发展。
(4)注重评价机制的建设,通过激励手段促使学生习惯养成。
3、体验式德育要日渐成效。
围绕体验式教育这一主题,利用重大纪念日等教育契机,广泛开展体验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进步、成长。
(二)完善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常规管理要形成特色。
全面落实《石牌中心校教学常规管理细则》,严抓检查、落实。在已有成果巩固中求提高。形成完善的教师教学管理评价制度和督导制度。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教学反思等环节的检查、指导、跟踪问效率达100%。
2、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要形成亮点。
以读书活动为载体,细化养成教育实施内容,将学生的学习习惯(预习、听课、写字计算、读记、演讲、日记等习惯)抓实,抓出成效。全面建立班级“图书角”,定期开展读书周、读书节、读书报告会、诵读、演讲等活动,引导学生“读名著,看名片,赏名画,听名曲、诵读古诗文”,增强学生的读书的兴趣,努力营造“有诗、有画、有书、有乐”的诗意校园。
3、校本课程建设要形成体系。
初步建立学校课程资源库;不断探索读书促发展的有效模式。办好兴趣小组,开展艺术创新活动。为提高全校学生的艺术素养,继续开展好“合唱、书法、美术、鼓乐队、春蕾艺术团”等艺术兴趣小组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重视校本研修,提升育人水平
1、教学研究要形成制度化,规范化。
要建立完善教学研究制度,扎实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常规上保证学科教研活动每月2次,备课组每周集体备课一次,每学期召开四次以上的教学工作会议。
2、创新校本研修模式,深化有效教学的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今年我们重点研究、完善以解决问题为主的“备、讲、评”一体化校本研修模式,不断深化有效教学的研究,形成具有该校特色的校本研修模式。认真总结 “备、讲、评”一体化校本研修模式的成果,形成经验。同时,注重教研组和备课组的规范化建设,严抓集体备课。
3、积极构建多元、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全面深入开展听课活动,每人每学期上一次教学研讨课、积极开展教师论坛、教学沙龙活动,努力探索多元、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深化教育科研,加速专业成长
1、引领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课题研究、发现问题,确定立项
2、加强学校现有科研课题的推进工作。每学年末召开一次课题专题式的研究会,对课题实施全过程管理。学年末举行主课题的阶段性小结,积累《石牌中心校教育科研课题成果集》相关材料。
3、确保每人学年撰写1篇科研论文、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学经验等。并形成自己的科研成果集。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积累《戚浦教育》相关材料。
(五)强化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1、师德师风
为强化师德建设,学校将2010年定为“师德建设年”,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则,,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评估机制、舆论监督机制和长效机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积极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深入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加强对年轻教师,特别是年轻班主任的培训力度,开展“师德先进个人”和“最佳教师”的评选等活动,组织先进教师和优秀班主任开展经验交流会。在教师中继续实施以“五师”为载体的师德建设活动,对全校教师从师魂、师德、师表、师风、师能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确保一个都不落伍,树魂立根,弘扬师德风范,树立先进典型。在全校形成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良好氛围。
2、师资队伍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加强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一支规模适宜、结构优化、层次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抓实新课程、新理念 、新教法的“三新”培训,通过外出学习、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以老带新”,“以优带新”等方式,提升教师整体素质。通过老优教师对青年教师的跟踪指导,即指导备课-听课-评课等环节,促进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的提高。让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继续开展远程教育培训活动,以自主提高为主的原则。通过培训使教师把学习当作一种习惯。
(六)加强安全教育,创建平安校园
1、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杜绝发生群体性案件和重大安全事故。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汇编》,结合学校实际全面修订《学校安全管理工作量化考核细则》。全面提高学校师生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反应能力。
2、坚持每周一次安全隐患排查,明确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
3、科学合理安排安全教育内容。开设安全教育课;开发安全校本教材;安全教育抓实落靠,安全知识全面具体,有计划地逐步开展安全教育,安全教育课开课率达到100%。重点抓好以下活动:一是抓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营造安全氛围,利用每周五的主题班会、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宣传栏板、各班墙报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和安全警示语征集活动。聘请市交警支队教官来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讲座,不断强化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 二是抓学生的自救技能训练,开展模拟火灾、地震逃生安全疏散演习。把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贯穿到整个学期。利用“5.12”举行地震疏散模拟演习,利用“11.9”举行大型的、开放式的学生紧急疏散的消防模拟演练,利用广播、板报等宣传媒介地对学生进行交通、防电、防水教育。增强师生安全意识、自救互救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安全自我防患意识。
(七)构建和谐校园,丰富文化内涵
1、充分发掘“学风、教风、校风、校训、校歌”等特定的文化内涵,感染、美化师生的心灵,营造一种“团结向上”的群体氛围,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内涵。努力践行,形成学校独特的文化。
2、绿化校园美化校舍。进一步净化、绿化、美化校园环境,重点是操场周边柳树的春季剪枝,以及校园花草树木的种植和养护工作,绿化美化达到规定的标准,凸现人文关怀。
3、坚持办好校班报、报廊、画廓、班级特色文化栏等,实行分层次一条龙卫生管理,卫生检查结果及时记载、反馈、存档,作为考核的依据。
(八)创新党建工作,保障学校发展
1、坚持党管干部,建设“和谐、向上”的干部团队
坚持提升学校领导班子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整体水平,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学校领导班子要把兴奋点和注意力聚焦到重点工作上来,盯紧重点目标,把握关键环节,把握发展主动权,形成与学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育管理工作机制。一是坚持理论学习制度,强化学习的针对性和系统性。二是注重转化理论学习成果,在实践中提高工作水平。三是落实学校质量工程方案,发挥聚合力工程的作用。四是以制度化建设为保证,促进各项工作落实。
2、强化日常管理,建设“先锋、创优”的党员队伍
加强党员教育与管理的常规工作,发挥其领导作用。开展党员“岗位争先、有效服务”教育实践活动,将评价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融合到学校管理、中心工作、提高质量、达标创优的常规工作之中。一是发挥好干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强化教育科研,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三是注重文化引领,加强党员教师发展文化建设。
3、以“提升能力”为主线,深化党建创新实践研究工作
学校党支部结合党建工作实际,以“真研究、求实效”为工作原则,与学校“有效管理、有效教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党员干部突出“工作机制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党员教师、职工突出“岗位创优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一是以“提升能力”为主线,围绕“学校教学质量工程”,聚焦队伍建设,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研究领导班子的科学决策能力、科学规划能力、科学管理能力和科学探索能力,构建提高学校领导班子整体管理能力的工作机制; 三是研究学校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善抓落实能力和办实事能力,构建提高学校领导干部管理能力的有工效作机制;四是研究党员队伍的学习能力、履职能力和工作创新能力,构建提高党员队伍岗位工作能力的有效工作机制。
随着教育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学校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必定会面临新的问题与新的挑战,该校将在教育局领导的关心、帮助下,继续广泛征求意见,进一步剖析根源性的问题,实事求是,客观坦然地对待问题,促进整改,为“教育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17 12:23
目录
概述
校园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