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爽溪,男,汉族,1925年9月生,湖南
新邵县人,1951年毕业于
武汉大学,1956年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1958年开始到双峰工作。先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技术员、湖南省农业厅农艺师、获中央牧渔业部奖状奖章,1984年从政,当选为湖南省第六届人大代表、第六届政协委员、双峰县政协一、二、三届专职副主席。
人物介绍
该同志系
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农工双峰县委创始人,曾任主委、顾问等职。他酷爱诗词、工书法、作品曾多次刊载在全国有关刊物上,历任双峰楹联、茶叶、工艺美术、书画、农业协(学会)会会长、名誉会长、顾问等社会兼职、与湖南农大朱先明教授合编《茶叶栽培和茶叶制造》一书,
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与龚润泽合编《诗词书法入门》一书,已发行。
人物生平
一生为农服务的八旬老人石爽溪(
曾国藩文化网)双峰县原政协副主席石爽溪是新中国最早的农艺系大学毕业生之一,26岁就成了全国最大的茶产区中南6省的茶叶主管,并参与培训了中国第一批茶业科技人员;他与同事研制生产的“920”、“井岗霉素”等成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南方最响亮的农药肥料品牌。他还是农工民主党双峰县委创始人和双峰县政协的元老,在诗词、书法方面也造诣很高;他年届八旬仍不忘农民兄弟,常有农业方面的论文,为振兴农业、致富农民、建设新农村出谋划策。
出身名门,就读名校,主攻茶叶,成为中南6省的茶叶主管
石爽溪1925年9月出生在新邵县陈家坊一个较富裕家庭。石家在当地是一个名门望族、书香门第,祖父是前清秀才,做过官,所以,石爽溪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尤其是培养了对诗词、书法的爱好。初中毕业后,他怀揣工业救国的梦想,徒步从邵阳跑到双峰,考入因抗战由长沙迁来的高级工业学校(中专),后又到涟源蓝田,考入由长沙迁来的明德中学。1947年高中毕业后,他考入
武汉大学农艺系,开始对遗传育种、生物、植物分类、园林花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到大三、大四时,全国已经解放,他的学习兴趣转到了主攻茶叶。
1951年,石爽溪大学毕业后,与几名同学一起分配到中南农科所,他被安排追随著名水稻专家白思九搞试验。不久,他奉调到中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特产局主管茶叶。中南6省是全国产茶量最多的大区,石爽溪从此与茶叶结下了不解之缘,并终生为茶业而探求。
在农林部工作期间,他结识了许多茶界的专家、教授。尤其是4名苏联茶叶专家和中国农业部、外贸部、全国合作总社、全国茶叶公司的领导专家一起到中南地区考察时,石爽溪陪同去了湖南、湖北、江西等重点茶区考察了1个月,并实地审评了几处红茶、砖茶。根据考察组的意见,要把中南茶业搞上去,关键在科技兴茶,而培养人才是当务之急,于是中南茶叶技术干部培训班应时开班了,除中南6省保送学员98人,还有陕西派来的2人,学制2年,校址在江西修水茶叶实验场。石爽溪被派驻担任辅导、联络和教学等工作。学员毕业后回到原省,成为茶叶科技战线的一支中坚力量,象双峰的高级农艺师徐迪新等就是中南茶干班的学员。在中南工作后期,他还参加了一次由中央有关部门组织的中南6省茶叶考察团,由他主笔的考察报告刊登在《中南茶讯》上。
1954年,军政合一的大区组织撤销,大区人员大部下放各省市,石爽溪怀着对故乡的热恋和为家乡经济建设出力的决心,放弃留在武汉的机会,毅然携夫人、孩子回到湖南,他到省农业厅经作处工作,主要是负责茶叶方面事务,曾参加了全国茶叶会议。这是湖南茶叶生产的鼎盛时期,他所在的茶叶科就有七八名技术干部,还有一支数十人的技术队伍,分布各产茶县市。他经常下到县市了解茶叶生产情况,还曾到安化岳溪蹲点办样板,帮助建立了一家有一定规模的制茶厂;他与人合作撰写的《振兴湖南茶叶》一文,刊登在湖南日报显著位置,与农学院茶叶系教授朱先明合编的《茶叶栽培和茶叶制造》一书,由
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发行。
错划右派,文革遭殃,下放双峰,研制生产出名牌茶叶和农药
正当石爽溪踌躇满志准备为湖南茶业大干一番的时候,不料祸从天降。1957年全国反右开始了,他被打成了“右派”。在经作处搞了一段劳动之后,1958年他离开爱妻和3个年幼的孩子,孤身一人下放到双峰茶场劳动改造。双峰是石爽溪曾经读过书的地方,也是他经常去检查的产茶重点县,双峰茶场的选址就是他代表省和县一起勘察确定的,仅几年时间,漫山遍野的茶树已郁郁葱葱,真是有缘,如今茶场成了他的改造场所。说来也巧,当时茶场的负责人章德正是他在农业厅共过事的好朋友,暗地里对他很关照,说是改造,实际上把他当作茶场的技术干部,诸如茶园新建规划设计、肥培管理、采制等都听从他的意见,这样一来,他也就大胆积极地投入工作。他与职工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夜以继日地奋战在茶园里、在初精制车间、在科研园地,在他的技术指导下,茶叶达到了高产优质,还创制了简易解块分筛机、改进了原日本臼井式揉茶机的棱骨,适制红碎茶,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碎茶品质,同时开始试制由他命名的名优绿茶“双峰碧玉”。
由于石爽溪劳动表现好和取得的功绩,于1960年率先摘掉了“右派”帽子,调到县农业局工作,他被分配在
经济作物股,大部分时间是在农村蹲点办样板。1966年他爱人调入双峰茶叶中学教书。就在他全家团圆不久,“文革”开始了,他和妻子作为“五类份子”受尽了凌辱和折磨,后双双下放农村接受再教育。
60年代后期,石爽溪夫妻先后被收回重新安排工作,他回到县农业局,主要负责农用微生物的研制。他和原农业局革委会主任周为民一起,先后研制生产了“920”、“杀螟杆菌”、“红花草子根瘤菌”、“井岗霉素”等13种农用微生物产品,并在全县培训辅导办起了50多家社、队微生物厂,这些农药肥料的推广使用,为农业增产增收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政协十年,退休不闲,诗联书法,心想农民情系农业神牵农村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石爽溪的“右派”被平反改正,他因长期从事农技推广工作而获得了国家农牧渔业部颁发的奖状和奖章。1984年,双峰县政协成立,他作为一名科技人员和农工民主党成员,开始了长达10年的从政生涯。他先后担任县政协筹委会副主任,县政协第一、二、三届专职副主席,第六届省人大代表,第六届省政协委员。期间,他以农工党党员的身份(石爽溪早在50年代在省农业厅工作时就加入了农工党),发展壮大了双峰县农工党组织,由省直支部进而到总支直至建立县委,他先后担任主委、顾问等职。
在政协期间,他积极参政议政,为经济建设、为农民群众和农业生产、农村建设鼓与呼。直到1993年年届69岁,他才办了退休手续,但他退而不休,仍然关注农业、农民和农村工作。
同时,他凭借原有的扎实功底和浓厚的兴趣,在诗联书法方面潜心钻研,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早在1989年他就与
曾彩初、陈安吾等人创办了双峰县楹联学会,并被推选为会长,同时是双峰县诗联学会会长。行家评价,他的诗词立意高远,辞藻优雅,格律严谨,选材多有关注民生、科研和“三农”方面的,入选《华夏吟友》、《河洛春秋》、《湖北文学》等全国数10种刊物,名列《中国当代诗辞家辞典》、《艺术家大辞典》。他的书法从小就受书香门第影响熏陶,后出外求学工作,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其楷书端庄有力,富有章法,隶书刚柔相济,劲、美兼备,行、草及硬笔书法也出手不凡,其书法作品多次参展和发表,并入选《当代书画家作品选集》等多种书法专辑中,并被沈阳艺海拍卖代理中心评为“一级书法家”。3月23日至26日在北京国际贸易中心举行的第13届北京国际礼品工艺品书画交易会上,他应邀参展,共展出了20多幅书法作品,现场成交4幅,其中1幅被日本客商购买收藏。他是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同时担任双峰县书法家协会名誉会长、双峰县老年人书画协会会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从1984年开始免费给群众送书法活动,20余年来,他送出的作品达300余幅,在双峰传为美谈。
当然,石爽溪终生不忘的是恋农情怀,特别是中央发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后,他更是激情满怀,除了参加政协和农工党组织的座谈活动外,还经常深入到农村进行走访和调研,他应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茶叶通讯》之约撰写的《解放初期的中南茶干班》一文近日登出,特别是他刊登在《双峰科技荟萃上》的《双峰茶叶产业化和复兴的探讨》一文,洋洋5000字,畅述了双峰茶业的历史,并就双峰茶业衰退的根源、能否复兴、如何振兴发表了很好的建议和意见,提出要把茶叶打造成双峰的农业支柱产业和全县农业经济三大优势之一,为农民增收,为新农村建设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诗人石爽溪
苏州大学新学期开学不久,便给石爽溪老人寄来学报,打开一看,他的诗《地球的控诉》刊登在醒目位置。石老虽八十四岁了,却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目睹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日益恶化,地球物种越来越少,自然灾害加剧,他痛心疾首,愤然写下了这首自由诗,诗的结尾写道:“人类如不迷途知返,我地球也难容这恶魔生灵,恶有恶报,司空见惯,最终落得个玉石俱焚。”呐喊振聋发聩,催人猛醒。
其实早在青年时期,石老便开始写诗,如他一九四八年写下格律诗,《偶读<西厢记>抒怀》便崭露文学才华,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可惜“文革”时手稿绝大部分被抄去毁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石老复出,工作之余,诗兴大发,写下了大量格言诗,有纪人,有的记事,有忆旧,无不感情深厚,爱憎分明。如发表于《河洛春秋》的《谒白居易墓》,诗写道:“白傅虽云逝,巍然冢尚存,彩霞横洛水,浩之耀龙门,志在千秋业,胸怀百姓民,繁花今似锦,歌舞慰诗魂。”诗抒发了作者对白居易的景仰崇敬之情,告慰诗人白居易,祖国蒸蒸日上,人民生活幸福,社会和谐。又如他的刊载于《茶叶通讯》的《赞岩茶》、《夸龙井》等诗,首首文字雅美,格律考究,把名茶的特色品质描绘得让人垂涎欲滴。他发表于《河洛春秋》的《洛阳观牡丹》,受到编辑赞赏。而其登载于《汇编中华诗词大系》中的《忆台湾亲人》则抒发了他对远在台湾亲人的思念,期盼祖国早日统一,亲人团圆,拳拳之心,眷眷之情跃然纸上。其他如发表《亲情诗简》、《华厦吟友》、《中华诗词大观》的数十首诗,也深受读者喜爱。其《连战、宋楚瑜访问北京感赋》获海峡杯一等奖,发表于《湖北日报》的《古老的乡间小路》荣获文艺金奖。他还获得过全国诗词书法大奖赛二等奖。正因为石老精通诗词,常有佳作问世,各类报刊杂志约稿不断,全国性大赛组委会常给他来函,希望他参赛,石老一般不参加。2008年中国诗词书画研究会约其为《中国奥运冠军题赠嵌名大典》海外典藏版作诗,石老挥毫为女人举重48公斤级冠军陈燮霞等写嵌名诗十首,其中《贺林丹夺男子羽单冠》写道:“林荫夹道近鸟巢,丹桂飘香古柏骄,印马日韩长叹息,如何难夺一鸡毛?”深受编委会好评,中华诗词书画研究会吸纳石老为研究员。
可以说,石老是中国新时代诗坛极具影响的诗人,在诗词界享有崇高的声望,中华诗词协会特邀他担任名誉主席,可惜他坚推不就。
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也欲吸收石老为会员,并多次邀其参加国家、国内博览会,限于时间与精力,石老委婉谢绝了。
八十四岁高龄的石老,仍创作不断,他既是诗人,又是实力派书法家。难怪一位双峰县的老领导,赞扬他“知识渊博,才华横溢,一专多能,是一宝。”最近中国文艺家杂志向他约稿,湘西古城凤凰也在向他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