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灵桥为五拱石桥。位于
湖南省宁乡市
道林镇龙泉湖村烧汤河组、戴家湾组与
湘潭市雨湖区
鹤岭镇金侨村合星组、崔家组交界处。桥北为
宁乡市道林镇境,桥南为湘潭市
雨湖区鹤岭镇境。桥面及两侧护栏在2017年7月特大洪灾中损毁严重,于2019年12月修复完毕。
原名“湘宁桥”,因地处烧汤河,当地人又称“烧汤河大桥”。乾隆年间,桥被洪水冲垮,宁乡人黄日灿(黄庭英)独自捐银1800两,在旧桥遗址上重建了三拱,并改名为石灵桥。石灵桥呈南北走向,横跨
靳江河,桥北一端属宁乡市道林镇界,桥南一端属湘潭市雨湖区鹤岭镇界。
随着时间推移,靳江河水长年累月冲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凸岸堆积,凹岸刨蚀,使得河道更靠南岸了,对沿河两岸百姓出行造成了不便。清光绪年间,湘潭、宁乡两岸民众在原有三拱基础上,向南岸延建了两拱,这就形成了现在的五拱石灵桥。
嘉庆、同治《宁乡县志》:“石灵桥在县东南九十里烧塘(汤)河,
邑绅黄日灿(黄庭英)费千金独建。”民国《宁乡县志》:“石灵桥在县南九十里烧汤河,为潭、宁交界处。清黄日灿(黄庭英)费千金建。咸丰八年(1858),徐石村、杨少度募捐重修。光绪二十三年(1897),宁、潭
士绅陶蘅渚、徐景山倡募重修五瓮六墩。”
清湘潭
举人、
长芦盐运使张璨作《重修石灵桥碑记》:“去郡城六十里,有河焉,名‘烧汤’;有桥焉,名‘石灵’。崩圮累年,川塗交病。予姻家黄君廷英(黄日灿)过而衋(xì)伤,见乡人之募修者困于道谋,乃独身任之,费千金而事蒇。徒旅水陆咸跻于安,乡之人磨石纪事而来乞于言。予维古者大同之世,上下为一体,田里树畜,民事也,自上制之;道路桥梁,官政也,自下劳之。后世田不井授,人自为生,富连阡陌,而贫无立锥,井税之外,欲其率一钱以佐公家之急。即相顾有后言,由私生吝,由吝生忍。大之城郭,次及桥梁,废坏不修者比比而是。”
石灵桥,横跨靳江河两岸,气势雄伟,呈南北走向。桥身采用花岗岩和石灰岩砌成,外层为花岗岩,桥基础为砂砾岩。桥总长56.3米,净跨度50米,南引桥6.3米,北引桥横向成为乡道公路面;桥面宽6.36米,桥高6.7米,桥墩迎水面为三角尖形,墩长11.54米,墩宽2米,墩高4.2米,桥墩距桥面2.5米,桥每孔跨度9,25米。桥面两边各立31根石柱,柱高0.85米,柱间1.7米,柱顶雕有六和八瓣南瓜形雕饰,两端立柱顶部为狮子雕饰,侧面为鹿头的雕饰。雕刻十分精细,尽显庄严威武,这种南瓜状的雕刻,象征着农家的五谷丰登。
石灵桥气势雄伟,有桥洞五个,桥墩六个,迎水面有菱形抱墩。每个孔眼底层纵向巨石为36块,横向为8块,共288块。桥身原为4层石头砌成拱形,越往外层石头越多。整座桥身用巨石应在3000块以上,石缝之间勾心斗角搭配牢固。
由于桥面及护栏在2017年7月的特大洪灾中损毁严重,2019年9月,在湖南省文物局相关部门支持下,投资300多万元进行修缮。对桥面硬性石灰砂回填料、桥墩除杂草清洗、溶蚀处理、石砌体拼接缝勾缝、裂缝修复、注浆,及桥身内部清洗,恢复第一跨桥洞,桥头两侧砌筑护坡,石护栏恢复等。同时还在桥上安装了自动沉降传感器设备。通过近三个多月精心施工,修缮工程基本完工,石灵桥又恢复往日的古朴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