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城大屠杀
1885年9月2日发生在美国怀俄明州甘霖县石泉城的屠杀事件
石泉城大屠杀,是1885年9月2日发生在美国怀俄明州甘霖县石泉城的事件。肇因于白人与华人之间的种族关系紧张,而引起白人矿工对美国华人矿工的屠杀事件,当时正逢联盟太平洋煤炭部给付给华人矿工较低工资而存在着劳动争议。在暴乱结束时,至少有28名华人矿工死亡,另有15名华人矿工受伤。暴徒烧毁75处华人住宅,造成约15万美元的财产损失。
事件背景
19世纪末,美国西部华人与白人之间的关系特别紧张,尤其在这场大屠杀前的十年间,而石泉城大屠杀的发生正是美国国内“反苦力”主张的明显表现。
1882年的排华法案,禁止了在十年间中国人移民至美国的行为,但在这之前已有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来到美国西部。 几乎所有怀俄明州境内的中国移民,最初都从事铁路建筑工作,其中有许多人最终受雇于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所开设的煤矿。随着中国移民增加,白人之中的排华情绪也随之高涨。其中最主要的声音是来自于名为“劳工骑士”(The Knights of Labor)的全国性工会组织,此工会在石泉城设立了分会,而大屠杀中所有的暴徒都是此分会的成员。
种族偏见和对太平洋联盟一贯的反感结合,最后导致这场屠杀事件。在1882年的排华法案中已经规定:“中国劳工前来美国,将不被允许”。在大屠杀前的几年中,对中国劳工的进口被认为是“比奴隶制度更糟糕”。从瑞典威尔士爱尔兰康沃尔移民来的白人矿工,认为接受较低收入的华人矿工,连带拖底了他们的工资。
过程
根据劫后余生的华人矿工向调查人员的叙述,1885年9月2日上午7时许,华工与白人矿工在分配六号矿井的工作面时引发争吵,期间有3名华工受伤。半个小时后,白人矿工纷纷离开各个矿井,列队游行前往“劳工骑士会堂”(The Knights of Labor Hall),沿途高喊“白人集合”。据中国矿工谈,白人列队游行后,在会堂内举行了会议。会议的目的在于驱逐华人。会后,白人矿工分散前往各酒吧间。
大约下午2时,一伙暴民们分两路向华人居民区进发。一路取道木桥,一道经由铁路桥。已过桥者站在桥头左右两侧,几股人爬上了三号井后的山坡,一些人留在三号井工棚。另一些人进入水泵房。入水泵房者首先开枪,站在三号井工棚的白人立即仿效。华工罗新杰最先中弹倒地。霎时,三号井工棚后的暴徒冲下山坡,与其他暴徒纠合在一起,鸣枪开火,逼近华人区。原在木桥的一帮白人亦分为几组,逼近并包围了华人居民区,其中一组留守木桥,以切断华人退路。
不久,各处传闻一位住在华人区西部,名叫廖大白的华人中弹身亡,另一位住在东部的叶亚文也被杀害。此刻华人为了求生,向各方惊慌逃走。有的爬上三号矿后面的山坡,其他人沿着山脚,即四号矿所在地急走。华人区东部的一些华人涉过比特河(Bitter Creek)奔向对面山坡,西部华人则顺着山脚逃向五号矿右边。此时,暴徒正由华人区东西两翼和公路三个方向赶来。暴民们在拥向中国城的沿途,用枪口威胁并抢劫了中国人。他们搜寻挂表、金银和其他贵重物品,并且不时殴打华工直到放掉他们为止。有些暴民,当他们无法制服某一华工时,往往开枪将这一华工当场击毙,然后进行洗劫。那些没有直接参与殴打劫掠华人者,站在一旁大呼小叫,嘲弄华人,或鼓掌助威。
这些暴民抵达中国城后,立即通知中国人,必须在一小时内全部撤离这个城镇,今后永远不得返回。中国人开始匆忙地收拾他们的东西,准备离开。还不到规定时间,暴民们已等得不耐烦,叫中国人马上离开。有些白人妇女煽动他们的男人,为她们男人的行为喝彩。下午3点过后不久,有两名妇女接连开了几枪当场击毙了两名中国人。
一些中国城的棚屋被放火燃烧起来。躲藏在这些棚屋里的中国人不得不从里面跑出来时,当即被开枪击毙。其余的一些被赶回棚屋里被火烧死。有些死者的尸体被投入到那些正在燃烧的棚屋里。有些中国人由于极度惊恐或病重而未能离开住房,也被大火活活烧死。一华人被杀死在白人区洗衣房内,其住房被捣毁。报告中总计有28人被杀,15人受伤。
逃进山地躲藏的中国人一直不敢挪动,直到以后安全有了保障才敢离开山地。有26名中国人曾试图爬过一些大山去寻找可以避难的安全地点,但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因缺乏食物和睡眠不足而变得极为虚弱,最后因遭到狼群袭击而致丧生。另外一部分人则死于饥饿和冻馁。当时逃亡出来的中国人,绝大多数是逗留在铁路沿线一带,后来被过往的火车所搭救。当晚9时左右,中国人在这个城镇的79幢棚屋全部被大火焚毁。
第二天清晨,在三号矿井里发现有两具被杀害的中国矿工的尸体,还发现有三个人的腿部和背部受到枪伤,但仍然活着,后被送往本地内科医生伍德拉夫(Dr. Woodruff)处给予治疗。与此相反,本地的另一位医生爱德华·默里(Dr. Edward Murray)加入了暴民,并煽动暴民进一步施暴。
后续
事件发生后,当地民政当局无力压制暴民以维护社会秩序。当事态发展到暴民开始断绝大约五百名华人的吃住供应的严重情况时,沃伦州长不得不先后两次给克利夫兰总统发去电报,请求调派联邦政府部队前来保护华人并维护当地和平与秩序。当时的怀俄明地区还没有国民警卫队,当地的警官又毫无实力。后来,联邦政府部队被调到了怀俄明来保护华人。暴乱刚结束后,联邦军队陪同幸存的中国矿工在暴乱一周之后回到石泉城。幸存的矿工中大部分已经逃到怀俄明的埃文斯顿。
9月9日,有一百名中国矿工被送回到矿山工作,而事件之前仅井下华工就有457人。对那些被认为是参加过骚乱的白人矿工,公司方面拒绝恢复他们的工作。9月17日,白人矿工们组织一次罢工以示抗议,但并未能使公司方面改变主意。同年12月1日,又有大约五十多名中国人被雇用到这些煤矿来。由于新式机械的采用和增添了这些中国工人,煤炭的产量很快得到恢复并且有所增长。
在当地社会秩序恢复后,甘霖县负责司法行政的官员曾以参与暴乱的罪名逮捕了15人。9月3日,石泉城的治安官兼代理验尸官路德维格森(Ludwigsen)下令组织了对石泉事件的调查。当时也召集了陪审团的各个成员前来参加,其中包括作为陪审团陪审长的爱德华·默里医生。9月10日,被告被宣布准予取保释放,保证在下次甘霖县法庭开庭时按时出庭。法庭曾对一大批见证人作过调查,但是只公布了基督教驻格林河牧师瑟罗威(Thirloway)的证言,他声称是中国人自己烧掉了自己的房子,并且是中国人犯下了杀死他们自己同胞的罪行。那些同情华人的人经常拒绝出庭作证。其中之一的戴维·托马斯(David Thomas)说,自己拒绝出庭是因为他“非常清楚自己的脊背并不是那么结实连子弹也打不穿的”。大陪审团审议结果,认为这些被告并未犯罪,其理由是他们当中没有任何人可以被认定确实犯有罪行。然而,奥唐奈(O'Donnell)在写给中国驻旧金山领事毕上校(Colonel Bee)的证言中说:“我认为,差不多所有这些凶手都是可以定罪的。因为就这些凶手而言,他们在作案时并未试图隐藏自己,一切罪行都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公开干的。”
公众舆论对大屠杀事件的看法,在美国各地颇不相同。当地有些报纸,如《甘霖报》(Sweetwater Gazette)是赞扬暴民的。美国西部另外的一些报纸,如《盐湖论坛报》(Salt Lake Tribune)是就事论事地加以报道。东部各州的报纸则对杀人凶手及其暴行一直给予严厉谴责。1885年9月的《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和《纽约先驱报》(New York Herald)的那些社论就是典型的例证。这场屠杀掀起反华暴力行动的浪潮,尤其是在华盛顿州普吉特海湾
克利夫兰总统分别于1885年12月和1886年3月,先后送交国会两份咨文。尽管他当时承认根据条约美国有保护无辜华人的义务,承认凶杀行为的残暴,承认当地法庭的裁定是荒谬可笑的,但他否认美国政府对此应负法律责任,因为他坚持认为并无美国的公民卷入这一事件。一笔147000美元的损失补偿金付给了受害的中国人。1885年11月30日中国驻美公使郑藻如首次发函给美国国务卿托马斯·弗朗西斯·贝阿德之后,这笔损失补偿金才获得国会批准。先后,合拖延了一年五个月另二十二天之久。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27 19:36
目录
概述
事件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