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岳,字,号石室老人,金、元(明)代
道士,生于金大定十年(一说七年)。曾从丘处机学道,是道教北宗的传人。传说他后来进入
步云山(今辽宁盖县)修道,遇到了宋初的道士
陈抟,习得文始派道法,后来又将此道法传给了
张三丰。此说固不足为信,但足以显示他在道教中的地位。
简介
明朝永乐三年,明成祖朱棣遣使寻访真仙张三丰、石尚之等,皆不遇。于是命令在辽东的地方修建太乙宫,并赐号显化元阳真人。
嘉靖二十八年,明世宗朱厚熜崇信道教,加号石岳为至源妙道清微显化元阳仙师。
石岳虽然在道教中有很高的地位,据《洞天府志》为上八洞第四果位仙人(也有的典籍记载为中八洞第一果位,两者相差如此之大,令人匪夷所思),但是鲜有名声。既不及其老师丘处机、陈抟,又不及其弟子张三丰,甚至有人把他和道教南宗五祖之一的石泰相
混淆。这和石岳的修道方法有关系。石岳的道法,讲究根骨,颇类似于禅宗的顿悟,因此其弟子极少,道法少传。同时他厌弃奢华,长期隐居在深山中。因此他在文人百姓中的声望,远不如其他同时代的道士。
事迹
石岳的事迹,现存于《列仙传》,在《行宝箓》和前文所提到的《洞天府志》也有涉及。现摘录《列仙传》如下:
师俗姓石,讳岳,辽东人也。其母见大电绕月,感而孕之。少聪慧,好读书。然家贫,不能延师。遂充杂役于道观中。俟有闲,便至经楼读书。博通百家,尤通内典,又明儒经。常与观主论三教,其言颇合要旨。观主异焉,告知乡人,皆以为奇才也。
时县有富者李某,惊其才,资之游学。师至京师,逢长春真人于白云观传道,师闻,便往诣之。真人特闭门,命侍者诈言坐关,令候,以试其志。师辄于门外恭立。会天降大雪,积三尺余,师自膝以下皆没。真人感其诚,遂命入。然师双腿皆缰久矣,真人乃以掌心抵师双足。须臾,师汗如雨下,两腿活动自如。即拜真人为师,习北宗丹术。真人尤爱之,传以重阳丹道秘诀。
后真人薨,师为余人所妒,不能见容于同门。乃离白云观。师于长春门下时,与僧行秀相厚,师遂至其寺,朝夕谈论,乃至忘食废寝。遂得授《华严》要旨。会大都亡,行秀引师见耶律楚材。楚材深敬师,表于朝廷。时清和真人以年老故,奏请朝廷简拔有德行者以代其职,太宗以为师获长春真传,欲以为道录司。师固辞不受,于是命真常真人领道录司。师以为大都奢豪之地,非修道所宜也,乃隐还辽东,于步云山结庐修炼。尔时,从师习丹道者百余人,皆广行功德。乡民感其恩,遂捐资为师修观,即今之太乙宫也。
永乐三年,时年师已近三百岁,然貌如少年。间有乡民入山,常见师端坐于危石上。地方奏闻朝廷,世祖使近侍寻之,不见。遂命地方重修太乙宫,供师真容,赐号显化元阳真人。
嘉靖二十八年,辽东大旱。乡民延请道士祷之,无验。时有山民见师自山中腾云而出,指天画地,顷刻,大雨如注。帝闻之,问于兰道行,道行言师出身。帝大喜,赐号至源妙道清微显化元阳仙师,授金符玉箓,至今仍存于太乙宫也。
师之道法,极重根骨,每与弟子坐论,辄言曰:“汝诸人之根骨悟性,皆非上上,习我道法,虽可成地仙,终不能成天仙大道矣。”后有辽东人张君宝,闻师仙名,即拜于门下。师以其根骨奇佳,堪为仙器,遂倾囊而受焉。后君宝成大道,显化于世,即张三丰真人也。